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快遞需靠轉型殺出重圍
2011-3-19 16:2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穆峰
隨著用工荒、汽油柴油價格上漲,快遞業漲聲不斷。順豐曾表示從3月7日起,在北京等16個城市的部分區域收取3元的取件費。如今,這一計劃擱淺,順豐在官網上表示:“結合新的因素考慮,決定暫緩推行”。
我們注意到,在順豐表示要加收費用時,圓通、申通、中通和快遞業的“國有大哥”EMS等都表示不會跟進,這讓人不禁感嘆,民營快遞老大的順豐確實底氣十足。要知道,順豐是中國民營快遞中最早進行品牌轉型的企業,雖然價格不低,但服務的品質和在用戶中的口碑能夠完全抵消價格因素。
目前,我國民營快遞業很多還是依靠低價和加盟連鎖的粗放式經營獲取規模效應,從而提升市場占有率,造成服務差,速度慢,安全低。之前網絡流傳的快遞公司暴力分拆包裹就是活生生的一幕。
如果其他民營快遞品牌還不進行轉型,雖然也有業務,還能生存,但在低價競爭下,利潤非常微薄,只能算是糊口。數據顯示,2005年前,中國快遞業的整體利潤在35%左右,而現在的低價競爭已經使行業利潤維持在15%,有些企業甚至更低。再加上近期各地暴發的用工荒和發改委3個月內2次提高油價均對快遞業造成巨大打擊。要知道,人員勞務成本和運輸成本分別約占快遞公司總成本的28%~45%和20%~30%。
這么高的成本,又是低價,如何競爭?雖然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圓通、中通及韻達等漲價了,但成本壓力讓整個行業都喘不過氣,即使漲價之后,毛利潤還是很低。
漲價只是短期手段,提升競爭力,服務、模式轉型才是最終之路。畢竟快遞業的加盟連鎖由于參差不齊,服務品質差異很大,不是沒規范,而是有規范不能有效、持久執行。當然,一下子全變成直營模式也不現實,快遞企業可以通過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漸進式創新進行轉型。
如給客戶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讓高端客戶感覺越來越增值,如宅急送開展了集倉儲、分揀、包裝等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挖掘潛在消費需求,比如中國郵政開通兩岸郵政特快專遞;另外,也可以開發對比性服務,在安全、快速、準時上下工夫,如順豐開通了“航空即日到”服務。在模式上改變則更為復雜,各家企業應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創新。
當然,轉型誰都會說,但陣痛沒人愿意忍受。在快遞業打價格戰的氛圍之下,誰先改變誰就可能殺出重圍,改變就有可能,行動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