編織一張公開透明的公共應急信息網
2011-4-10 16: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方方
日本近期連續遭遇大地震、海嘯、核泄漏的打擊,至今已有20多天。從目前的受災民眾救助情況、信息公布及接受各方支援等方面來看,危機處理經驗可謂老道的日本政府所做的善后工作,除了帶來很多啟示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深思。
近年來,我國的應急管理體制建設逐步走向完善,應急覆蓋面已經從以自然災害為主逐漸擴大到覆蓋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生產事故和社會危機等多個方面。應對危機的方式則從被動的 “撞擊-反應”式危機處置逐漸演變為從前期預防到后期評估的全過程管理。最近幾年,我國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多次危機性事件,正是由于建立了良好的應急機制,我國政府面對突發事件時,才會越來越從容和自信。從 “非典”到禽流感等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從及時疏導凍雨災害引發的交通癱瘓,到汶川地震受災群眾得到有效安置,每一次應對危機事件的經歷,都為我們積累起了更加豐富的經驗。
這次日本大地震其實已經給我們帶來過影響,前不久我國不少地方發生的食鹽搶購潮,也可以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公共危機事件。針對食用鹽集中購買和一些不法經銷商乘機哄抬價格現象,國家發改委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開展市場檢查,堅決打擊造謠惑眾、惡意囤積、哄抬價格、擾亂市場等不法行為。同時,工信部則及時發布信息,告知公眾我國原鹽年產量約6800萬噸,其中井礦鹽產量約4000萬噸,而加碘食鹽需求每年僅為800萬噸左右。根據市場需求,企業隨時都可以將原鹽加工成加碘食鹽。此外,衛生部還援引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關于 “吃碘鹽能不能預防放射性碘攝入”的表述及時辟謠,提醒公眾通過食用碘鹽預防放射性碘的攝入是無法實現的。
政府在第一時間作出果斷決策,各級部門及時公布真相,出臺穩定措施,嚴厲打擊炒作等。可以說,此次 “鹽危機”中政府的應急公關堅決有力,體現了國家應急體制建設的水平和能力。事實也再一次證明,越是在第一時間、第一平臺傳遞權威聲音,越能夠增強政府的公信力,令謠言在現實面前潰敗。
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更能考驗政府的執政能力。而對于政府來講,應急管理不光指政府機構對突發事件的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管理,還應包括事前預防。這就要求政府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對群眾危機意識的培養,并適當普及相關科學知識,防患于未然。另外,只有保證了公眾的知情權,才能真正舒緩公眾的恐慌情緒。近年來網絡快速發展,網民快速增加,公眾對信息公開的訴求不斷上升,這都要求政府及時公開信息。只有溝通順暢了,危機來臨之時,人們才能做到臨亂不慌,有策有法。另外,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提高的余地。從當年應對 “非典”的經驗就可以發現,某些初露端倪的小事件,如果處置不當,很可能會演變為意想不到的災難。所以,政府在應急管理方面更應 “謹小慎微”,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