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現代電子商務必須基于穩健供應鏈之上
2011-3-6 13: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依然是電子商務,在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的滾滾車輪驅動下,它已經日益草根化。傳統零售業是如此地糾結!至今,還有人以非常復雜的心情來分析淘寶商城“光棍節”一天9億多銷售額的壯舉,以及看那些之前做C2C淘寶小店的互聯網人,那么短的時間內走完他們用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走完的路。不管怎么想,電子商務還是以自己的路徑向前飛奔。
但在電子商務和傳統零售即將分庭抗禮的時候,電子商務還需要進一步“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中穩定的供應鏈就是顯著的一個因素。
28件大衣應該怎樣送?
中國企業家網在淘寶光棍節的第二天,就發表了一篇報道,里面有這樣一段介紹:“10月份剛剛入駐淘寶商城的杭派女裝品牌COCOON今天(2010年11月11日)凌晨在淘寶的光棍節活動中遇到一件尷尬事,一名客戶一單拍下28件大衣,總價超過6000元。這時,負責發貨的客服‘悲劇’了:這得多大一個包裹才能發出去!”
這樣的情形,在電子商務領域很容易發生,除此之外還有“超賣”的情況,實際上都是電子商務與供應鏈融合程度差,甚至還處于“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狀態。就上述COCOON這個案例,如果有足夠的交流溝通時間,其實我們可以問:
(1)這28件大衣是一個人穿的嗎?
(2)如果不是一個人穿的,那是有一部分送人?還是視同批發再做銷售?
(3)這28件大衣需要一次性發貨嗎?
(4)如果不需要一次發貨,那么會是幾次?幾個地址?什么時間?
(5)這個客戶為什么有這個需求,還有哪些“潛伏”的需求?
相對于電子商務網站經營者來說,就要“復雜”地考慮這些問題,所謂“復雜”就是在做電子商務業務籌劃的時候需要充分地考慮供應鏈的節拍,這個供應鏈不僅僅包含上游貨品的庫存及生產,還包括物流能力的保障。對于是“以銷定產”,還是“以產定銷”,或者說什么情況下“以銷定產”?什么情況下“以產定銷”等,都需要非常清晰的策略。
在一個促銷周期內,可以將下單和訂單履行進行分離。比如,共計有2000件大衣,可以確定200件是11月11日發貨的,300件是11月12日發貨的……同樣的商品,加上不同的時間標簽,就視同另外一種商品了。在這個銷售策略中,同步考慮了消費者、廠家、商家、物流企業的協同。經營者要預見這些角色的資源能力,然后進行關聯和串行。
上述女裝大衣的案例,其實還可以在2000件之外,設置11月下旬或者12月份“預定”的貨品。不同日期的消費在必要時可以通過價格的調節來實現對供應鏈節拍的調諧。
本質上這就是電子商務的計劃,由于電子商務處于比較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對于供應鏈的要求非?量蹋彩露夹枰扒『谩,只要在賣的時候想到買,在買的時候想到賣,提前預測,事情就一定會簡化許多。
最好的預測就是預定
“在互聯網上,你不知道是不是和一條狗在聊天”,這句話表現的是網絡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相對于商業交易價值存在的“本源——信息不對稱”來說,互聯網上的“信息不對稱”又延展了新的內容,這就是物與交易現場的分離,網絡環節毫秒級的交易速度,擠壓了傳統交易“從容”的時間,時間節拍加快,讓消費者在一個相對透明的環境中進行消費決策,但是在商家與上游這個供應鏈中卻形成了新的“不對稱”,不能同步,好似“馬拉火車”。
這主要因為供應鏈節拍與電子商務節拍屬于兩個不同的世界,難以平衡。所以通過有效的預定體系可以最大程度地引導消費,摸清需求。
交易信息需要對供應鏈開放
辯證地看,電子商務一定要開放,將預定情況、正在進行的交易、將要進行的交易、已經完成的交易等數據,實時地開放給供應鏈上的各個能力單元,包含物流企業、備貨倉庫、生產企業甚至原材料供應企業等。讓這些供給方可以提前采用備用策略,調節資源結構。
消費世界與生產世界的和諧之路
仔細觀察當下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的糾葛、混沌,我們可以發現消費世界與生產世界正處于全面融合的前夜,各式各樣的商業模式開始浮出水面。伴隨商業模式的創新,電子商務的前臺作用將越來越后臺化,它早先是推行商業模式的輔助工具,從現在開始將逐步演化為商業模式賴以生存的載體。
雖然商務(與消費者的聯系)和業務(與供應商的聯系)的融合在一些B2C行業里面已經開始,但是我們從消費者這一端來觀察,他們雖然有了參與業務過程的熱情,但是在耗費的時間與精力上還存在著一個經濟門檻。能不能提供那種“剛剛好”的服務呢?我們將這種“剛剛好”的服務稱之為“履帶式”服務。
何謂“履帶式”服務?我們都知道坦克是怎么前進的,當輪子動作之后,履帶會按照對應的節拍形成“路上之路”,履帶是完全適應輪子的需求的。
電子商務是基于這樣一個確定性關系才會有精細交付的可能。具體在一個企業里面,我們的精細交付是建立在客戶需求與內部供給能力的充分耦合基礎上的。這個耦合必須以“構造”為媒介,也就是將需求進行產品化的過程。
企業的內部能力與外部能力構成滿足客戶需求的角色體系,這些角色被分配到一系列具體崗位之上,進行業務管理與作業活動。這樣接近客戶的那一端就形成了前臺,接近供方的那一端就成為后臺,二者圍繞訂單展開必要的活動。
大亂必然大治。這些暗含的關系在平常情況下不容易被發現,一旦遇到大面積的交付問題的時候,就容易凸顯了。然而我們通常會用經驗進行處置,而不善于在規律面前去明確處置的規則。2011年,電子商務領域還會有新的故事上演,主角將替換為供應鏈,傳統企業的春天或許比那些互聯網新銳們的春天還要長,因為傳統企業更懂供應鏈,更懂穩健的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