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面對“用工荒”應拓展內外渠道

2011-2-19 19:5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周凱
    據媒體報道,面對從沿海向內陸蔓延的 “用工荒”,東西部城市打響了對農民工的爭奪戰:一方面是紹興等沿海城市高薪延攬,另一方面則是重慶等西部城市政企聯手截留。
    爭奪之焦灼并非沒有原因,以農民工為主力的低端服務業維系著城市血脈的暢通。 “用工荒”乍現威力,城市居民就感受到了家政、裝修、快遞的緊俏。多付點薪水倒也罷了,市民最擔心的是,以后會不會每天都像春節的快遞行業那樣,花錢都買不到急需的服務。
    如此語境之下,爭奪已有的農民工存量資源,幾乎是城市管理者的本能。卻未必是長久之計。 “用工荒”究其根源,還是與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 “人口紅利”消失有很大關聯,這個趨勢可以預見且難以避免。近3年,農民工后備力量已經減少了2000萬人,2015年之后供需矛盾可能會更加突出。
    對于農民來說,外出打工也越來越缺乏 “比較優勢”。尤其是年初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勢必引發連鎖效應:中央1號文件強化水利建設,每年投入600億到800億元,各地紛紛調動經濟杠桿鼓勵農民參與;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十項舉措扶持糧食生產,幾乎每一項都精確到每畝補貼多少錢。 “要不要到城市里打工?”農民心里自然有個小算盤,好好算算自己的 “機會成本”。
    相反,通脹壓力導致城市生活成本高企。所謂 “高薪延攬”增加的幾百元,或許難以對農民工形成足夠的吸引力。更何況,對生活的追求,幸福感才是根本。與 “扛著蛇皮袋”的父輩相比較,“提著拉桿箱”的新一代農民工是否愿意繼續在軍事化管理的工廠里耗費青春,是令人存疑的命題。
    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事倍功半地 “爭搶”本已稀缺的農民工,不如轉換思路,從城市的內部挖掘勞動力潛力。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服務業已然打破對年齡和用工時間的限制。白發司機、老年門童憑借對城市的閱歷,兢兢業業地工作;崇尚自由的青年人也許沒有一份長期工作,但靠各種零工仍然能夠體面地生活;勤工儉學的大學生,靠照顧小孩或者老人,可以維持一個學期的生活費。
    而在中國,本地市民介入服務業遠沒有形成氣候。這固然與傳統的觀念有關,但如果城市管理者在政策上予以創新和推動,再加之人力成本上揚這一必然趨勢,勞動力向新領域的流動應屬水到渠成。
    此外,一些國家雇傭 “外勞”的經驗,也未嘗不可借鑒。有媒體報道,月薪3500元人民幣左右的菲傭已悄然入滬,稍許彌補了高端家政行業的不足。但她們 “擦邊球”式的工作簽證,使其難以形成氣候。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是否可以制度創新,允許菲律賓、越南甚至非洲國家的 “外勞”試點先行?
    不爭,并不表示無為。從內外兩個渠道開源,服務業的勞動力供給應不致枯竭。或許,我們也會有那一天,本地市民、外地農民工、外籍勞工,都可以在服務業實現共存共榮。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