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聯想供應鏈脫節的原因

2011-2-8 17: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楊元慶對聯想整合供應鏈的難度有個比喻,很傳神也很弄險:“給高速飛行的飛機加油,給高速行駛的汽車換輪子”。不擅長幽默的楊元慶,無意中瀉露了聯想整合供應鏈的無奈與困頓。

    一直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絕活的聯想,在收購IBMPC后的美國市場上,卻撞上了一時難以 -

逾越的供應鏈障礙。首席財務官馬雪征擔心,通過運作“我們創造了需求,但卻未準備好去滿足這種需求。”

    馬雪征的擔心很現實。戴爾的核心供應商均在其電腦生產基地旁邊建廠,聯想卻需要在全球范圍進行采購。現在中國以外的聯想客戶下訂單需要8天才能到達生產地點,而戴爾僅僅需要1小時。數據顯示,并購前,聯想產品的庫存天數是22.7天,已經接近全球平均PC庫存水平。并購后,供應鏈成本占聯想總成本的6%左右,而并購前聯想只有1%多一點。戴爾敏捷供應鏈是聯想無法望其項背的。

    聯想計劃在全球設三個供貨中心:中國、美國和日本。遺憾的是,先前IBMPC沒有在美國留下什么現成制造基地可供選擇,要另起灶爐。現在我們知道聯想在北卡羅來納州獲得了一塊享受政府補貼的土地。北卡羅來納州會提供便宜的土地,但是一個農業大州卻無法建立消費電子產業群落和有競爭力的供應商群落。

    一線管理人員,可能最清楚問題所在。聯想的一位高級主管很無奈地說,“我們后端經常遇到某個主板斷貨幾星期的情況,各個分區客戶經理都在搶貨、屯貨”。她認為有幾個原因,一是上游廠商Intel和AMD打價格戰導致整個產業出現振蕩;二是聯想內部的一套“商機預測”機制對下一個季度的預測失準,前后端相互責怪;三是零部件全球采購工作做的確欠佳;四是聯想的產品線深度細分導致零部件需求復雜化。這個高管所分析的這四條原因,直戳聯想供應鏈的心臟。這不是個內部IT技術和流程的問題,這是個更長期的積累和建設問題。

    2006年,英特爾和AMD都推出了雙核以至四核CPU,使CPU不再像原來只強調高主頻,由于兩大CPU廠商的競爭加劇,使PC廠商在技術研發上變得越來越難以應付。新的CPU出來后,主板得換,軟件得重寫,所有的應用得重測,甚至機架、機箱結構都得重新設計,使PC廠商這一年下來非常勞神。而上游廠商的價格戰和產業震蕩,應該是對所有PC生產廠商都有影響,為什么惠普、戴爾感覺不到,而聯想則反映過敏呢?后三個問題是關鍵。

    聯想內部的一套“商機預測”機制,是一個沒有敏捷供應鏈機制下面的補償機制。既然當自己需要貨的時候,供應商并不是優先滿足自己。同時招標也需要時間。因此對“商機預測”成為重要的彌補手段。也就是需要不斷預測市場,提前進行招標,滿足供貨需求。但是,商機預測本身就難以準確。預測不準有客觀不能避免的原因,而更加可能的原因是,市場端的信息和生產端的信息共享不夠,由此導致全流程各個環節相互責怪和整體效率不高。

    前端震蕩和商機預測機制失靈,使得零部件全球采購工作欠佳。壓縮成本基本上有兩條,或是通過內部管理的提升,或是壓縮外部采購成本。2006年,聯想決心裁員1000人,表示了壓縮成本的決心。而壓縮采購價格,莫過于將供應商的備件市場變成競爭市場,不斷進行招標,每次選擇價格最低的合作伙伴。公開招標是柄雙刃劍,在可以有限度壓價之外,也就很難給供貨商建立合作伙伴的觀念,同時可能導致供應商市場預測紊亂,打亂供應商的全盤市場計劃。最后導致供應商付出的成本最終要轉移給聯想。故此,在備件緊缺的時候,供應商先供誰就不是個簡單的采購問題了。持續招標采購,使得供應關系沒法穩定,一旦供貨吃緊,供應商首先剔出聯想這種利潤微薄的客戶,在所難免。

    聯想的產品線深度細分,對信息分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做不到產品線之間信息共享、經驗共享、設計共享以及零部件共享,就會導致零部件需求復雜化和紊亂。聯想因此庫存管理成本提高,單品采購規模降低采購價格上升,久經考驗的設計不能共享導致新推出的系統穩定性和其他性能降低。最終導致不僅質量下降而且成本上升。這個問題,只有深知制造業的精髓和長期積累的公司才能夠完全掌握。中國公司在把握工業經濟的精髓方面都不夠。離虛擬大企業(無邊界組織)的差距就更加遠了。

    聯想的供應鏈直接反映了聯想體制的三個問題:一是核心層的知識結構、知識更新方式不夠;二是對虛擬大企業的全流程管理和知識管理不到位;三是傳統低價格低成本成功模式與建立共生共榮的敏捷供應鏈相脫節。聯想的問題,是中國制造業共性的問題。同樣是制造業的華為,歷經5-6年投資幾億美元改造自己的流程和供應鏈。任正非譽之為“削足適履”。這份心智和魄力,還真不是一般企業家所能具備的。

    楊元慶對整合供應鏈的難度有個比喻,很傳神也很弄險:“給高速飛行的飛機加油,給高速行駛的汽車換輪子”。這個比喻顯然不是深思熟慮的東西。如果把聯想供應鏈的打造需要這樣弄險,投資者還是很有理由擔心的。

    楊元慶“給高速行駛的汽車換輪子”的比喻顯然不是深思熟慮的東西。如果聯想供應鏈的整合需要這樣弄險,投資者還是很有理由擔心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