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十二五”內貿新政

2011-3-6 16: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范若虹
《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框架正在討論修訂中,延續多年的“重外貿輕內貿”、“重生產輕流通”的政策有望得到改變。
    在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減緩的情況下,中國強勁的內需正成為市場焦點。據世界銀行2010年11月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報》預測,未來兩年,中國國內消費的增速在8.5%以上,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在8%以上。“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消費成為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的頭領。
    去年11月初,商務部召開《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框架》 (以下簡稱《框架》)的中期專家論證會,這一規劃首次上升為國家級專項規劃。
內貿流通新定位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當前《框架》僅是中期討論稿,未來還會有很多修改和完善,但已經可以從中看到一些亮點。
    《框架》在內貿規劃指導思想中,首次出現了“強化內貿流通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先導性、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的表述。
    流通是國民經濟四大要素——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流通即交換,它起到連接生產和消費的作用。
    流通業是國內貿易的具體承擔者,它主要包括批發業、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物流配送業,以及拍賣、典當、租賃、會展等生產生活服務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認為,當前流通業已經成為與工業、農業并列的基礎產業。突出表現在,流通業是除農業以外容納就業人數最多的產業,超過制造業,占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30%以上。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流通領域吸納就業人數達8461.2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10.9%。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表示,“十二五”期間要解決就業問題,尤其是大量農民進城就業的問題,流通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其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毋庸置疑。
    “流通產業的基礎性地位表現在其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上。”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說。在流通產業中,僅批發與零售業、住宿與餐飲業、租賃與商務服務、居民服務與其他服務四項,2007年的增加值占GDP比例為12.9%,雖然2008年以后的數據國家還沒有公布,但洪濤預測,當前這一比例至少為13%,而未來5年會超過15%。
    流通業提供了社會的消費環境,市場需求是通過流通反應的,需求什么生產什么,因此流通業對國民經濟起到先導作用。
    然而,長期以來內貿流通受到各級政府的忽視,重視工業企業、輕視流通商業企業的觀念比較普遍。
    這種忽視,造成當前流通業發展的諸多問題:流通成本高,2009年中國物流總成本占GDP比率為18.1%,而發達國家為10%左右;流通效率低,中國年商業流通資本周轉為2~3次,而日本則為15~18次;流通速度慢,2007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商品庫存占當前銷售額的6.37%,美國、德國、日本在1990~1998年間只占1.14%~1.29%。
    《框架》對于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地位的確認,有望改變社會對于流通業的認識,進而推動實踐過程中大力促進內貿流通的發展。
推動市場科學發展
《框架》在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措施中,提到要盡快出臺《商業網點條例》。業內解讀,這部久違條例的加快推出,將為流通業統一、長遠發展規劃的制定帶來曙光。
    丁俊發說,雖然流通業是促進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的關鍵環節,但在政策制定上,從來沒有制定過一個全國性的流通業發展規劃。
    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沒有統一、長遠的規劃,流通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進而造成內貿流通的活力不足!氨本┲嘘P村,不足一公里的范圍內,就聚集著家樂福和沃爾瑪兩家大型超市,同時還有一個物美超市和一個超市發!北本┦谐邪l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燕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都看好這里的消費能力,爭相建店,導致競爭過度,每家店都“吃不飽”。
    同樣也是在北京,靠近北六環的北安河地區卻找不到一家像樣的超市,周圍的居民購物非常不方便。
    李燕川表示,這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城市商業發展規劃的缺失。政府應該建立系統的商業網點規劃,如果一家商業企業在繁華地區建店,就應該要求它在相對應的偏遠社區建一家店,或者對需要扶持的社區,給予相應的補貼,這樣就會改變商業發展不平衡以及惡性競爭帶來的諸多浪費。
    早在2004年,商務部就起草了《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條例》 (征求意見稿)。2008年國務院法制辦就多次修改的征求意見稿公開向全社會征求意見。然而,由于該條例橫跨包括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建設部、規劃委等多部門,難以協調各方利益,因此一直沒有出臺。
    此次《框架》明確提出要盡快推動條例的出臺,將產生比較積極的作用。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劉普合對記者表示,商業和服務業不僅僅是市場化的問題,同時在基本生活方面,具有公共設施的性質。由于企業趨利的本性,都愿意集中在盈利空間大的地區發展,因此不能完全依賴市場,政府必須有系統的規劃和相應的扶持政策。
    當前流通體系的發展嚴重不平衡,不僅僅表現在上述都市商業與社區商業和服務業的不平衡。劉普合認為,還表現在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以及城鄉市場發展的不平衡。
    他建議,政府應該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給予城市社區、中西部廣大地區以及農村地區的流通業發展以必要的稅收、地租和財政上的支持,促進流通體系的平衡發展!犊蚣堋飞婕傲瞬糠謱τ凇安黄胶狻眴栴}的解決辦法,提出“十二五”期間的目標,是使“全國有條件的鄉鎮,基本實現農家店全覆蓋,行政村級農家店覆蓋率達到90%以上”;并提出優化國內貿易布局,重點建設東、中、西幾大城市群市場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荊林波對記者表示,當前流通體系的建設規劃固然重要,但還需要首先解決統計口徑的問題。國家統計部門不掌握流通領域各個業態的具體數據,包括各類企業的數量、規模、分布和從業人員等!皩σ延械臇|西沒有認知,也無法對未來進行規劃。”荊林波說。《框架》也涉及到了這部分的內容,提出“改革內貿統計工作,設計新的內貿流通及服務統計指標體系,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統計范圍,建立市場信息發布制度!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