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助推器
2011-1-5 15: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 夏元
今日,市委、市政府將授予重慶海關“最佳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這也是全市首家獲此殊榮的單位。
在我市“走出去、引進來”的開放浪潮下,重慶海關已經成為代表我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投資環境的形象———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支持西部內陸開放、破解內陸物流瓶頸、應對保稅貿易監管和離岸金融……通過高效、務實地履行好這些職責,重慶海關成了我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重要的“助推器”。
成功申報兩路寸灘保稅港區
2007年,重慶海關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重慶出口加工區功能拓展為基礎,設立保稅港區的建議,并全程參與到申報、規劃、建設和驗收等各環節工作。針對重慶深處內陸,保稅監管難度極大,無先例可循的實際,重慶海關創造性地提出“預結關+轉關”這一全新的海關監管方案,解決了申報的最大障礙。
2008年1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內陸惟一的保稅港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正式掛牌。為保證保稅港區盡早發揮功能,重慶海關在機構人員編制尚未獲批、人手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采取分批組織關員赴上海海關跟班學習,從全關抽調人員參與卡口值守等措施,確保了保稅港區試運行工作。
“有了保稅港區就是不一樣,貨物一入區,海關當天就簽發出口退稅核銷聯,企業就可以辦理退稅了!”
重慶國際復合材料公司關務經理鄧四保說。而且,從保稅港區受惠不僅是本地企業,大批來自四川等西部地區的貨物,同樣在這里“借道出關”。
如今,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出口加工產值超過2000億元,保稅倉儲、物流產值超過5000億元,輻射周邊6省20多個城市,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
助力西永綜合保稅區
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成立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優惠平臺效應,吸引了大批企業陸續落戶。在保稅港區海關監管區面積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時,重慶海關再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設立綜合保稅區的建議,并繼續全程參與到申報建設中。
2010年2月,國務院批準設立面積達10.3平方公里的中國最大保稅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
針對西永綜保區“先有企業,后申請設區”的實際情況,為滿足企業提前投產需求,在綜保區規劃建設推進的同時,重慶海關對于落戶企業辦理加工貿易手冊備案和減免稅項目,在資料齊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采取了“先備案后驗廠”方法,確保企業通關順暢。針對部分IT企業“邊生產、邊裝箱、邊集結、后集中辦理通關手續”的運作模式,重慶海關還主動協調鐵路和物流等相關單位,協商貨物監管通關事宜,采取派員到現場實施動態監管的方式,給予企業通關便利。
截至目前,重慶海關已為惠普外銷筆記本項目做好兩本備案手冊,備案金額分別達到5.9億美元和15.57億美元,累計驗放出口液晶顯示器96萬臺,貨值1.03億美元。
建設重慶國際貿易大通道
在海關總署支持下,重慶海關還積極開展區域聯動,先后與上海、湛江、烏魯木齊等23個海關簽署區域合作和區域通關框架協議,將合作渠道拓展至長三角、泛珠三角、新疆等口岸海關,為重慶及西部地區企業提供了更便捷、更暢通、更高效的通關條件。
去年5月19日,首趟集裝箱班列從重慶出發,53.5小時后駛抵深圳鹽田,近900萬美元的貨物經過深圳海關快速驗放,順利裝船出口歐洲。自此,重慶至歐洲物流時間由原來的40天縮短為27天。
同年9月26日,重慶-上海-比利時列日專屬國際貨運航線正式開航。通過這條航線,“重慶造”筆記本電腦只需12個小時便可到達歐洲,大大縮短了惠普產品對歐美市場的供貨期。
去年12月7日,離宏碁落戶重慶不到一周,重慶海關就與烏魯木齊海關簽署了關于建立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出口轉關監管機制的協議。通過這條國際鐵路大通道,重慶產品運至德國只需約13天,較原來的39天節省了近2/3時間。
據統計,截至目前,重慶海關已累計驗放出口筆記本電腦72.01萬臺,價值約3.3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