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循環產業鏈給力轉型發展
2011-1-8 10: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 (記者范林鵬 通訊員馮文芳)新年伊始,侯馬傳來好消息:2010年,該市二級以上天數達364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同時,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8.68%,二氧化硫減排280噸,化學需氧量減排266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10.02%。
2010年,侯馬在加快轉型發展中,從循環經濟入手,推進節能減排,打造循環產業鏈。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清潔能源、生化醫藥、高端制造、精密鑄造、商貿物流和現代服務業循環產業鏈。具體來說,侯馬市通過實施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打造循環產業鏈。
結構減排,優化產業結構,走“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均衡發展之路。充分發揮自身區位、交通商貿、環境等優勢,著重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對北方輕工城、寶特國際物流、通盛醫藥物流等大型物流企業實施節能降耗全天候監管。2010年末,全市物流產業年增加值15億元,占三產增加值60%以上,第三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突破50%。同時,大力發展工業園區循環經濟,實現了企業內部“小循環”,企業之間“中循環”,園區與企業“大循環”。
工程減排,嚴格實施項目減排。對新上項目,凡是污染高、能效低、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一律拒之門外。兩年來,先后拒批了4個投資上億元的焦化、洗煤、煉鐵、化工類項目。新上了污染低、效益好的熱電聯產、污水處理和回用等新能源環保產業項目。侯馬市還把節能技術研發列入年度科技計劃。如北方銅業侯馬冶煉廠完成200多項技術革新,增加經濟效益2000萬元;模范機械實施烘烤消失模技術,年節約1650萬元、節能4.2萬噸標準煤。
管理減排,實施淘汰落后產能,減量置換。侯馬先后淘汰了大利焦化50萬噸機焦爐、新光選礦鑄造生產線等落后產能,市區煙塵排放總量削減45%。引導煉鐵企業向鑄造、裝備制造等下游產品延伸,推動關聯企業合作。通過實施晉韻鋼鐵年產20萬噸汽車鑄件及精加工等項目,全市在總量不變的前提下,置換出1/3的環境容量指標,用于無污染、低能耗的新建項目。近兩年,全市總投資近80億元的26個重點項目中,熱電聯產、精密鑄造、商貿物流等11個項目被列入臨汾市“雙百”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