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造立體交通網絡 助力經濟騰飛
2011-3-17 16: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條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湖南在時空上正逐漸變“小”;
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18.5萬公里,民眾的生活圈正大幅擴張;
客貨運站、航電樞紐工程、航道、港口建設如火如荼;
航空事業發展迅速,僅長沙空港國際旅客年吞吐量就連續7年超過其他中部5省的總和;
-
武廣高鐵建成通車,“鄂湘粵三小時經濟圈”形成,滬昆高鐵湖南段正緊張施工……
“十一五”期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沿海產業向內陸梯度轉移、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長株潭獲批“兩型社會”試驗區等重大機遇面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搶抓機遇,以打造中部立體交通樞紐為目標,做出了實施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的重大決策。5年間,湖南全力繪就內外聯網、高速為主的動人篇章,著力打造四通八達、水陸空并舉的美麗畫卷,奏響運輸發達、經濟發展的交響樂章。
一組組鮮活的數據見證了湖南高層及交通人的決心與果敢:5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431億元,占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1%,為“十五”的3.4倍。尤其是2010年,湖南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811.9億元,超額61.9億元完成了計劃任務,是歷史年度投資最多的一年。
這5年,“湖南速度”令人矚目。“十一五”湖南新開工53個高速公路項目共計4457公里,是“十五”的5.7倍,超過2005年以前開工里程的總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總里程達到6450公里,從2007年全國排名第17位一躍至全國第三。
這5年,農村交通成最大“民心工程”。5年里,湖南新改建農村公路14.8萬公里,其中縣到鄉鎮公路12365公里,建制村通暢、通達工程109790公里、24013公里。目前,湖南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85822公里,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99.83%的鄉鎮和81.5%的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100%的鄉鎮、85.9%的建制村通客班車。
這5年,湖南路網改造突飛猛進。據統計,湖南路網改造過去5年建成里程3144公里,相當于“十五”的3倍;在建里程3434公里。2010年建成1453.5公里,建成和在建里程4887公里,創年度在建、通車里程歷史新記錄。“十一五”也是湖南公路發展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管理創新最多、整體服務最強的時期。到2010年底,湖南公路總里程達到227998公里。
這5年,湖南運輸保障水平明顯提升。5年里,概算總投資21.5億元的長沙黃花機場擴建工程進展順利,黃花機場正式進入“大飛機時代”,成為名副其實的4E級國際機場。5年里,湖南新增1000噸級航道90公里,3000噸級泊位3個,1000噸級泊位26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0萬噸。湖南建成二級以上汽車客貨運站43個、農村客運站1265個,切實便捷了市民出行,推進了農民群眾生活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立體交通網絡高速發展,創造令人矚目的“湖南現象”背后是湖南經濟的逆勢增長: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l.5萬億元,進入全國十強;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3100元,分別是2005年的2.3倍、2.2倍,五年年均分別增長14%和13.3%。湖南在時空感覺上變“小”,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卻變得更強。
以交通主通道為紐帶形成的區域經濟帶與核心經濟圈已經成為助推湖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如今,放眼三湘大地,一個個以經濟強鎮、縣城、市州中心城市、省會長沙為核心的交通經濟圈正在崛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快步發展還改善了投資環境,加快了地方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賀仁雨表示,“十二五”仍是湖南交通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將圍繞構建全國重要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目標,以“創和諧新局面、登發展新臺階、上服務新水平、樹交通新形象”的“四新”為引領,著力建設“綜合交通”、“智慧交通”、“兩型交通”、“陽光交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為富民強省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