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聚焦十二五”轉變:轉方式 調結構刻不容緩

2011-3-6 13: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進入21世紀的10年,中國經濟總量翻了兩番,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世界第二”是一頂很漂亮的帽子,這頂帽子卻不好戴:“民工荒”日益突出;我國兩萬多大中型企業有研發機構的僅占25%;單位GDP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到4倍……轉型,轉變,已迫在眉睫。 
轉方式 調結構刻不容緩
能源大省山西、內蒙古、遼寧等地的代表紛紛表態,“高投入、低產出”的經濟模式難以為繼。
人大代表、河北省委書記張云川:鋼鐵消耗了全省工業40%的能源,貢獻全省20%左右的工業產值,這個比較效益也是不行的,不管是從宏觀考慮,還是從企業本身考慮,必須調整結構。
大小興安嶺是我國北方的生態屏障,由于長期過度開發,已面臨無林可采的局面,加快轉型正成為當地人自覺的行動。
黑龍江代表宋希斌:就是要發展生態主導型的產業,就是要利用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這種資源優勢,比如說利用林區的剩余物搞生物質發電,林產品加工。
經濟增長預期調整為7%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201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十二五”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進一步調整為7%。回顧中國改革開放歷史,只有1981年、1989年和1990年低于這一數值。而兩會前,東部經濟發達省市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地也不約而同在各地的“十二五”規劃中淡化了規模總量指標。經濟增速“慢下來”,深意何在?
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我們現在更重的不是GDP的總量和數字,更重于它的內涵和質量,我們給調結構留下一定空間,更多把質量和效益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浙江代表宗慶后認為,經濟轉型是蓄勢待發的積累過程。
宗慶后:浙江的經濟也面臨著需要盡快地轉型升級,轉好的話這個增速是不會降下來的,只會更加提高 。
加快轉變是共識,具體措施卻要“因地制宜”。分析地方“十二五”規劃不難看出,東西部的產業布局差異明顯。遼寧是資源枯竭型城市最多的省份,已經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轉型壓力。
遼寧代表孟凌斌:由工業原料型城市資源城市轉變為加工、深加工、精加工,資源深加工城市,創造出符合地區實際又能夠占領市場這樣的企業和產品。
陜西代表李大開表示,陜西已經把調結構的方向確定為先進的裝備制造業。貴州代表魏永柱認為,應該以資源利用最大化為抓手,大力倡導低碳經濟、循環經濟。
魏永柱:原來丟掉的產品,現在都作為產品,劣質煤進去可以發電,好一點的煤進去可以搞煤化工,煤化工和發電產生的廢渣,搞水泥,要將資源吃干軋盡。
現代服務業提上日程
如果說西部諸多省份未來五年是要在能源產業上做文章,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則把發展重點指向現代服務業。廣州市力爭到2015年,服務業占經濟總量達到65%以上。
廣東代表劉武:結合廣東實際,必須要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一個抓手,把現代物流為綱,現代物流業可以帶動很多的相關產業。
安徽省黃山市將在發展旅游業的基礎上,通過服務業綜合改革,形成現代國際旅游城市的框架。
安徽代表王福宏: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對黃山來說,就是要堅定不移的走綠色GDP之路。建議國家加大對林業生態和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間,新興產業能否成為經濟新的增長極?能否加速形成中國經濟新版圖?各地即將展開新興產業的內力比拼。
人大代表、重慶市長黃奇帆:我們布局了筆記本電腦的產業集群,這個產業集群一旦形成,就會使得重慶成為國內最大的筆記本加工基地,預計2013、2014年就會形成上萬億銷售值的電子產業。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攻方向,而科技進步和創新正是其重要支撐。
江西代表王海:現在我們正在積蓄發展創新的后勁,現在我們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是50%,那么到“十二五”末要達到60%。
科學發展助力“十二五”
中國經濟已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傳統的“GDP”掛帥與日益深化的“科學發展”兩種思路正在博弈。倘若片面追求增長速度的體制機制不改,倘若價格形成機制依然不能真正反映資源稀缺和環境代價,那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會“久推難轉”、“轉而不快”。
全國政協委員盛連喜:我們在考核干部的時候GDP要看,其他的協調發展也要看,不要撿起一個,丟掉另一個,這種方式我們過去吃虧吃得太大了。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要從結構調整做起,逐步轉向全面調整。那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根本何在?與百姓民生何關?
山東代表吳翠云:通過保障民生來倒逼我們的轉方式調結構,我們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民群眾過上更加舒適更加幸福的生活,重視民生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一種需要。
組裝一個價值500美元的iPad,中國能賺到的加工費僅有4美元;被譽為“中國制筆之鄉”的杭州桐廬分水鎮,近千家制筆企業六成以上卻要從國外進口筆頭、油墨等關鍵部件……高速行進的中國經濟正面臨一場轉變大考。
環顧全球,如果我們看不到傳統發展模式之危,看不到科學發展模式之機,必將坐失未來。站在新的五年起點上,中國再次眺望,而此刻,轉變,迫在眉睫,轉變,刻不容緩。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