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2010重慶交通盤點

2011-1-5 13: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高速公路建成“二環八射” 
  “二環八射”高速路網建成。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2010年八大“民心工程”任務,在國慶前實現渝湘高速酉黔、洪酉,渝宜高速云奉、奉巫4 個高速公路項目通車,實現提前十年全面建成“二環八射”2000 公里高速路網的宏偉目標。率先完成境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使重慶對外高速公路出口通道總數達到10 個,居西部地區第一。基本實現“4 小時重慶”、“8 小時周邊”,為我市加快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奠定了堅實基礎。發揮建設“二環八射“的沖天干勁,緊鑼密鼓地推進了“新千公里”高速公路項目開工,創新“EPC+BOT”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開建成渝復線、黔恩路、豐忠路、忠萬路、萬利路、開開路等6 個項目。 
  運營服務實現“六個提升。”一是通行費收入大幅增加, 營運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全年全路網共收取通行費預計47.59 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的43 億元。二是推行日常養護經常化、長效化和專項養護專業化、機械化, 養護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在路面病害維修等專項養護工程中,推行專業化施工、機械化作業,保證了工程質量,縮短了施工時間,保障了通行安全。三是切實抓好迎國檢準備工作,綜合指標不斷提升,保障了迎國檢工作有序開展。四是加快完善“聯網監控、區域管理”建設,重慶高速公路路網運營、調度、指揮及綜合管理的運行指揮體系不斷完善。完成監控總中心一期工程建設。五是強化服務區改造和經營管理,服務區整體面貌有較大提升。成立重慶市高速公路服務區行業協會,全面接手服務區管理,開展星級評定,服務區面貌煥然一新。六是圓滿完成專項任務,高速公路對外形象得到提升。投入1 億多元,先后完成繞城高速“森林通道”的春、秋季施工任務,打造了“暢、潔、綠、美”的高速公路“森林通道”示范段。 
  地方公路發展齊頭并進 
  重點公路建設進展順利。2010 年地方重點公路建設有10 個項目,總里程225 公里,總投資90 億元,1-10 月完成投資近9.6 億元。具體是指1 隧2橋3路4 橋,“1 隧”,即璧山大學城隧道,已于9 月28 日正式建成通車。“2 橋”,即跨長江的2 座特大橋,江津粉房灣大橋已于2009 年全部開工,豐都長江二橋正在開展樁基作業。“3 路”,即3 個新增二級公路收費項目:城萬快速通道已經全面開工,唐鳳路、萬梨路已進入施工階段。“4 橋”,即4 個特大橋:江津仁沱大橋、合川小沔渠江大橋已于今年9 月底完工通車;潼南涪江二橋,主橋下部結構已完工,預計2011 年6 月完成通車;北碚朝陽復建橋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預計2012 年9 月完工。原交旅集團縣際公路項目,已全部移交屬地。 
  迎檢工作全面推進。市和區縣兩級有關單位均成立領導機構并制定實施方案,市里已召開迎檢工作動員大會和8 次專題會議,明確任務,落實職責。加強重要迎檢線路和出境通道的調研摸底,分片區召開專題座談會,指導各區縣開展迎國檢準備工作。同時,快速推進國省道大中修工程。全年計劃實施國省道改造項目58 個計1118.1 公里,所有項目均已完成設計編制和審查工作,已開工1027.1 公里,路面鋪筑完工414.5 公里。初步完成規范化管理資料的收集匯總,大部分區縣資料收集基本完成。 
  農村公路“雙百”目標全面完成。2010 年農村公路建設目標8000 公里,截止10 月底,已開工1872 個計12129 公里,完工8658 公里,完成投資85.9 億元,分別占年度計劃108.2%、114.5%。“雙百”目標涉及項目全部完工。 
  路網改造步伐加快。“安保工程”已安裝公路防護欄1500 公里,完成投資2.25 億元,預計年底完成2000 公里。“危橋改造”開工118 個項目,完工84 個項目,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渡改橋”開工24 個項目,完工11 個項目,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通道森林工程”今年計劃實施縣鄉道10000 公里,現已完成9764 公里,占全年計劃的97.64%,新增綠化面積約5 萬畝。 
  路政治超工作扎實有效。組織召開全市治超工作會,推行路政區域聯動管理,開展百日區域聯動治超行動。促成市政府及辦公廳、市交委出臺《公路治超檢測站布局規劃(2009-2020)》等規章和文件。 
  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取消收費后續工作基本完成,已得到國家發改委等正式認可,同意納入國家專項補助范圍。目前,全市已有江津等14 個區縣把公路養護基本支出全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航運中心建設全面提速 
  今年以來,市交委抓住合力建設長江黃金水道和國務院即將出臺《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航運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機遇,進一步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水運又好又快發展。 
  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2010 年全市完成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0.6 億, 為年計劃的102%。開工建設嘉陵江草街至河口段68 公里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果園碼頭二期工程、彭水下塘口碼頭等重點項目,實現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船閘通航和首臺機組發電,完工主城果園一期碼頭、茄子溪一期碼頭等項目。目前,全市擁有航道里程4451公里,實際可通航500 噸級以上船舶的高等級航道里程已達到1350 公里, 比2005 年末增加229 公里。港口貨物年通過能力達到1.3 億噸,是2005 年的2 倍,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200 萬標箱,是2005年的3.6 倍。 
  寸灘、佛耳巖、黃旗等一批5000 噸級大型化、專業化港口群陸續建成,以“重慶主城、涪陵、萬州”三個樞紐港區和“江津、永川、合川、奉節、武隆”五個重點港區為龍頭的港口體系已基本形成,港口專業化結構大幅改善,“干支直達、江海直達”運輸得到快速發展。 
  水運經濟指標持續刷新紀錄。2010 年全市水運經濟各項指標取得歷史性突破,預計完成貨運量9300 萬噸,同比增長19.68%;貨運周轉量1180 億噸公里,同比增長21.85%;貨物吞吐量9400 萬噸,同比增長9.15%;其中外貿吞吐量285 萬噸,同比增長3%;集裝箱吞吐量56 萬TEU,同比增長8%。與“十五”末相比,各項水運經濟重要指標呈倍數增長,全市水運經濟發展形勢可喜。 
  船舶標準化提升行業競爭力。全市港航企業已達816 家,公司平均運力提高到1.4 萬載重噸,企業規模明顯增大,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增強。 
  水運節能減排效益明顯。積極推進低碳綠色航運建設,全市船型標準化、大型化趨勢明顯加快,新建船舶大部分為3000—5000 噸級標準化船,雙尾、球鼻首、低轉速大直徑螺旋槳技術等節能船型、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廣泛應用,航運優勢得了進一步發揮。 
  同時,重慶航運交易所掛牌,成為我國內河首家航運交易所。 
  道路運輸發展服務民生 
  服務民生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公交營運體制改革,主城區到期的748 臺班車終止運營,新增和調整公交線路30 條,主城公交覆蓋外環以內區域工作有序推進。已有19 個遠郊區縣發展了公交。 
  規范公交站臺,實施“一票制”等便民措施。出租汽車行業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主城區出租汽車企業自營比例達到85.8%,個體組織化程度達到36% 。全市投放出租汽車1458 輛, 其中主城區1270 輛,進一步緩解“打的難”。實行出租汽車安全服務質量考核,統一車身標識和車內設施設備配置標準。班線客運改革穩妥推進,客運班線公司化率達到30%,全面清理規范客運班線4391 條,建立班線發展年度計劃制度。切實做好春運等重點時段的旅客疏運。認真落實政府購買農客保險等優惠扶持政策,在雙橋、巴南、合川、開縣等4 區縣開展城鄉客運一體化試點。鄉鎮、行政村通客車率分別達99%和72%。 
  行業整體服務水平有效提升。集中整頓駕駛培訓行業。嚴格從業人員分類培訓、考試,完成營運駕駛員誠信考核近20 萬人。成功舉辦“長城金吉星維修技能大賽”,組隊參加全國汽車維修檢測職業技能競賽,取得前三名的優秀成績。開展“消費者信得過維修企業”評選活動,強化維修企業安全服務質量考核。制定公交車技管理規則,填補了公交車技管理規章的空白。 
  “法治運管”取得新成效。推進我市《道路運輸駕駛員管理辦法》等立法工作。舉辦道路運輸管理知識競賽,組織全系統1500 余人參加運管知識學習、培訓和考試。清理規范審批權限,行政許可項目由13 項減少合并至5 項。綜合管理與服務系統建設順利推進。 
  綠色運輸進一步發展。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支持企業升級運輸裝備、優化運力結構,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規范輕軌2 號線運營服務,統籌軌道交通與城市公交協調發展。初步建成全市道路運輸應急指揮中心,完成客運站應急視頻監控系統主體工程,IC 卡道路運輸證試點有序開展。行業節能減排得到交通運輸部充分肯定。 
  預計到年底,全市營運汽車達27萬輛,比“十五”末期增長33.4%;完成客運量11 億人次、客運周轉量351 億人公里、貨運量6 億噸、貨運周轉量589 億噸公里, 分別比“ 十五” 末期增長83% 、55%、82%和295%,客、貨運量和周轉量占整個運輸市場的份額分別為97%、65%、86%和33%。 
  交通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全面完成“平安重慶”交通建設任務。截止11 月底,全部完成1000 公里安保工程任務,改造危橋40 座,完成渡改橋項目16 座,完成巫山大寧河河口至水口航道綜合整治“7+1”試點示范工程,完成嘉陵江河口至草街68 公里航道整治一期和二期工程,啟動重慶烏江航道建設,完成嘉陵江河口至渠河嘴支持保障系統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和審查工作,投資1300 萬元,完成主城區水上應急搜救基地躉船建設和應急搶險、通信照明和人身防護設施等部分應急物資采購,完成全市100個農村客運站建設,完成長江干支流100 艘客渡船標準化改造。 
  扎實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專項行動。全市排查道路運輸企業76206 家、營運駕駛員399046人,排查客運車輛26629 輛、危險貨物運輸車輛3250 輛,排查客運站場291 個(全市56 家二級以上客運站和8 個公交樞紐站已全部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各項排查率均為100%。全市共排查水運企業299 家,地方公路排查出隱患3721 處,未整治完成的項目均做到了“五落實”。 
  全年委質監站交通建設安全監督共對52 個項目次、248 個合同段進行綜合檢查,對在建交通建設項目的288 臺(套) 特種設備,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發出《停工整改通知書》12 份,向市質監局移送處理特種設備78 臺套。 
  大力推進交通應急隊伍建設。水上交通動態監管系統入網船舶3188 艘,監控中心向船舶提供氣象、水位、航道、安全等信息13000 余條,處理有效報警317 次,糾正船舶違章航行29 次,為遇險船舶提供救援幫助30 次,水上安全監管水平大大提高。市公路局下發普通公路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方案,著手籌建普通公路搶險保通指揮中心,建立“三級搶險保通機制”。制定和完善道路運輸公共突發事件及重大事件應急預案和市、區縣兩級運管機構應急保障專項資金和應急運力協調保機制。 
  積極應對三峽水庫175 米試驗性蓄水支流航道通航安全。由航道、海事、監控中心及外聘專家組成專家組,對庫區14 條對外公布的通航支流進行摸底調查,對其29 座橋梁開展通航尺度勘測、論證和評估工作。籌資600 萬元,設置庫區支流航道橋區安全標志標牌60 座、航行水尺10 把、航行標志136 座、水上交通安全標志標牌68 座,確保通航安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