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舉措提高公路養護工作效率
2011-12-5 13: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1年,甘肅省公路局專門就公路養護職工的工作效率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辦法及對策,探索和研究養護績效考核、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促進公路養護向科學化、精細化方向邁進。
對工作效率的重新認識
在這個問題當中,我們普遍存在模糊的認識,或者說是錯誤的認識。也就是說養護職工的工作效率體現在哪里,表現在何處,這是我們要弄清楚的首要問題。從表面上看,養護職工的工作效率是指有無按時完成油路修補工作;是否在水毀搶修中按時搶通。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的職工從春季處治翻漿,夏季修補油路,秋季搶修水段,冬季防滑保障。
每位職工義務貢獻工日每年達數十天以上。然而,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養路職工上路不作為,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效率低。筆者認為養護職工的工作效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路通行能力的狀況;二是為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質量;三是公路交通在突發事件當中作為公路人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對事件的處理能力;
四是對公路交通這個公益性社會產品的管理能力。從以上幾方面來理解,這就顯而易見地表現出我們的工作效率問題。
也就是說,在現代公路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交通特別是公路交通的便捷通行依靠越來越強烈。因此,只要出現堵車等現象,人們馬上就想到了公路養護人員和公路管理部門。這幾年雪天堵車一直是甘肅省公路局的一塊心病,更是養護職工最怕的事情。回頭看甘肅交通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抓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思路固然正確,然而普通干線由于改造升級不到位,公路路況下降嚴重,道路通行能力差,專業養護部門提供的社會服務質量明顯下降,因此在突發事件面前,我們明顯感到力不從心,措施不力。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同行業對公路部門的看法有失偏頗。
養護職工工作效率現狀分析
職工素質的整體偏低嚴重制約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分析我們目前職工的整體素質,其實質是學歷上去了,能力下降了,能說的多了,會干的少了,指揮的多了,實干的少了。就目前定西總段的實際情況,70%的養護職工是通過頂替接班和內部招工而解決的交通職工子女,由于急功近利,大部分職工的學識水平不高,也就是學歷和知識不符,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員還是初中文化程度。在養護線上,普遍認為只要能拿動鐵鍬和洋鎬,有力氣能干活就行。加上后續培訓提高不到位,出現的怪現象是有了機械無人會操作,最起碼的汽車駕駛員都不夠了,素質提升成了目前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職工思想認識水平不高嚴重制約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想認識,就有什么樣的行為舉止,這是客觀存在,也是現實表現。目前我們的職工思想認識水平局限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因是體制給大家造成弊病,雖然大家普遍認為工資比較低,但是只要一進公路段的門,就等于有了金飯碗,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只要每月待到月底,工資照拿不誤,而且一分不少。
在這個背景條件下,職工沒有危機意識,能干好本職工作就是一種空談和設想。
公路養護科學化、機械化、集約化水平不高,嚴重制約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雖然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局這幾年在養護機械上加大了投入,然而真正到普通干線上,仍然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公路養護大量雇傭社會車輛及設備,增加了養護成本,而且存在運輸管理之中的重大安全隱患。令人不解的是養管站體制的改革,集中了人員,擴大了養護范圍,然而配套設備跟不上,尤其是運輸力量下降,使正常的養護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出現了養護路段的管理不到位,尤其表現突出的是次要線路的整體下降。我們對機械化、集約化的經營方式和發展方向,可望不可及。
養護體制的反復改革動搖了職工心態,造成人員困惑,降低了工作效率。交通體制反復改革,會使職工飽受改革的痛苦,談起這些,大家心有余悸。到目前體制確定后,造成了職工收入和不同行業收入不平等,或者說收入的差距拉大,人員還是不穩定,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這是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高養護生產效率的對策及措施
加強管理還需對癥下藥。就問題解決問題,正是實事求是,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我們承認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這不是自甘落后,而是揚長避短,克服困難,開拓創新。那么,如何管理好目前現有職工,真正實現養護是第一要務,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公路交通條件呢?
樹立危機意識,形成良好的從業觀和人生觀。這是軟的東西,這種意識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恒,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做到針對性、實效性和預見性。要在職工中建立起真正從業危機感,應該下放職工的管理權限,制定切實可行的職工管理辦法,堅決消除不稱職的有關人員,真正的目標是使職工有一種從業危機感,感到“今天努力不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這種意識。
樹立競爭意識,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如何在職工中形成競爭意識,我們也探索了好多種辦法,但效果確實不明顯。因為我們的競爭環境不存在。也就是說,作為養護職工,相互之間不存在競爭,同一勞動過程,同一勞動工具,哪有競爭可言。而且本身相互之間存在著身份的不平等,分配來的干部由于各種原因,成長太慢,適應工作能力太差,沉不下身子,拿不起來,放不下去,遇到困難繞著走,工作不能獨當一面;下面有經驗、有能力的人由于是工人身份或者說是合同制身份提不上來,工作沒有信心。要形成競爭意識,必須打破職工身份界限,真正形成能者上,劣者下的人才機制。
提高全員整體素質。全員培訓,要在培訓方式,培訓措施,培訓形式上下功夫。不能僅局限于上一堂理論課,舉辦一次技術比武,這是急功近利的辦法,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培訓方式要多樣靈活,注重實效;二是培訓措施要建立獎懲機制,注重能力提高;三是培訓方向要向知識型、綜合型、實用型方向邁進。從發展來講,我們職工素質提升要適應高等級養護的發展方向,這是最終目的。
重視考核與管理
“育好人,養好路,服好務”這是我們公路養護部門一貫的奮斗目標。育人是根本,在強化管理過程當中:一是“嚴”
字當頭,嚴格管理,加強隊伍建設,這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并不矛盾,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是“制”上下工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用制度約束人的行為,規范職工生產行動,堅持制度的公開、公平,理順職工思想情緒,這樣能夠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三是“實”上抓落實,我們目前現有的考核辦法、獎懲辦法、管理辦法已經相當多了,問題主要是落實不力,任何事情貴在堅持,貴在落實,這是實事求是。四是在“監”上找臺階,就是每個制度,必須要有一個監督機制,不能有隨意性,這樣真正能夠體現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總之,公路養護效率的研究和探討是個發展的過程,包括各方面的綜合因素,鑒于對公路養護生產效率有了重新認識的變化,因此,公路養護效率的提高也是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前提是公路投資有保障;根本是養護管理體制相協調;動力是職工利益得維護;辦法是管理措施相配套;措施是考核辦法相適應;目的是路況質量大提高;目標是行業形象大提升;落腳點是公路交通事業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