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今年西安經濟發展展望及對策建議

2011-3-7 19: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當前,西安經濟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雙加速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充分,內需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加之國家政策的傾斜,西安經濟已具有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活力和潛力,經濟運行前景總體看好,但也存在諸多矛盾與問題,須慎重對待。
綜合分析,預計2011年西安經濟將呈現以下特點:
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1年中央將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要任務,加之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外需將受到較大影響,但西安經濟外向度不高,內需將成為推動西安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預計2011年西安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加快,但上升空間有限,預計GDP增長13.5%~14%。受經濟增長影響,以及深入挖掘財稅潛力,預計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在25%左右。
投資保持高位增長,但增幅回調。2011年中央政府大規模投資以刺激經濟政策正式退場,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將會放緩。由于西安城市化提速及投融資渠道拓寬,民間投資及海外投資快速增長,2011年西安固定資產投資仍會保持較高增長,預計達25%左右,增幅有所回調。
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創新高,內需將發揮更大作用。近年來西安社會消費連續多年保持較高增速,對GDP的貢獻率逐年提高。2011年隨著國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得城鄉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上升,部分消費品價格上漲,以及政府一些惠民措施的推出,消費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成為拉動西安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預計2011年西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突破1700億元,增速達18%以上。
工業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占比略有上升。2011年隨著自主創新成效逐漸顯現,一些引入項目的投產,以及政府對工業支持力度加大,主要產品產量將繼續穩步增長,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力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及專用設備制造業將繼續引領西安工業發展,預計工業增速在21%左右,在GDP中占比略有上升。
城鄉收入平穩增長,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是未來政府的施政重點。2011年受整體經濟向好的影響及國企改革和壟斷領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望加快。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發展穩定,農產品及主要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政府經濟工作重心向農村傾斜,以及西安民生工程力度加大,農民人均純收入將有較大提高,增速會加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將達到1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將達到16%。
消費品市場在擴大內需措施效應和物價持續走高的共同作用下持續活躍。居民消費意愿進一步增強,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汽車、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金銀珠寶等商品消費仍將是消費熱點。
對于2011年西安經濟發展,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是確立創新導向的跨越式發展思路。應以大膽創新、超常發展的魄力,敢于突破框框,實現制度創新。要破除行政區經濟發展思維,樹立大系統創新思維,以西安市域統籌、關中—天水經濟區域內外協同和世界眼光推進創新型西安建設。
二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政府規劃的引導作用,優化地區產業分工和產業布局,整合各開發區、各區縣產業資源,把相同的資源要素規劃到專業園區,實現產業布局的空間重構,實現由工業企業各區域獨立分布向產業功能區聚集轉型,進而由獨立分散的產業功能區向協調發展的產業功能區轉型。產業發展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實現產業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調整。在目標選擇上,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新興產業發展的一般特征和西安的條件和基礎,擬選擇航空航天產業、新材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產業、創意產業等為發展重點。應加大政策傾斜扶持力度,把統籌科技資源與統籌產業資源結合起來,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的聚集效應。
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確保投資穩定增長。可以通過參與方式設計、政策框架建立、資金和政策支持以及價格改革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全面介入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營運,建立混合經營的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可以嘗試打破內外資界限,實行國內外招標制,以“限期經營權”置換功能,借用國際國內資金、技術和人才,快速形成能力,帶動發展。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放開市政公用事業投資、建設、運營市場,鼓勵社會資金、外資投資興辦市政公用事業,改變過去由政府投資的單一模式。
四是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承接和實施產業轉移。主動承接國際及中國東部產業轉移是擴大西安經濟增量的有效方式。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充分考慮本地區技術基礎、資源稟賦狀況、人力資本水平、環境條件,積極承接適合本地經濟發展及城市化發展的產業。
五是加快發展物流、金融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充分利用國際港務區的保稅區功能,從區域角度協調物流園區與產業集群的發展,對各開發區及關中城市群各物流園區進行統籌,形成物流企業集群聯盟。構建適合產業集群區中小企業物流交互信息和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培育與引進實力強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實現本地網絡擴展與全球供應鏈進行耦合,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區域物流中心。
建設與區域金融中心相配套的國際化軟環境,安全、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及教育、醫療等良好服務環境,并從法律法規、會計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銀企關系發展等多層次著手,構建“誠實守信、秩序良好、管理規范、和諧共贏”的金融生態環境。
加快生產服務性產業發展,重點在研發設計能力、高端人才、服務標準國際化水平等薄弱環節取得突破。
六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市一體化。必須從體制上、機制上保障城鄉人口及各種要素的雙向流動,即在促進農村人口城市化的過程中,鼓勵愿意到農村居住、到農村工作或投資的人,能夠參與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一元現代化結構的形成。大力培育有特色的縣域支柱產業,抓好區縣工業園區建設,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并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層次提升,做大做強縣域工業。以農村土地流轉為突破口,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實現土地資本化。加強引導,保障農民轉移中的合法利益,使土地流轉由自發到自覺,使農村工業、農業產業走集約化、規模化的道路。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民向小城鎮集中,使其成為各類特色經濟、縣域經濟、生活服務業的載體和轉移農村人口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實現特色農產品集中化開發、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聯營化銷售。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組織,積極推進農村產業化的集約化、規模化、設施化生產,著力建設一批區域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備、服務良好的農產品市場網絡體系。加快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城鄉統籌,解決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延伸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應向縣域傾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