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歐洲外貿放緩時中歐貿易逆勢增長
2011-12-5 13: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下午2點,外交部南樓三層藍廳舉辦以新形勢下的中歐關系為主題的第五屆“藍廳論壇”。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出席并做主旨發言。新華網對傅瑩副部長的演講進行網上圖文直播。 在歐洲對外貿易增速放緩的時候,中國與歐洲的貿易是逆勢增長。今年1—10月份就達到了4670億美元,同比增長20%。事實上從2010年初以來,中國從歐盟國家的進口一直保持了差不多30%左右的增幅,成為歐洲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應該看到,中國強勁的經貿合作為歐洲企業克服危機的負面影響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歐洲商會的調查,59%的歐洲在華企業去年盈利是增加的,70%表示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益。中國對歐洲的投資也開始起步了,今年1—7月份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0億多美元,為雙方經貿合作開辟了新的空間。不過從最近剛剛在北京舉行的2012年世界經濟展望論壇上得到的信息看,中國2010年海外投資額是565億美元,過去五年累計達到了2000多億美元。所以相比之下,應該說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占的比例還是相當小的。
我還記得中國剛剛獲得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經營權的時候,那時候有些民眾不理解,甚至有人對簽署協議表示抗議。但是現在盡管希臘失業問題嚴重,但是港口工人工作是穩定的,而且現在他們自發的組織起來維持生產秩序。最近我聽到國際上有不少議論,關于歐元區、關于歐盟,大家對前景感到擔憂。在中國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注意到大部分人還是抱有信心的。確實,歐洲仍然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最富裕,整體實力最強的地區,具有堅實的經濟和制造業基礎、先進的科技水平、優質的人力資源和強大的改革創新能力。歷史上歐洲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危機,但是每一次都推動了歐洲向前進。所以我們說,我們相信歐洲國家有智慧、有能力,也有充分的資源,勵精圖治,大力改革調整。也許,危機之后歐洲一體化建設會取得新的進展。歐洲的未來掌握在歐洲人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