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城市經濟圈”振翅欲飛
2011-3-30 17: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打造“滇中城市經濟圈”,培育我省加快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中國西部重要經濟聚集區,寫進了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
3月21日至23日,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率領的昆明市黨政代表團一行,輾轉玉溪、楚雄、曲靖,與滇中各州市黨政領導共商建設“滇中城市經濟圈”大計,分別與玉溪、楚雄、曲靖簽署了《推進滇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吹響了打造“滇中城市經濟圈”的集結號,為云南“十二五”開局,增添了讓人期待的亮色。
引擎啟動
滇中城市經濟圈破殼
“滇中城市經濟圈”云南人并不陌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大潮涌起,內地和沿海地區面朝大海,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順應市場經濟規律,搞起了經濟帶、經濟圈,大步促進經濟的發展、騰飛。
我省也把眼光投向了滇中地區。
由于歷史與現實的原因,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滇中昆明、玉溪、曲靖、楚雄4州市經濟總量,占全省的60%以上,其市政設施、道路建設、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這種不平衡性,決定了滇中4州市在云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打造“滇中城市經濟圈”,被提上了助推云南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議程。
云南城市經濟的“大哥大”昆明聯手滇中州市,2006年,昆明市召開了滇中城市群規劃論壇,并與玉溪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2007年、2008年,分別由昆明、玉溪兩市組織開展了滇中合作與發展論壇。
隨著我國向東、向太平洋和向西、向印度洋“雙向”開放新格局的形成,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建設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滇中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必然性和帶動全省經濟跨越發展的作用,越發凸顯出來。
打造“滇中城市經濟圈”的腳步加快了。
2009年,《云南省滇中城市經濟圈區域協調發展規劃(2009年—2020年)》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10年,《滇中城市群規劃修改(2009—2030)》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凝集著真知灼見的“滇中城市經濟圈”,寫進了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極大地提振和鼓舞了滇中各州市廣大干部群眾的信心。
“滇中城市經濟圈”將建在連接太平洋、印度洋“兩洋”的大陸橋上,建在我國走向南亞、東南亞的“兩亞”結合部,建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兩大潮流”交匯處,區位獨占,優勢盡顯,前景燦爛。
“把滇中城市經濟圈打造成為全省跨越發展的引擎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進而打造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核心區域、西部區域性經濟中心、支撐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已經成為滇中各州市的共識和共同行動。
在《推進滇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上,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說,滇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既是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對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橋頭堡戰略的響應、策應、呼應,更是滇中城市加快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昆明市將以此為契機,認真落實與各方達成的共識和協議,主動對接、加強溝通,攜手并肩,堅持規劃共繪、交通共聯、產業共興、市場共構、環境共建、人才共享,致力推動區域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要素市場、生態共建、社會事業等方面的一體化,努力與玉溪、曲靖、楚雄一起,共同將滇中地區培育成為我國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核心區域、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滇中城市經濟圈”這個強大的“引擎”,終于發出了轟鳴。
消除壁壘
一體化發展合作新格局尋求突破
“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政府推動,市場主導;整體規劃,協調統籌;先行先試,率先發展”的原則,充分表達了滇中各州市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訴求,與此同時,也把一個挑戰擺在了4州市決策者的面前:如何切實“消除行政體制障礙和區域壁壘,構建“一體化”發展合作新格局”?
這是對自我的挑戰。滇中4州市黨政領導,勇于面對。昆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合作領導小組組長張祖林說,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同程度地依賴地方行政主導,這是推進“一體化”需要克服的重點問題。因此,打破體制障礙,就是要加強政府各層面、各領域的溝通,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做好統籌協調和政策引導,探索轉變發展方式、協調區域發展、建立適應“一體化”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因而,框架協議對消除行政體制障礙,達成創新5個方面機制的共識。
一是要創建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機制。成立由合作方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協調“經濟一體化專項規劃”等編制工作,重點明確合作方的功能分區、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等問題。
二是要建立行政互認機制。推動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質量認證體系、人力資格互認體系、商標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建立區域市場準入和質量互認制度,構建區域市場一體化的管理體制。
三是要建設區域生態環境協調聯動機制。建設統一的環境預警體系,優先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區補償試點,逐步建立滇中城市經濟圈生態補償機制。開展污染聯防聯治,森林火災共防同撲。
四是要推進一體化社會保障機制。加快推進社會保險政策對接,逐步統一區域內社保標準,逐步推進兩地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及低保資金的統一歸集和發放,逐步實現各種醫療卡、保險卡的通用通兌通結算。
五是要加快建立區域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主要包括利益補償機制、評價激勵機制、行為約束機制等,在促進區域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保證區域內各方利益得到全面的權衡和照顧。
同時,各州市領導認為消除區域壁壘,推動滇中城市一體化建設,重點是發展規劃、交通設施、產業發展、市場體系、生態環境、社會事業和信息網絡的“七同”。從現階段來看,應率先在規劃、交通、產業、生態等領域取得突破。
首先要優先推進規劃同籌。圍繞城市建設、產業發展、交通布局、生態治理、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建立較完整的區域一體化規劃體系,促進滇中4州市協調發展。
其次要大力推進交通同網。目前,昆明的新機場已覆蓋滇中4個城市,昆明到玉溪、曲靖、楚雄都分別有高速公路相連,昆曲、昆楚城際列車均已開通,昆玉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已在快速推進,4州市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下一步應以各州市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高速化、網絡化為目標,促進整個滇中城市群實現交通網絡的優化。
第三要調整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按照“同構求聯合、差異尋延伸”的思路,整體謀劃滇中地區產業定位。對同構競爭產業,進行資源重組和行業整合,實現做大做強。對異構特色產業,強化分工協作、借位發展,增強產業優勢。
第四要共同保護生態環境。以水環境污染和空氣污染聯防聯治為突破口,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探索建立生態資源補償機制,制定節能減排共同行動計劃,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共享機會
“同城化”遠景開辟廣闊共贏空間
打造“滇中城市經濟圈”,為滇中各州市資源配置、要素流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共享成果等,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會。
“我們注意到,昆明成功引進了臺灣農民創業示范園入駐石林,不久前昆明市招商團到臺灣,和不少臺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些成果將給楚雄州的武定縣、祿豐縣乃至楚雄市、元謀縣帶來巨大的農業發展機會。”楚雄州委副書記、州長楊紅衛說,“昆明作為省會城市,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必然會減少農用土地,楚雄作為昆明西邊的近鄰,土地幅員廣大,花卉產業、畜牧養殖業、都市觀光農業的發展極具前景!
楊紅衛介紹說,昆楚兩市州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民族同源、文化相融,在共同推進城市化和城鎮化方面,合作的空間非常大。如,楚雄州的工業基礎目前還比較薄弱,隨著昆明城市的發展,“推二進三”即把第二產業轉移出去,把第三產業引進來,楚雄距離昆明不遠,是昆明把二產業轉移、引進三產業的理想之地。待高鐵建成后,從昆明到楚雄僅僅只需40分鐘,住在楚雄、工作在昆明不再是夢想。
“一體化”發展合作還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楊紅衛說,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涉及了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就業等領域的合作,能夠不斷提高兩地的社會發展水平和市民生活質量,比如楚雄州在建設優質醫院和優質學校中,可以大力引進昆明的名醫院、名學校來楚辦醫、辦學;此外電網建設和通信同網等方面協調推進,取消兩地間固話長途和手機漫游資費等,實現通信同網、同號、同價等,共建“同城生活圈”。
昆明和曲靖是兩個較大的經濟體。曲靖市委副書記、市長岳躍生認為,昆曲發展合作的互補性較強、發展的空間較大。一是基礎設施,重點是路網、水網、電網、信息網方面的合作互補。如路網建設,G20國道富源到昆明段建設、陸良到昆明段建設,昆曲城市高速輕軌的建設等;二是產業方面,昆明與曲靖都是產業聚集的中心,昆明GDP突破2000億元,曲靖GDP突破了1000億元,兩市的產業門類較全、工業基礎較好、互補性強,有基礎、有條件合作做強做大;三是在現代物流方面,曲靖有4條國道,3條鐵路橫貫,是云南省通往邊疆、連接省外和東南亞的通道,有利于聯合打造物流中心。
昆明與玉溪距離最近,在交通對接、產業銜接、信息同享等方面存在合作發展的迫切需要。玉溪市委副書記、市長高勁松說,“實現昆玉一體化,首先是要縮短昆明和玉溪之間的時空距離,以鐵路、公路交通網絡建設為重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玉溪和昆明的同城交通規劃有效對接;第二是要和昆明在產業發展上實現有效銜接,相互取長補短,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目標;第三是要建立統一商品市場和聯動的產品市場信息發布平臺,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第四是要利用昆明的旅游市場、客源優勢,與玉溪的休閑旅游度假產品實現對接,做大做強旅游產業;第五是要打通兩市信息溝通的障礙,實現昆玉電信同城化,讓兩市的老百姓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彰顯特色
產業同構難題破解值得期待
空間上優化整合,產業上優勢互補,資源上充分共享,為滇中4州市發揮比較優勢,破解產業同構難題,彰顯個性特色,提供了一個廣闊空間和豐富的想象力。
昆明和玉溪以共同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為目標,突出做強做優煙草及配套、裝備制造、鋼鐵有色、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資源開發、石化、旅游、物流、房地產等產業集群。其中值得期待的是:
以產業鏈細分為突破口,突出精深加工和龍頭配套,發揮大紅山等礦產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冶金、鋼鐵制造等優勢企業,通過分工協作擴大產業增長空間。
健全各類制造業產業原料、零部件采購的本地化網絡,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業和配套產業,走產業延伸、產業關聯新道路。
推進昆明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研和工業園區等產業功能合作,輻射帶動縣區特色產業聚集區的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面向東南亞、南亞市場需求的出口加工基地。
促進旅游規劃共編、線路互接、客源互送,景區互動、聯合促銷,重點構建以滇文化、聶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旅游線和石林、滇池、陽宗海、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哀牢山-紅河谷休閑度假旅游圈。共同打造昆明-撫仙湖周末休閑旅游線路,昆明-玉溪-紅河谷熱區特色旅游線路。
構建以昆明為中心,以玉溪作為南部重要物流樞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現代化物流網絡體系。推動滇中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滇中無障礙物流。
統籌兩市區域農業資源,著力發展特色農業帶,大力引導特色農畜產品向適宜地區集中,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合力共建統一的農產品市場營銷、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病蟲害防控、農業環境監測保護等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昆明和曲靖以共同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旅游、文化、能源基地和區域性資源精深加工基地為目標,做強做優煙草及配套、裝備制造、冶金化工、建材、生物資源、能源、旅游、物流等產業集群。其中不乏新技術、新材料產業:
加強先進制造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合作。推進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石油和天然氣等產業發展,探索市場有需求的輕工業和以汽車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合作,建設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業集群;以產業鏈細分為突破口,突出精深加工和龍頭配套,鼓勵和支持駐昆省屬大型企業到曲靖投資建設,健全各類制造業產業原料、零部件采購的本地化網絡,通過分工協作擴大產業增長空間。
把握新興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爭取兩市在生物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上取得重要突破。鼓勵兩市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以光伏和光電子為主的新材料,生物資源、植物油等產業領域內實現合作。
推進昆明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功能區合作,輻射帶動縣區特色產業聚集區的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面向東南亞、南亞市場需求的出口加工基地,共建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
加強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羅平油菜花文化旅游節、珠江源美食文化節等節慶的合作,共同打造昆明-羅平(曲靖)-貴陽中國喀斯特、昆明-曲靖-珠江源線、昆明-會澤線等精品旅游線路。
加強昆明與曲靖物流中心、綜合物流園區節點對接,構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現代化物流網絡體系。推動滇中物流大通道建設。
統籌兩市區域農業資源,著力發展特色農業帶,依托煙草、蔬菜、花卉、畜產品等優勢產業鏈,大力引導特色農畜產品向適宜地區集中,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昆明和楚雄以共同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煙草、旅游、生物、文化、能源化工基地和區域性資源精深加工基地為目標,做強做優煙草及配套、裝備制造、冶金化工、電子信息、生物資源、能源、旅游、物流等產業集群。其特色亮點是:
發揮兩地礦產資源優勢,推進鋼鐵、鈦、銅、鋁、鋅、鉑、鈀等產業發展。以產業鏈細分為突破口,突出精深加工和龍頭配套,鼓勵和支持云冶、昆鋼、云銅等大型企業到楚雄投資建設,健全各類制造業產業原料、零部件采購的本地化網絡。
整合兩地資源、技術,共同合作培育戰略性新型產業。爭取兩地在生物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上取得重要突破。鼓勵兩地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以鈦為主的新材料,生物醫藥、酒產業等產業領域內展開合作。
加快祿勸-武定增長極建設,逐步實現祿勸、武定一體化發展,培育成為滇中城市經濟圈的北部增長極。并以此為契機,深化與四川攀西經濟區、滇西、滇南區域合作,加快形成昆楚與周邊區域“2+X”的合作模式。
構建昆楚、昆攀文化旅游經濟帶。雙方加強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的合作,共同打造昆明-祿豐-楚雄線,昆明-武定-元謀-永仁線,昆明-武定-元謀-攀枝花-成都跨省自駕游等精品線路。
加強昆明與楚雄物流節點和綜合物流園區對接,構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現代化物流網絡體系。
依托煙草、蔬菜、花卉、畜產品等優勢產業鏈,大力引導特色農畜產品向適宜地區集中,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