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全力推進國際商貿中心建設
2011-1-26 1: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建設國際商貿中心是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定位和戰略支撐。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著悠久的商業貿易歷史、獨特的區位和交通樞紐優勢、發達的功能區位載體、強大的珠三角制造業支撐。最近,廣州取代上海問鼎“2010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未來幾年,廣州將立足于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的商貿功能,著力塑造集文化積淀、休閑娛樂、商旅互動、濱水景觀等商業功能于一體的廣州“千年商都”、“購物天堂”的特色形象,全力推進高端集聚、業態領先、結構合理、功能完善、以人為本的國際商貿中心建設。
一、打造國際購物天堂
按照“項目帶動、聚集品牌、功能集成、錯位發展”的原則,把廣州打造成為與高端商務、金融商務區功能相配套的世界一流高檔消費區和國際頂級品牌、高級奢侈品的發布地和聚集地。
一是大力發展高端零售業。通過集群式形態建設、多業態集中發展,進一步推動天河路、環市東路、北京路、上下九路、中山三路等五大商圈由沿街線狀向街區網狀轉變,完善經營服務功能,突出嶺南文化、千年商都等文化元素,完善停車設施,提升商業設施品位,提高新型業態比重,加速引進國際品牌和國內知名品牌和專賣旗艦店,分別建設成為國際優勢品牌的集聚地、城市品牌消費的首選地、商貿文化創意中心地、商旅文購物體驗地、流行時尚商品的發祥地。
二是差異化發展特色商業。改造提升玉器、海味干果、飾物精品、字畫文化等老字號傳統特色商業街,注入新型業態,擴大商業容量,形成集聚,促進商業資源與旅游資源、文化古跡與現代商業街的有機融合,打造成特色購物、特色休閑服務、嶺南傳統文化和都市時尚體驗于一體的國際商貿旅游區。
三是創新打造一批特色商旅文體驗區。發揮城市歷史、人文、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商業、旅游、文化有機結合的特色風情體驗區,形成著名民族品牌、特色商品集聚經營,實現商旅文互動共贏。結合文化名城建設,著力打造北京路—文德路廣府文化商貿旅游區、上下九—十三行嶺南商貿文化旅游體驗區;結合特色創意園區建設,規劃建設白鵝潭濱水創意商貿休閑文化帶、員村北岸商業文化創意休閑區;結合主題公園購物中心建設,創新打造長隆—萬博—漢溪生態商旅體驗區;結合生態、文化資源開發,支持有條件的區(縣級市)發展一批度假型休閑商業區。
四是培植國際影響力的消費節慶品牌。結合城市重大活動和傳統的消費旺季,策劃購物節、消費季和時尚商品周,加大國內外宣傳推廣和全市、全省聯動,以消費節慶品牌吸引國內外消費者。
二、打造國際商務會展中心
發揮廣交會龍頭帶動作用,大力集聚符合廣州產業發展導向和城市發展戰略的品牌會展,提升會展業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和信息化發展水平,努力把廣州打造成全國三大會展核心集聚區之一。
一是加強培育扶持品牌會展。選擇有比較優勢、代表行業發展方向、展覽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潛力會展,以3~5年為一個培育周期,滾動扶持,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地會展品牌。鼓勵國內外優質展會落戶廣州,對5萬平方米以上、已連續舉辦多屆的展覽提供工商登記、立項審批等優先服務。力爭在5年內培育2~3個具有國際水平、4~5個位于亞洲前列、15個左右位于全國前列的專業品牌展覽。
二是培育新興展會和國際性會議。發展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戰略產業相關聯的專業會展,做大一批物流、金融、創意與設計、廣告等現代服務業展覽會,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戰略性產業專業展,推動形成一批展貿聯動的專業展,聯動發展一批與國家行業協會合作舉辦的國家級和世界級專業展。積極爭取國際會議組織和會議公司、著名企業來廣州舉辦高層次論壇、文化與學術交流、獎勵會議、采購會議等多種形式的會議,把廣州建設成為承接國際高端會議的知名城市。
三、打造國際采購中心
以要素集聚、輻射引領、增強功能為導向,加快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和大型展貿市場,提升“廣州價格”影響力和帶動力,打造專業化、國際化商品采購中心。
一是培育以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為核心的國際采購中心。加快塑料、金屬材料、糧食、煤炭、石化、化工、木材、機械等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的規范化建設,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價格指數編制與發布機制,打造具有國內外廣泛影響力、輻射力的廣州價格。在汽車零配件、酒類、茶葉、農產品、醫藥等較具優勢的領域,探索商品交易中心發展模式。努力把廣州建設成為“全球采購、廣州集散、輻射全國”的大宗商品及工業原材料集散基地和采購中心。
二是培育以大型展貿市場(園區)為核心的國際采購中心。以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等為依托,以吸引跨國采購龍頭企業為重點,爭取引進聯合國和歐盟的采購組織、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駐廣州辦事處、外國以及外省市的商會,形成由中小貿易商云集,若干大型跨國貿易企業為主導,跨國采購商、跨國渠道商、國際品牌制造商、貿易增值服務商、跨國公司制造商、貿易促進機構等入駐,打造以商品展示為主,洽談、接單和電子商務為一體的國際化采購中心。
三是培育以產業物流園區為核心的專業化國際采購中心。以廣州國際醫藥港為示范帶動一批產業物流園區成為專業化國際采購中心,增強商貿、物流、研發、會展、科普、電子商務、觀光、旅游以及配套等功能,吸引國內外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區域交易中心、結算中心、采購中心集聚,打造面向全國、輻射全球、永不落幕的商品采購交易會。
四是實施城市配送和物流示范工程。以大型物流企業為龍頭,依托主要交通樞紐,在廣州城區周邊構建若干個綜合性城市分撥配送體系。以“中央大廚房”和番禺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為示范,構建城市商品配送標準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構建為基礎的城市主副食品物流配送體系。力爭到2015年形成以電子商務為紐帶,區域配送和集中配送相結合的城市配送體系。培育發展一批信息化程度高、配送系統完善、服務功能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示范企業,建設一批行業物流綜合服務平臺。
五是整合提升專業市場。按照“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要素市場與商品市場相結合”的思路,加快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和創新商業模式,采取中心城區整合升級轉型、城區外新建承接的做法,對批發市場實行不保留、轉營、規劃調整、轉型升級發展四種處理辦法,推動一批符合城市規劃的批發市場向專業展貿批發集聚區發展,引導一批沿街式批發市場向特色專業街轉型,遷移一批不符合城市規劃且行業集聚度低下的批發市場。加快推進汽配、茶葉、木材、酒店用品、水產品、皮革皮具、布匹等7大批發市場群園區化升級改造,推廣競買制、拍賣制、電子交易等現代交易方式,加強行業信息發布功能和“廣州價格”形成機制的建設,提升行業總部經濟功能。
四、打造國際美食之都
按照規模化、品牌化、集聚化的思路,營造以嶺南文化為主體,以多元化經營為特色,以精品餐飲、傳統餐飲、社區餐飲、都市休閑餐飲、鄉村風味餐飲為支撐,不斷提升廣州餐飲業的產業化水平和文化內涵,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食之都”。
一是全面提升餐飲業發展水平。培育一批餐飲品牌,加快建立一套品牌認證體系,包括廣州餐飲名店、名廚、名菜、名點、名宴、名小食、名手信等。組織每年開展餐飲“十大名廚、十大名店、十大名菜、十大名宴”授牌、宣傳推廣活動,努力發掘粵菜的歷史文化積淀,培育粵菜名菜100個,名點100個,粵菜大師100名,名店100家。傳承廣州餐飲文化,編制廣州名菜、名宴、名點手冊和餐飲民俗大全,鼓勵特殊技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并弘揚老字號餐飲品牌,鼓勵若干家“老字號”建立傳承人工作室,保護、傳承傳統技藝,樹立一批代表廣州發展水平的餐飲“老字號”。
二是加快推進餐飲國際化進程。共同組建粵菜城市產業聯盟,向世界宣傳推廣粵菜文化、傳統技藝、習俗風情,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美譽度的粵菜集聚區區域品牌,推進廣州餐飲文化走進世界,使食在廣州名揚天下、源遠流長。加強餐飲與文化、旅游、會展、休閑等其他行業的結合,提升餐飲文化品位。
三是加快推進餐飲工業化。加強餐飲工業化生產研發,把技術開發、技術創新與技術引進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中餐工業化水平。扶持研制先進生產線,實現中式菜點成品和半成品工業化生產。積極發展中式快餐,走工廠化道路。鼓勵發展便民利民的新型加工食品,引導大型餐飲企業建立具有完備冷鏈的中心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