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交通運輸搶抓三大機遇持續提速發展
2011-1-25 0: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期間,佳木斯市交通運輸事業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十二五”期間,我市將抓住交通運輸轉變發展方式的機遇,持續提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市干線公路投入77.68億元,哈同高速公路集佳段、同集段、鶴大高速公路佳木斯段、松花江富綏大橋、黑瞎子島烏蘇大橋等一批公路建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為“兩小時經濟圈”的建立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地方公路投資34.6億元,建設各級公路總里程6155.4公里,全市100%的鄉鎮和99%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受益農民近百萬人。擴建了同江和撫遠港口,界河開放港口的過貨能力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投資2.62億元,新建、擴建了公路客運樞紐站、中山客運站、公路客服中心、4個縣級客運站、50個農村客運站和廣源物流園區、浦東物流園區,基本形成了標準比較高、設施較為齊全、功能比較完善的客貨運輸網絡。全市擁有客運車輛6300臺、貨運車輛15700臺。客運周轉量分別完成66.4億人公里,貨運周轉量分別完成90.1億噸公里,分別占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運輸量的84%和89%。投資2.2億元,更新出租車、公交車2400余臺。長途客運線路逐步延伸,先后開通了一批國際、國內超長營運線路,交通運輸服務和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首先將要搶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快發展的機遇。充分發揮我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立足于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大上項目、多上項目、快上項目,努力完善一環(繞城高速)、二主線(鶴大、哈同高速路)、五射(佳哈、佳鶴、佳撫、佳雙、佳七)的對外交通總體格局;建設五客(客運中山站、站前客運樞紐站、佳南客運站、黑瞎子島國際客運樞紐站、佳木斯市綜合客運樞紐站)、五貨(佳東物流中心、廣源物流中心、佳南貨運站、佳西物流中心、黑瞎子島貨運站)、五港(佳木斯、同江、富錦、樺川、撫遠港)為主體的水、陸運輸綜合網絡,形成以佳木斯市區為中心,橫貫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市、連接周邊的骨架交通運輸網絡,為佳木斯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進程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努力打造“方便快捷、安全有序、保障有力”的交通體系。
其次要搶抓交通運輸系統深化改革的機遇。充分抓住全省盤活交通運輸存量資產,最大限度提高經濟效益的機遇,發揮行業優勢,整合交通資源,探索資產經營模式,研究激勵政策,挖掘現有資產潛能,提升交通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抓住全省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的機遇,解決公路養護主體不明、責任不落實的問題。充分抓住全省加快水陸交通協調發展的機遇,整合交通管理資源,優化運力結構。充分爭取國家、省資金和政策支持,謀劃并實施我市水路基礎設施發展政策和措施。充分抓住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機遇,優化各種城市交通工具之間的配置,提高城市公交的分擔率,促進城市客運協調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市還要搶抓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管理轉型的機遇。充分發揮我市直接面對俄遠東聯邦經濟圈的地緣優勢,注重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強化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建設對俄開放大通道,為我市形成繼哈牡綏東后又一帶動全省沿邊開放的中心區奠定基礎。順應稅費改革的需要,全面推進行業管理和服務創新,調整、強化行業管理、制約措施,創新執罰手段,實行“人性化管理、理性化作為”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信息化和科技創新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完善交通運輸信息服務交流平臺,為交通運輸監管和應急保障提供支撐;積極發展低碳交通運輸系統,鼓勵混合動力、替代燃料運輸工具的發展,確保我市綠色交通發展機制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