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義材:創新機制體制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的建議
2011-3-7 19: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以農為先,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過去兩年,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盡管我國的“三農”問題、農村改革問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等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看到,目前我國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關口,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這些問題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未雨綢繆。
農業產業化作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面臨著較為嚴峻的考驗。比如我們的農產品加工業,跟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處于競爭的劣勢;再以肉制品加工行業為例,美國泰森一家企業的規模抵上我們國內七八個龍頭企業的總量;再比如我們的屠宰行業,丹麥一家企業占該國份額的80%,而我們國內排名前三的企業僅占全國總量的10%不到。行業良莠不齊,行業極度分散,行業集約化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這些都給我們的食品安全和行業整體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難題,我們認為:應該從產業轉型升級的高度聚集“三農”的發展;要像振興十大產業一樣振興農業產業;要像重視新型工業化一樣重視農業產業化發展。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發展中一件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從長遠看,我國的農業和農業產業化是完全符合擴大內需的產業政策方向和“保增長、促發展”的總體目標,也是人民生活剛性需求所在。我們不僅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還要繼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廣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等多種模式,完善企業和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
對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我們建議如下:
一、在金融、稅收、財政等方面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領域的支持力度,著力培育一批國家級的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優勢。
2008年,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及時出臺《關于發布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的通知》,明確將肉類初加工列入免征企業所得稅范圍。實踐證明,在農業部的積極貫徹下,這一優惠政策已經惠及一大批重點龍頭企業。這一優惠政策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減輕了稅收負擔,而且為企業克服金融危機,提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解決農村就位崗位的能力提供了強大地支撐。
目前,我國龍頭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都還偏弱。我們建議:中央繼續加大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打造一大批龍頭企業,在金融、稅收、財政方面繼續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繼續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在農業產業化專項政策資金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優勢,向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方向發展。
二、不斷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確保食品安全。
以肉食品加工業為例,在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的同時,建議繼續提高肉制品加工行業的進入門檻。去年,《全國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出臺,國家下決心進行行業整合,進一步提高行業進入門檻,支持龍頭企業參與兼并重組,到2015年淘汰50%落后屠宰產能。但目前行業調整已進入攻堅階段,阻礙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的各種限制性和歧視性規定依然存在,合并產能、整合資源的渠道依然不暢。
建議各地政府盡快完善、落實屠宰企業設置規劃,大力開展行業清理整頓,對于不能保證肉品衛生質量安全的屠宰企業,堅決予以取消。同時,探索建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行業退出機制,通過市場資源配置與政府調控手段,逐步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切實提高行業集中度,積極營造公開公平、開放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同時,針對系統性問題要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對食品安全涉及到食品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如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和餐飲消費等環節進行全面整治,形成政府牽頭負責,有關部門各負其責,企業負首要責任的機制,系統的保障食品安全。
三、加大國家收儲力度,發揮龍頭企業優勢,杜絕“肉賤傷農”。
豬肉生產與市場供應事關民生大計。近年來,全國豬肉價格跌宕起伏,市場波動頻繁;生豬市場疲軟、價格下滑,還將導致農民養殖效益銳減甚至虧損,挫傷農戶養殖積極性,影響著百姓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的和諧穩定。針對這種形勢,國家商務部為有效調控市場,保持肉價穩定,應對突發事件,對豬肉儲備工作高度重視,啟動實施豬肉常態儲備,打造豬肉蓄水池,這一舉措對調節豬肉市場供需關系,穩定市場物價,保障居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們建議:在市場峰谷波動較大時期,國家加大收儲力度,特別是發揮龍頭企業的收儲優勢,建立起保障豬肉供應的長效機制。作為龍頭企業,應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從保障民生大計的政治高度,作好豬肉儲備與市場保供工作,形成穩定豬肉市場供應的長效機制,真正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和“平價肉”。
四、適時成立農業產業化全國性的協會組織或者聯誼會,通過強強聯手,加強行業自律和自我服務,更好地引領整個行業發展。
目前,我們從事農產品加工各個不同領域的龍頭企業之間,相互分隔還比較嚴重,單打獨斗的現象也時有存在。我們希望農業部或者聯手其他國家相關部委,成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國性的協會組織,共同分享不同領域龍頭企業之間的成功經驗,共同研究制定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共同向國家相關部門反映行業發展的難題等。
五、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現代化的農副產品物流基地,全面提升農產品交易平臺,保障食品安全。
現代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大型交易平臺,有助于拉長農業產業鏈,帶動各地區的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現代化的農副產品物流基地,有助于提升農產品標準化,保障食品安全;電子交易平臺的實施,又解決了生產基地與市場銷售環節過多、銷售價格較高的弊端;運輸成本的下降,也減少了農產品供應商的經營風險。應該說,現代化的農副產品物流基地是未來我們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
我們建議:國家加大力度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現代化的農副產品物流項目,完善我國的農副產品供應鏈體系,做強農副物流產業,最終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健康與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