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全面提速
2011-12-8 11: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說當初起步的速度只有一檔,現在最起碼是三檔”,作為最早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一分子,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國際結算部的張欣園對這項業務的“增速”有著最為直接的感觸。在他看來,這條串聯起國內外企業、銀行與眾多貿易機構的跨境人民幣“快車道”顯然正在全面提速。 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啟,去年起在全國推開,結算金額直線上升。今年前三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已達15409.8億元,同比增長6.9倍,較開展試點之初的數額更是翻了數倍。
中行上海分行是首批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銀行,眼下正不斷為“車道”的升級積極助力。就在去年6月跨境人民幣業務開辦一周年之際,其業務量在全市率先突破50億元人民幣。同年11月,又率先成功突破100億元,成為滬上首家業務量達到百億的金融機構。
“引車”,各個環節全面輔導
要知道,光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這條通道,卻干等著企業自己開車上路可不成。為了吸引到更多的“車”,中行上海分行前前后后花費不少苦功夫。
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無疑讓眾多企業直接受益――既不用考慮外幣結算所帶來的匯率風險,也不必再承擔本外幣兌換產生的費用。但所謂萬事開頭難,中行上海分行在試點前期把大量人力和精力投在了政策解讀上,組織解讀會不下20場,參加的企業總數達到了1000多家,讓他們逐步熟悉這個全新的業務。
張欣園告訴記者,當初做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幾乎都是“手把手”教企業,從簽訂合同、備貨、報關、收付款等各個環節入手,全程持續溝通和輔導。
等國內企業搞明白了政策和業務流程,銀行還要為貿易對手服務。比如,上海某大型國企有意用人民幣結算完成一筆3000萬的出口業務,但作為對手方的印度企業就是不理解怎么換成人民幣。這個時候中行上海分行使出“新招”――為境外企業提供創新金融服務,幫他們規避匯率風險、鎖定財務成本、減少匯兌損失。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打消對手的疑慮,也讓銀行新生出不少業務。
“引車”行動迅速取得實效,自參與試點以來,中行上海分行已為數千家企業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還先后完成我國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門等地的首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
“擴路”,清算網絡遍地開花
在跨境貿易中,由于以人民幣結算,所有被支付的人民幣最終都以境外銀行在我國境內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存款的方式,存放在境內銀行體系內。因此,這條道路要暢通,就需要連接起遍布全球的境外銀行,持續擴充網絡。
想讓這些作風偏“保守”的海外金融機構開設人民幣賬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中行上海分行與海外金融機構一家一家地簽訂清算協議,每個境外金融機構都要花相當長的時間,甚至超過1年。
“推進人民幣清算渠道網絡建設,提供遍及全球、方便快捷的資金清算和融通服務,相當于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擴路’”,在張欣園看來,中行上海分行在這個領域頗有優勢。目前,該行人民幣清算渠道拓展到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又與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大銀行建立清算關系,為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提供強大后盾。
“加碼”,量身定做服務方案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不僅讓企業受益良多,對于銀行來說,這項業務更帶來不少創新拓展的機遇。目前,中行上海分行根據企業業務發展的實際,量身定做一攬子服務方案,已陸續推出進口開證、開立人民幣保函等一系列的個性化產品。
就在去年下半年,上海分行為滬上一家出口企業“定制”了一份人民幣跨境項下的貿易融資產品――“人民幣信用證項下福費廷”,融資金額達到160萬元人民幣。所謂“福費廷”其實是一種銀行融資產品,為企業改善現金流和財務報表。
以人民幣跨境結算為契機,中行上海分行正在推動客戶、產品和渠道的轉型與優化。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境外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始通過貿易渠道獲得人民幣,這又給國內銀行創造了提供跨境金融服務的機遇。張欣園表示,“應該說,作為跨境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實施有望為國內商業銀行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戰略空間。”面對如此龐大的跨境客戶群體帶來的巨大跨境金融需求,中行上海分行將不斷創新,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持續“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