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散貨穩定發展
2011-1-4 11: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龔偉東、鄭懿、黃輝
2010年形勢回顧
港口生產保持增長 運輸起伏較大
1—10月,全國水路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分別為30.3億噸和53532.7億噸公里,同比增長分別為15.6%和13.8%。
港口生產保持高速增長。1—10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66.3億噸,同比增長15.4%,其中,內貿貨物吞吐量完成45.8億噸,同比增長15.7%。從主要貨種吞吐量完成情況來看,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長25.1%,其中內貿同比增長22.9%;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長14.4%,其中內貿同比增長11.1%;鐵礦石吞吐量同比增長8.6%,其中內貿同比增長21%。
2010年,沿海運輸市場行情起伏較大,全年走勢呈“W”形,運價水平高于2009年,運輸需求旺季不旺,淡季見旺。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最高點為10月27日的1875.11點,最低點為8月4日的1140.89點,年平均1455.07點,較去年上漲20.9%(見圖1)。
圖1 2010年1月—12月8日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走勢圖
煤炭運輸同比增長
前10月,全國完成發電量342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9%,其中完成火力發電量273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1月份,受極端天氣、水電減發影響,社會用電量上升,電廠煤炭庫存下降,引發一波搶運小高峰,運價上升。進入2、3月份,春節過后,氣溫回升,煤炭需求回落,沿海煤炭運輸需求下降,運價走低。二季度,受鐵路檢修及全國范圍內的安全生產檢查,及西南地區持續干旱“西電東送”數量減少,沿海發達省份往內陸地區反向送電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一路上揚。而隨著上海世博會召開,有關部門加大了對船舶的安全檢查,從北方港口至華東地區的運力緊張,運價呈現大幅上漲的態勢。三季度,雖處于傳統煤炭運輸高峰時期,但由于2010年水電增發支撐了電力供應,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火電機組運行壓力。同時,由于計劃煤的高兌現率,與往年煤炭 “迎峰度夏”時供應緊張、“煤荒”頻現不同,2010年夏季全國電廠煤炭庫存一直維持在合理水平,市場詢盤不見增多,市場煤炭水運需求不旺。另外,受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進一步推進,高耗能行業受到抑制,煤炭需求也相應減少,沿海煤炭運價下跌。8月4日,煤炭運價指數報1223.42點,為今年來最低點。進入10月份,受大秦鐵路檢修影響,秦皇島港鐵路煤炭調入量減少,煤炭資源緊張。另外,廣州亞運會帶來的用電量預期增加、冬季水力發電的下降、煤價的上漲空間,這些因素都使電廠提前儲備煤炭。市場傳言2010年北半球將會更加寒冷的消息,更加大用煤大戶提前儲煤的決心。沿海煤炭運輸需求激增,船舶密集到港。10月27日,煤炭貨種運價指數報2387.9點,為年內最高。11月份,電廠經過集中搶煤后,庫存處于中高位水平,加上國家發改委下發2011年跨省區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運力配置框架方案,市場判斷煤價將平穩中下跌,煤炭貿易謹慎,沿海煤炭運輸需求回調,運價理性回歸。12月8日,煤炭貨種運價指數報收于1816.80點,較年初下跌7.6%,但同比大幅增長32.4%。
金屬礦石運輸較為平穩
2010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限制鋼材出口政策及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措施,鋼鐵生產較為穩定。前10月,鐵礦石原礦產量完成8.76億噸,同比增長24.4%。雖然鐵礦石產量增幅很大,但由于其品位較低,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較高。1—10月,進口鐵礦石5.03億噸,同比下降2.2%。
沿海金屬礦石行情上下震蕩,下半年行情較上半年平穩。12月8日,金屬礦石貨種指數報收于1152.45點,較年初上漲6.8%。至12月8日,平均指數為1137.38點,較去年上漲6.5%。
石油運輸表現良好
前三季度,國內石油運輸市場表現良好。其中,原油吞吐量繼續保持高位;進口原油中轉量止跌回升;陸產原油下水量小幅下調;海洋油運量增勢明顯;原油、成品油運輸價格小幅波動。
原油吞吐量增幅保持高位。受國內消費及煉廠煉油能力穩步增長的影響,原油需求增長明顯,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1-10月,進口原油19755萬噸,同比增長19.5%,推動外貿進口原油吞吐量保持高位,月度吞吐量均保持在3000萬噸以上,前10月,主要港口共接卸進口原油1.84億噸,同比增長22.9%。
北方主要港口原油吞吐量增幅高于華東地區港口。
北方地區:大連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投產后,原油內貿中轉量有所上升。而天津港得益于天津石化的投產,進口原油接卸量繼續大幅增長。秦皇島港前三季度由于石家莊煉油廠所需進口原油停止在該港中轉及陸產油下海量的減少,吞吐量微幅下降,至10月份,由于大量海洋油在該港接卸中轉,迅速提升該港原油吞吐量水平,累計同比增長3.2%。
華東地區:由于管道運輸能力趨于飽和,南京港、上海港水運到達量上升,港口原油吞吐量小幅增長。寧波港域由于鎮海煉廠100萬噸乙烯項目的投產,本地原油需求量上升,進口量增加,原油吞吐量小幅拉升。
華南地區:廣西石化欽州煉油廠20萬桶/日的新產能于9月正式投產,主要加工進口原油。由于欽州港航道和碼頭條件有限,原油接卸周轉能力不足,目前主要通過湛江港中轉,帶動湛江港原油吞吐量增勢明顯,前10月該港吞吐量同比增幅達29.2%。
海洋油內貿發運量增長迅速。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石油基地,渤海油田近年來產量逐年增長。2010年,位于渤海灣的兩個新油田先后投產,產量增長較快。前10月,海洋油內貿發運量共完成3100多萬噸,同比增長30%以上。
國內成品油運輸總體穩定。1至10月,汽油和柴油產量分別完成6325.5萬噸和12987.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6%和12%;表觀消費量分別為5877.5萬噸、12682.1萬噸,同比分別上漲5.6%和11.8%,成品油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國內成品油運輸貨源較為穩定。一季度,華東、華南市場終端需求平穩,成品油需求穩定;5月份,上海世博會召開,受此影響,4月底開始,往上海水路運輸基本停滯,華東運輸量下滑;7月份,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發生爆炸,使中石油“北油南下”成品油受到影響;8月底,成品油運輸市場詢盤有所增多,水運需求有所上升。10月份,柴油資源階段性緊缺,往華東及華南的柴油水運量減少。11月中旬,隨著柴油增產、柴油進口加大、煉油廠檢修推遲等一系列措施的實行,柴油資源緊張局面緩解。總體上,除燃料油運輸需求明顯減少、汽柴油資源階段性波動外,成品油運輸總體穩定。
2010年國內原油和成品油運價較2009年波動頻繁。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部分船公司上調了主要航線原油運價,帶動該貨種運價指數上升。而由于國內成品油供應相對寬松,且貨源隨著煉廠分布日趨合理,長距離運輸需求下跌,南北航線運力供大于需。3月底4月初,北方煉廠檢修,下海量下跌,運力寬松,引起一波下跌行情;至8月,汽柴油下海運輸量增多,成品油貿易活躍,北方出現貨主找船困難現象,導致運價上漲。總體上,成品油運價走勢微幅下調。12月8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原油和成品油運價指數分別報收于1544.50點和1203.04點,較年初分別上漲3.9%和下跌0.3%。
2011年形勢預測
煤炭內貿水運量保持上升趨勢
煤炭產能提高,需求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1—8月全國煤炭生產量為21.6億噸,同比增長18.1%。隨后幾個月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政策力度加大,煤炭生產量稍有放緩。2011年,隨著山西省鄉鎮煤礦整合能力進入集中釋放期,以及各地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預計2011年煤炭產能將有所提高。
從能源消耗結構分析,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在65%以上,但長期以來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模式已難以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務院在去年年底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15%左右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標。這表明中國未來能源結構將面臨重要調整,對能源預測已不能單從需求出發,而必須考慮排放指標、結構調整等硬性約束條件。根據最新規劃,“十二五”期間單位GDP 能耗下降幅度目標為15%~20%。
未來一段時期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預期能源需求強度會有所下降。核電、水電和風電等非化石能源發展加快,會適度壓低煤炭需求比重。根據國家能源局預測,到2015年全國煤炭需求為38億噸。
內貿煤炭運輸壓力緩解。從沿海電煤運輸的來源地看,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的煤炭是沿海電煤運輸的主要來源,供應對象主要是華東和華南地區。“北方七港”煤炭發運量占沿海煤炭發運總量的比重較大。通過對歷史數據分析發現,“北方七港”煤炭發運量占沿海煤炭總發運量的比重都超過80%。通過預測“北方七港”的煤炭沿海發運量可以初步估算出沿海煤炭總水運量(見表2)。
表2 北方七港內貿發運量占全國沿海內貿煤炭發運量的比重(單位:億噸)
數據來源:歷年《全國交通統計資料匯編》,“*”為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快報數據。
從沿海電力需求情況看,北方七港的煤炭大部分發運至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5省市。這些區域的煤炭主要用于火力發電和工業消費,二者占其外調煤炭比重大約為90%,其中火力發電的煤炭量大約為工業消費煤炭量的2倍。由此可見,南方沿海地區火力發電、工業消費煤炭量與沿海煤炭水運需求息息相關。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受火電高耗能、高污染的影響,沿海地區除淘汰落后小火電并以大火電替代外,大規模新建火電的可能性較小,而沿海省市區自身電力的發展重點則在核電和海洋風電。但考慮到核電和海洋風電的建設周期較長,預計沿海電煤運輸需求在2011年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
從運輸能力上看,2010年大秦線、神朔黃線擴能完成新增運能近1億噸,錦州-赤峰-白音華鐵路將于2011年建成,通行能力在3500萬~5000萬噸。從港口能力上看,北方四港(即秦皇島、黃驊、天津、唐山)現有的碼頭能力及在建能力已達 4.8億噸,基本與鐵路運能相匹配。現有港口吞吐能力基本可滿足這一時期的發展需要,而大量煤炭進口的可能性增加將進一步緩解沿海電煤運輸壓力。
內貿煤炭發運量將穩步增長。
綜合判斷,在未來一兩年內,南方5省市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和煤炭貿易方式將不會發生大的調整,其對煤炭的需求也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火電耗煤和工業耗煤原有的發展規律依然存在。根據“十五”、“十一五”歷史數據,并結合“十二五”規劃,初步估計2010年和2011年南方5省市區火力發電總量增幅約為10%;2010年和2011年南方5省市地區工業總產值增幅分別為13%和12%。采用二元線性回歸法,對北方七港沿海煤炭發運量、南方5省市地區火力發電量和南方5省市地區工業總產值三者指標進行回歸分析,預測2011年的北方七港水運發運量約為5.5億噸,同比增長10%以上。
內貿鐵礦石水運量小幅增長
2010年國產礦使用比重提高,進口礦使用比重下降。據鋼鐵工業協會公布消息稱,2010年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下降,預計全年對外依存度由2009年的70%下降到60%。這是近年來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首次出現下降。出現這一變化,與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三巨頭鐵礦石價格機制的變化以及價格的不斷攀升關系密切。預計2010年進口鐵礦石量略低于去年水平,約為6.2億噸。從鐵礦石庫存分析,2010年鐵礦石庫存高位運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鐵礦石的進口增速。
從礦石需求方面分析,盡管在調整產業結構、控制不合理鋼鐵產能、節能減排等政策方面仍將加大力度,但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仍將保持高位,同時2011年為“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將加大對保障性住房、農村水利交通、城鎮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在此拉動下,鋼鐵產業或將出現“開門紅”,預計鋼鐵產能和需求相比2010年仍將保持適度的增長。但鐵礦石進口同時受制于宏觀經濟環境、價格機制、人民幣匯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幾年來變化程度劇烈,預計2011年鐵礦石進口量變數較大,約為6.5億噸。
從內貿轉運來看,隨著船舶大型化發展,近兩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由超大型海岬船靠青島、日照等港后,再轉運至沿海或長江其他港口,二程礦中轉比例上升。
2011年淡水谷首批超大型礦石船投入營運,如果在馬來西亞建立營銷中心,則轉接中小型船舶直達中國沿海港口,二程中轉量有所萎縮。但是,如果在青島建營銷中心,則國內二程中轉量比例繼續放大,拉升鐵礦石內貿運量。因此,2011年中國內貿鐵礦石運輸量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干散貨運輸市場不容樂觀
2009年和2010年為航運市場低迷期,卻是沿海運力交付高峰期。盡管相當部分的訂單取消或者推遲,但供需失衡狀況仍較為明顯,沿海航運市場形勢依然嚴峻。據市場調研分析,估計2010年底沿海干散貨運力將新增500萬噸,增幅15%以上;預計2011年仍會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
沿海干散貨新造船交付量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貨主船隊發展迅速,大型鋼鐵、煤炭、糧食貨主采用和船公司聯合或合資等方式大量發展自己的船隊,并在最近幾年造了大量新船;另一方面,民營資本參與沿海運輸發展步伐也進一步加快,資本流動性過剩以及考慮到未來通貨膨脹等因素,民營資本投資建造船舶的熱潮最近幾年也是愈演愈烈。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沿海干散貨運力發展迅速。此外,受國際干散貨市場繼續低迷的影響,2011年部分內外貿兼營船舶可能轉為內貿運輸,因此,沿海干散貨運輸市場的運力增幅可能高于運量增幅,市場前景不容樂觀,運價水平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受天氣、港口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短期內運價水平也有可能出現波段高位運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