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家電市場渠道爆發“電子商務”戰
2011-3-19 14: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提要:2011年開年不久外資巨頭百思買就突然宣布關閉在華所有零售自有品牌門店,這給還沉浸在春節旺銷氛圍的家電市場激起另一波浪潮,家電銷售渠道問題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業內人士認為,造成外資家電零售商在華“水土不服”的原因,是其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優勢無法體現所致,如百思買在中國5年僅開出9家門店。
2011 -
年開年不久外資巨頭百思買就突然宣布關閉在華所有零售自有品牌門店,這給還沉浸在春節旺銷氛圍的家電市場激起另一波浪潮,家電銷售渠道問題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以黑馬姿態迅速占據市場的電子商務,以強勢姿態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家電連鎖巨頭,以行業巨頭姿態持續擴張版圖的國美、蘇寧,這三大家電渠道主體有什么樣的市場變化?在2011年會有怎樣的戰略布局?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電子商務競爭愈演愈烈
電子商務渠道已成為現在家電產品銷售不可或缺的渠道之一,從2007年的爆發式增長到如今遍地開花的大好景象,網購已經逐漸成為大家的一種購物習慣。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 3C家電網購市場規模在257億元,2011年將達到514億元,2012年或突破千億元。家電網購市場火爆的最大原因就是價格優勢和購物過程的便捷,一些網站打出的廣告語就是,“售價較家電連鎖低10%~30%”。作為靠打價格戰占據市場的網購企業來說,如何實現盈利,是2011年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目前京東商城、蘇寧易購、新蛋、卓越亞馬遜和當當網五大網購企業的家電銷售,已占國內家電網購80%以上,而剩余20%份額被數百家網購企業所瓜分。但隨著國美庫巴和國美電器商場的加入,蘇寧易購實行獨立化運作,以及各家電企業陸續開通的自建網購平臺,家電電子商務競爭進入新的階段,2011年將是電子商務的混戰年,市場份額有望重新瓜分。筆者表示:電子商務的優勢主要在于價格,據了解國美、蘇寧與電子商務比對,電子商務已成為家電銷售渠道的黑馬,但仔細來看,傳統家電產品,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將仍然依靠實體店進行銷售。
外資家電巨頭“水土不服”
入華5年,美國最大電子零售商百思買日前突然宣布將關閉在華所有門店,但百思買一再強調其不會退出中國市場,并將在2011年新開50家五星電器門店。外資家電零售商想分羹中國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但同時他們在華發展“水土不服”的事實也不可否認。業內人士認為,造成外資家電零售商在華“水土不服”的原因,是其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優勢無法體現所致,如百思買在中國5年僅開出9家門店。外資連鎖在中國,不能復制其原有銷售模式,更復制不了國美蘇寧模式,只能探索更好的發揮自己特色的第三條道路,而這探索的過程目前看來進行的比較艱難。
百思買之后,2010年12月10日,全球第二大家電連鎖零售商、日本山田電機首家中國專營店在沈陽落戶,拉開了日本家電零售企業進軍中國序幕,并且計劃今年6月在中國天津開第二家專營店,未來3年在華門店數量將達到5家。此前的11月17號,全球第三大批發零售企業麥德龍與富士康合資的家電連鎖品牌“城電器”第一家中國門店在上海開業,計劃2012年在上海的門店數達到10家,力爭在2015年在全國開辟100家城連鎖店。單從這些數據看的話,外資家電巨頭短期內對中國家電渠道格局變化不會有太大影響。筆者認為:國內消費需求雖大,但銷售并非輕而易舉,地角式的門店銷售模式,已經根深蒂固,來華發展的外資渠道巨頭只能遵循這樣的模式發展,才有可能占取一席之地。
“美蘇”線上線下齊發力
家電連鎖業經歷了國美、蘇寧、永樂、大中混戰之后,最終確定了目前“美蘇”爭霸局面。去年國美電器由于控制權之爭,使得其擴張速度放緩,領先優勢不斷縮小。蘇寧剛剛發布的2010年全年業績預報中顯示,總營收755.05億元,同比增長29.51%;凈利潤40.11億元,同比增長38.80%。蘇寧電器總資產去年末達到439億元,凈資產達183.38億元。2011年蘇寧將繼續開店370家,年底門店總數達1700家,而國美預計全年新增門店400家,年底將達1800家。
更讓人關注的是,蘇寧拋出了對其網店蘇寧易購的宏遠計劃:“10年后蘇寧易購的年銷售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與蘇寧實體店等量齊觀的網上蘇寧”。門店擴張雖大于蘇寧,但國美對網購業務的重視程度顯然沒有蘇寧那么高。雖然國美電器收購了庫巴網,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也已經正式上線,但是國美依然將其作為實體店的有效補充。對于國美蘇寧來說,網購無論盈利與否,為了迎合市場,就必須重視起來。而“實體+網銷”模式的蘇寧易購、國美商城一定程度上較“純網上商城”模式的京東商城、新蛋中國等,在品牌信任度、供應鏈管理、倉儲配送、售后服務,乃至盈利模式上顯得更有優勢。相信2011年美蘇之爭從線上到線下都將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