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治堵刻不容緩 引發(fā)全民熱議

2011-3-13 14:4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 梟冬
    汽車市場越火,交通擁堵越甚。每每談及治堵,總有人如此抱怨。可事實上,人們都明白,交通擁堵的責任不能一味“歸功”于老百姓的購車熱情,只有綜合治理才能改善我們的交通環(huán)境。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關于如何治堵,就成了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們的熱議焦點。同時,各地方政府及廣大消費者,也都在積極建言治堵良策。毫無疑問,大家有著一樣的渴望,就是未來出行可以通暢一點。
代表暢談治堵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想要持續(xù)保持城市交通暢行無阻,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尤為重要。像把一直需要全部上交至中央財政的消費稅留給地方政府,進行優(yōu)化當地交通道路情況,建設更多停車設施,完善當地擁堵解決機制,就是手段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左延安建議,治堵也要重視出租車行業(yè)發(fā)展,因其對汽車社會的暢通有著積極意義。畢竟,出租車行業(yè)的法律法規(guī)仍不完善,一些公司的經營管理還較紊亂,規(guī)范出租車行業(yè)合法、有效運營,很有必要。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稱,香港利用10年時間建成的近600條空中連廊,配上人行天橋輔之地下通道的“步行系統”,很具參考價值。為此,他提議,全國各地都應確立“路權分配”理念,因地制宜建設“步行系統”,進而根治交通擁堵頑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汽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李維斗指出,治堵并不需要遏制小排量汽車發(fā)展,反而應大力提倡消費者購買排量在1.0~1.6L的汽車。因為從能源、交通、環(huán)境等角度去看,有效引導消費,也是治堵之道。針對小排量汽車應有長期支持政策,如減征稅費等。
    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建議,駕駛員在考取駕照時可設“宣誓”環(huán)節(jié),讓駕駛員進行一次“珍視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宣誓程序,有著警示作用;而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堵車根本在于道路容量有限,需求遠超容量,不妨借鑒經濟學中用價格分配的辦法,收取擁堵費。
    還有廣大網友的意見和建議同樣很多。有人認為,要想治堵,就須提高違法成本,對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行為進行重罰,促進大家提高交通意識,遵守交通規(guī)則;還有人認為,治堵應從公車下手,現在公車數量較大,使用頻率較高,針對一些特權車管理,更需加大力度。
眾說北京新政
    北京一直以來都被認定是全國汽車市場的晴雨表,但這種局面或在今年徹底終結。究其原因,就是北京近期出臺的“治堵”新政。這一新政,被很多業(yè)內人士稱為“限購令”,不止汽車企業(yè)、經銷商們重新審視北京車市潛力,消費者也開始為汽車買與賣發(fā)愁。
    北京市政協委員、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就呼吁,“取消對購車搖號的限制”。他表示,可以提高擁堵區(qū)消費成本,但必須首先保障公民消費權利。與他觀點類似的李書福也認為,限購不是理想方式。他強調,眼下國內很多城市提出的治堵措施,對自主品牌影響很大。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建議參考國際經驗,合理制定或調整城市規(guī)劃,避免城市中心區(qū)功能過于集中,人口過于稠密;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軌道交通,控制公私車輛;運用經濟杠桿,對不同區(qū)域和時段實行不同的通行、停車收費標準等。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張鳴則直言,北京目前實施的治堵政策,可謂典型的“急來抱佛腳”。“短時間也許有效,但時間一長,擁堵依舊!彼J為,“解決交通擁堵,一要大力壓縮公車,二要改變城市規(guī)劃布局,徹底改變當前攤大餅似的城市擴展方式!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也指出,治堵新政前,北京采取單雙號限行、尾號限行等辦法治理交通,效果有限之余,還給普通車主增添了麻煩。現在的方案,在他看來,一樣沒有廣泛征求民意,對擁堵現狀造成的原因也缺少一個全面的說明。
    另外,針對前面提到的“稅費”治堵辦法,有專家表示,目前除車船稅外,所有汽車稅種都由國稅征收,或會打擊地方政府治堵的積極性。而汽車稅費多集中在生產銷售環(huán)節(jié),對解決“擁堵”問題也不利。他們建議,將更多生產環(huán)節(jié)稅種轉移到使用環(huán)節(jié),調控汽車消費。
地方發(fā)力交通
    除北京外,全國一眾城市都在治堵問題上積極地采取措施。
    在武漢市去年舉行的第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上,武漢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將治堵列為當年八項重點工作之一。報告指出,為破解擁堵,武漢將調整優(yōu)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中心城區(qū)長途汽車站和物流市場外遷步伐,合理引導人流、物流。武漢市市委書記阮成發(fā)也曾強調說:“治堵的基礎是修路!蔽錆h市一直致力完善公共交通系統,推進出行方式轉變。
    而在今年長春市的第十三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長春市市長崔杰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長春市將本著規(guī)劃先行、遠近結合、綜合施治原則,改善城市交通:一是建設主干道,暢通微循環(huán),全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包括啟動建設新的汽車物流基地,構建與城市交通相對分離的汽車物流專用通道,改善一汽周邊交通狀況;二是調整交通流量,整頓交通秩序,深入挖掘管理潛力;三是提升常規(guī)公交,發(fā)展軌道交通,著力改善市民出行條件。
    此外,廣州市一直走在城市治堵前列。據報道,其除實施一些“限貨”措施外,廣州市政府還計劃對中心城區(qū)的專業(yè)市場、貨運市場進行整治和搬遷,特別是想將其貨運、物流環(huán)節(jié)攔在城區(qū)外。
    對此,有業(yè)內專家分析,廣州市現有專業(yè)市場難以跟上商流發(fā)展,加上過大貨運量帶來無序物流,以至專業(yè)市場周邊道路交通擁堵。故而,眼下可以考慮將專業(yè)市場的貨運、物流環(huán)節(jié)外遷。
    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提醒,不管貨運市場還是專業(yè)市場,規(guī)劃后都要盡快完善市場周邊配套服務才行。如此一來,專業(yè)市場才能“盤活”,占地也更少,貨車進出市場頻率也會降下來。
    而對當下廣州市或將禁止外地貨車進入市區(qū),爭議不斷的同時也有聲音指出,商品中轉增加運輸成本,關系國計民生的外地車輛,如貨運車輛等,理應配有一條綠色通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