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網購禮物交易額過億 火爆商機背后弊端凸顯
2011-2-19 19: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14,本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但近年來,國內過節氣氛也日益濃厚,情人節成了情侶間相互表達情意的日子。于是,情侶間的相互送禮成了一種時尚,鮮花,巧克力,戒指,首飾等等。自然,商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良好時機。網購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和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
-
電子商務爆炸式發展 網購成新生活方式
在已經過去的2010年,網購在中國的發展勢頭用勢如破竹四個字來形容最恰當不過。根據CNNIC的報告,2010年我國新增網民7330萬人,網民總數達到4.57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同比增加5.4個百分點,而在此基礎上,我國網絡購物用戶年增長了48.6%,達到了1.61億,滲透率達到了35.2%,網購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網絡應用。
現在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理念已經完成了培育期,大量的消費者已經習慣在網上購物,連眼鏡、數碼產品、日化產品這類生活用品也都已經在網絡上深深地扎下了根,還有什么是網上買不到的呢?也許,誰也不會預估到。這個產業能連續幾年以40%的年均增長率發展,已足夠讓人驚嘆。它不僅讓消費者覺得實惠、快捷、新潮,也讓賣家數錢數到笑,還為生產商提供了售賣商品的又一渠道,更為社會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網購的發展,不僅是消費數量、購買模式的擴張,更在其所購商品種類的變化。正向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傾斜。由于網購的主體消費者仍是18—35歲的年輕人,所以網購消費凸顯出的年輕化、時尚化的特點,網購的商品也已從最初的個性化商品、電子數碼、工藝裝飾等商品向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傾斜。去年以來,服裝鞋類等日常生活用品出現了飆升的勢頭。
在洞悉了網上購物的發展趨勢后,更應及時把握網購時機,其中,假日經濟的特別就在網購中表現的極為突出。如今假日經濟在火爆各大商場時,更同樣點燃了網購的激情。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接受了網絡購物這種消費方式,所以網購的交易量在節假日也出現迅猛的增長,并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情人節邂逅春節,網購禮物交易額過億
面對今年春節與情人節撞日、佳人讓位家人的情況,不少購物網站紛紛推出情人節特賣活動,爭得線下禮品供應不足帶來的銷售市場。數據顯示,今年情人節網購火爆,交易額較去年同期至少翻番逾億元以上。
情人節為剛剛開始兔年征程的網購添了一把旺火,而作為重要載體的寬帶網絡,無疑成為人們愛情的浪漫見證人。相比花市休假、情侶各自回家過年使得線下玫瑰市場較往年大幅縮水,網上情人節貨品銷售則呈現火爆景象。
今年網店情人節禮品在種類和數量上均超過往年。僅登錄淘寶搜索關鍵詞“鮮花”就可出現200多萬件商品,而當當、拍拍網則有2萬多種巧克力以供選擇。面對情人節禮物網購需求的旺盛,許多店鋪已打出“全年不休”的口號,在打折的同時還承擔貨物運費。經歷春假長假休整后,淘寶網開始了兔年“征程”,第一個高潮便是2月14日情人節。2月9日淘寶網數據表明:最近一周,淘寶網每天賣出210萬支鮮花,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0%。與此同時,每天賣出4萬盒巧克力、5萬件飾品,同比增長105%。
與網購的熱鬧相比,各實體鮮花店雖然也打出了“情人節鮮花預訂”的牌子,但預訂量并不多。“今年玫瑰普遍價格高,預訂價基本在5—10元/枝,估計到情人節當天價格還會漲。”一家花店的老板說,他們從春節就開始了情人節的鮮花預訂,但到目前為止,預訂量還不多,他分析稱,現在大量網站都在預訂玫瑰花,在一定程度上搶了鮮花實體店的生意。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購買力增強了,對商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其次,電腦及寬帶的普及,給越來越多的人提供了網購的有利條件;再次,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網購省時方便對忙碌人群有強大的吸引力。此外,網購比傳統的購物方式,優勢也越來越明顯。網絡改變的不僅是人的消費觀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火爆商機背后 弊端仍然凸顯
隨著網購的流行,作為其下游市場的快遞業無疑成了受益者。除了傳統的郵政快遞外,目前申通、圓通、鐵通、中通、韻達等快遞服務公司發展迅速。
新年伊始,各大網上商城的促銷大戰此起彼伏,網上購物大潮催生出的交易數據也格外炫目。然而,一邊是海水,一邊卻是火焰。由于大多數網上商城依靠的是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在訂單量集中爆發的背景下,也出現了快遞變成了慢遞,物流服務質量嚴重下降,用戶體驗下滑的現象。快遞業目前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長,已經3倍于GDP的增長速度。但由于快遞是電子商務行業產業鏈中最傳統的一個環節,因此其增速還是趕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
雖然網購較傳統現實購物相對低廉,但低價是有限的,過低的價格可能隱藏著陷阱。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特點,采取免費贈送、“秒殺”等低價行為吸引注意,并通過“網絡釣魚”、要求先行支付貨款等方式令消費者掉入陷阱。不少網購消費者上當受騙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對網上購物缺乏了解,無基本的網購安全常識。
不少網絡商城堅稱采取“第三方平臺交易”方式,不僅幫助網友砍價,還幫助網友把好質量關,在網購中遇到質量問題的網友可以通過客服人員將質量問題反映給商家,通過這個平臺與商家協商解決問題。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網購既可以省錢又能解決運輸、質量投訴等一系列問題。但此前央視曝光“淘寶網商家涉嫌炒作信用事件”仍然讓許多人心有余悸,每年淘寶網總有數萬家店鋪因嚴重信任炒作而被查封。如何監管商家信譽、維護消費者權益,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難題。
不過,盡管網上購物存在著利弊的兩面性。但是只要消費者能夠仔細識別網上物品的真偽,把握購物的分寸,正確合理地參與網絡購物的流程,那么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