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全球蕭條中國經濟將迎挑戰
2011-12-5 13: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歐債危機加深 外需壓力增大 “原材料、能源價格預期不斷上漲,境外船東出現融資困難,船舶價格繼續走低,企業面臨雙重壓力!弊鳛橐患颐嫦驀H市場的造船企業,大連船舶重工切身感受到了全球經濟復雜形勢帶來的沖擊。最近幾個月,船價繼續普遍下跌。
全球經濟局勢的不穩定,首當其沖的,是外需壓力增大。統計顯示,中國對最大出口市場歐盟的出口增速已從今年8月的22.3%降至10月的7.5%。
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就歐元區而言,不少大型機構預期明年初或一季度,會出現第二波市場動蕩。這意味著接下來一兩個季度,中國的外貿可能在歐元區經濟拖累下增速出現繼續回落。
歐債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的沖擊,同樣可能影響我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此外,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愈演愈烈。歐美一些國家明年相繼進入大選期,令相關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我國外貿環境的改善則要看美國等主要經濟體是否走上顯著復蘇之路。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對中國產品出口需求下降的影響,以及國內因控物價而緊縮的社會需求,將導致工業增速放緩,使明年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更加突出!霸牧、汽車、船舶、消費品工業和電子制造業明年的運行壓力將加大,形勢不容樂觀”。
熱錢行蹤詭異 政策須留余地
下半年以來,歐債危機從邊緣國家向核心國家擴散,從公共財政領域向銀行體系擴散,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蕩,進而沖擊實體經濟。
央行統計顯示,在外匯占款余額不斷創出新高后,今年10月出現月度凈
減少200多億元的罕見現象,這是我國月度外匯占款近四年來首次下降。這一變化與流入中國的跨境資金大幅減少不無關系。
對于國際資本動向,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認為,明年全球的資本會相對謹慎和保守,會較懼怕風險。中國面臨熱錢流入的壓力,明年可能會比前幾年少很多。
不過,鑒于國際經濟復雜局勢,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資本也可能會有相當一部分跑到中國來。
經濟學家樊綱預計,未來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數量將增加:一則利差擴大,會鼓勵游資向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流動;二則經濟不景氣,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加上美元最近比較強勢,情況穩定后會進一步貶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會抬頭,也會引起資金的流動;三是發達國家經濟長期低迷,更多的實際資本會到新興市場國家尋求投資機會。
歐債危機的爆發及深化,同樣牽動著全球資本市場的神經。近期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與歐債危機的演變便不無關系。
“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演變主要還是體現在金融的動蕩,資本市場會非常的波動!饼彿叫壅f。
巴曙松認為,歐債危機的化解和演進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就中國而言,對國際上可能出現的金融動蕩有必要留出政策余地。
“穩健”應對挑戰 轉型尋覓良機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稱,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長期增長放緩和短周期下行的交織階段。從短周期角度看,目前外需疲軟和投資去杠桿化,將導致2012年出口和投資等經濟增長引擎動能減弱,經濟增速較2011年放緩是大概率事件。
世界經濟形勢波詭云譎,中國經濟面臨較大挑戰。不過,在復雜形勢下,中國已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正朝著宏調預期方向發展:CPI在7月達到年內峰值后逐月回落,10月已由高峰期的6.4%回落至5.5%;GDP三季度同比增長9.1%,依然在合理波動區間。人們預計,2012年GDP與CPI增速將呈平緩“雙降”態勢。
有關專家認為,這符合既定的宏調目標。經濟平穩放緩,為調結構和經濟轉型提供了難得機遇,應順勢而為,以改革為市場釋放空間,促進中國經濟更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最能感受經濟冷暖的一些民營企業已意識到轉型的迫切需要,開始尋找應對危機的出路。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堅持研發投入、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性,選擇在危機來臨時“修身養性”,為將來的發展積蓄力量。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投資增速雙雙回落,但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內需增長的彌補。前三季度,進口增長超過出口增長,貿易順差同比減少,經濟增長的內外需動力更趨協調。
時下一系列統計數據和經濟現象表明,本輪宏觀調控已至關鍵階段。央行最新的舉措是,從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對中國來說,必須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加強微調;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財政結構支出制度的改革。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鄙虅詹繃H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表示,中國將實行更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會合點,謀求自身發展與世界經濟互利共贏,化解世界經濟動蕩帶來的一系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