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縣域經濟轉型之路
2011-3-1 23: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實踐與思考
溧陽市立足市情實際,堅持依托資源但不依賴資源,注重投入但更注重培育消費、出口,主抓工業但堅持“三化”帶動,努力摸索出一條富有特色的縣域經濟轉型路子。
近年來,溧陽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市情實際,清醒認識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征,不為傳統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所限制,不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所束縛,更新觀念,創新思路,勇于探索,努力摸索出一條富有特色的縣域經濟轉型路子。
縣域經濟要依托資源但不依賴資源。溧陽山水田林兼備,地貌特征為“三山一水六分田”,生態資源豐富。依托這些資源,溧陽的高效農業、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建材等資源性產業也發展很快。但溧陽市委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其他所有發展要素都顯得更加稀缺和珍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為此,溧陽市確立了“綠色崛起、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緊扣江蘇省委提出的“三個轉變”要求(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由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由城鄉二元體制向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轉變),按照保護資源、整合資源、超越資源的思路,把清潔產業作為產業發展的優先選擇,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形成以新興產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為特色的產業結構。堅持以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近年來每年組織實施各級各類重點科技計劃項目100余項,引進產學研新技術、新項目30多項,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幅達3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42.4%,連續六年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稱號。同時,瞄準溧陽最具有利條件和競爭優勢的“一先二新”產業,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形成規模、快出成效、放大效應。2010年全市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完成投資140.2億元,同比增長41%。旅游業成為溧陽的戰略性支柱產業。200多個旅游農莊在青山綠水中清新呈現,天目湖、長蕩湖、南山竹海、瓦屋山“兩湖兩山”大旅游格局初步成型,2010年接待國內外游客8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0億元。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不惜“壯士斷腕”,倒逼工業經濟“脫胎換骨”,近年來,溧陽退批了污染項目182個,淘汰了全市所有機立窯水泥生產線(共31條),去年又率先在全省開展新一輪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化工園區成功實現整體轉型。
縣域經濟應注重投入但更注重培育消費、出口。投入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消費是啟動內需的關鍵,而出口是經濟平穩增長的調節器,三者協調拉動,縣域經濟才能健康快速發展。多年來,溧陽將加大投入作為加快實力躍升的根本,矢志不渝推進項目建設,全市工業投入指標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持續的有效投入直接支撐了溧陽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通過培育消費和出口,拉動經濟多極增長。著力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將農民增收作為拉動消費的基礎,通過采取創業增收、合作增收、產業增收、保障增收、惠農增收等多種途徑,確保近年來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都在10%以上。著力拓展市場消費潛力。依托區位特點,加快實施蘇浙皖邊界市場改擴建、蘇浙皖物流中心建設,努力培育物流大市場,2010年全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46.2億元,同比增長18.2%。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生活連鎖店和農資連鎖店遍布農村,大大活躍了全市的農村商業,有效刺激了農村消費。與此同時,溧陽市借助出臺各項扶持政策,每年表彰外貿出口先進企業等措施,鼓勵企業“走出去”開拓國內外市場,特別是以大力發展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出口商品為重點,培植產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出口潛力的生產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依托優勢產業,優化出口結構,著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輸變電設備出口創新基地,不斷提升外貿出口對縣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縣域經濟要主抓工業但需堅持“三化”帶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之間關系密切。 “三化”是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方向。近年來,溧陽市堅持把“工業強市”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略,強投入、抓招商、促創新,形成了金屬冶煉及加工、機械裝備制造、輸變電設備制造、新型建材四大支柱產業,輸變電產業集群入選江蘇省100個特色產業集群。全市擁有納稅銷售超億元企業80家。堅持把現代農業作為特色產業來培育,用工業化的理念來抓農業,用適度規模經營組織農民,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有效轉變,并登上了國際“一村一品”舞臺。近年來,大力實施“提升南山,開發北山,中部聯動”的發展戰略,累計吸引“三資”31億元開發農業,重點培育園藝業、畜牧業、水產業和休閑觀光農業四大產業,溧陽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名茶之鄉”、“全省高效農業先進縣”和“省特色農業(白茶)示范基地”。堅持把城鎮化作為經濟發展的增長動力,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和中心鎮規劃,推動中心城區“南拓西延”,加快城鎮建設,促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事業向集鎮集聚,推動人口向城鎮集中。近年來,溧陽市制定實施了以富民強村、農村改革等為主要內容的“固基強村”三年行動綱要,強化中心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道路通達、河道河塘清淤、農村綠化美化、垃圾統籌處理四位一體的工作,著力構筑支撐城鎮化發展的路網、水網、電網、信息網、生態環保網。城鄉客運一體化模式成全國典型,覆蓋全市75%的行政村,受益群眾達45萬人,農村公路建設運營跨入了全國縣級市“第一方陣”。
(作者系中共溧陽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