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站管理新構想
2011-12-30 9: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公路分局下設3個公路站,公路站在職職工7人,群眾養路工386人。2010年,黃島公路分局下撥日常養護費為353.06萬元,而2011年,開發區最低工資標準已經上調至每月1100元。若按照新實行的工資標準調整,養路員工資將上調到每月1380元,面臨資金缺口321萬元。由于現行公路養護公路成本太低,分局將無力長期承擔現行養路員工資標準,更難以提高養路員工資標準。若不解決這一問題,將陷入無人養路的局面。
黃島公路分局現管養公路124公里,大部分道路屬于城市道路,根據現管養的道路寬度、交通量現狀、技術等級、地理位置以及管養難度等因素,劃分為三個等級:A級道路每6000平方米安排1名養路工,B級道路每8000平方米安排1名養路工,C級道路每12000平方米安排1名養路工。這種測算方式,未對道路寬度、交通量現狀、技術等級、地理位置以及管養難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造成養護資金測算不切合實際,養護資金核算顯然不符合分局養護現狀。
由于職工人員編制少,且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直接影響到養護工作管理質量。并且,大部分機械設備已經超出使用年限,部分小型車輛和自卸汽車已報廢,現有機械設備不能滿足養護工作的需要,遠遠達不到《公路養護技術規范》機械化養護的要求,制約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顯然,在這些困難面前,要進一步提高干線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就必須加快公路養護信息化、規范化、市場化、機械化進程,建立大公路站所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因此,如何進一步強化基層公路站管理職能,依托大公路站所,推動養護和路政管理權限下移,需要深入探討。
規劃新機制
目前,青島市(區)域內公路分局垂直工作已經完成,這是整合行政資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進一步強化干線公路養護與管理的重要舉措。原有基層公路站一級管理機構、運行機制必須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由分局對基層公路站進行垂直管理,這樣,在全市范圍內形成青島市公路管理局—市(區)分局—公路站三級管理體制。市(區)一級分局負責轄區內國、省道的養護管理和中、小修保養工程的組織實施;公路站負責所管路段的日常養護管理以及包括路面保潔、路基、道路維修以及橋涵養護等在內的小修保養工程的施工。
基層公路站按照編委下達的編制指標,公路站領導職數可設1至2名,一名站長,一名書記,或一人兼職,崗位可設置為養護技術、養護統計、機械管理、安全管理、財務管理、綜合管理以及路政監察等崗位。公路站內設養護中隊、路政中隊、綜合辦公室等科室。養護中隊負責站轄路段的公路養護管理、小修保養工程,并積極承攬外部中、小修工程,按路段承包外區域小修保養,進入公路養護市場,增加部分收入;路政中隊負責站轄路段的路政管理,加大公路執法力度,維護路產、路權,對路段內原由市(區)局收取的路賠費,按照一定標準確定部分由公路站收取,并按一定比例進行返還,以彌補經費的不足,調動其積極性。綜合辦公室負責站內的后勤管理、財務管理、站務管理、交通量觀測、安全管理等綜合管理。根據崗位設置情況從局機關抽調人員充實到公路站,也可聘用一批專業對口的工作人員,以保障公路站的日常管理運作。這種設置對內有利于加強監管,便于協調,對外有利于提高辦事效率,加大公路養護管理的力度。
干線公路養護管理經費可以實行切塊包干管理方式,即青島市局對市(區)分局經費包干使用,市(區)
局在市局領導下對養護管理經費使用負責。市(區)分局對公路站實行經費切塊包干使用,按照養護總里程及總經費,適當考慮路況、交通量、材料價格和路賠收入等因素,確定切塊包干公里(或者平方米)經費,按公路站管養里程確定每年包干總費用,由公路站綜合使用。節約資金轉下年使用,超支不補,不足部分由公路站自行解決。市(區)分局與公路站簽訂養護管理經費切塊包干合同,對經費總量、養護項目、養護生產指標和養護員工工資實行目標管理,實行“三定四保一包干”,即定養護里程、定生產任務、定考核指標;保完成任務、保養護質量、保精神文明建設、包安全生產;養護經費包干,獨立核算,加強監管。公路站在市(區)分局領導下對養護經費使用負責,這樣公路養護管理責任最終落實到公路站,市(區)局對公路養護進行指導和監督,按月、季、年進行檢查,完不成計劃的要扣罰經費。
公路站成立后,將集公路養護、路政管理于一體,機構改革的整合實際上是在公路系統內部的公路管理領域集中行政處罰權和行政許可權。因此,公路站管理工作要做到公開、透明、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公路站要按交通運輸部公路養護技術規范進行養護,確保干線公路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對出現的水毀、路損以及較大面積的病害要及時修復,按上級要求時限完不成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市(區)級局要采取一切措施達到標準。所需費用按程序分擔解決。公路站要加強預防性養護和突發性養護能力,增強行政執法和處事能力,全面履行職能,確保公路正常養護和道路的安全暢通。
制度配套和政策扶持
針對基層公路站房設施較為落后的情況,青島市公路局應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要求管理的思路,規劃建設一批公路基層站房,在建設資金和土地征用上給予支持。同時,公路站使用的公路養護機械設備陳舊,特別是路面保潔仍以人工為主,養路員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證,而購置養護機械設備所需經費較大,需要上級給予大力支持。
不同于公路改造、大修、中修工程,小修保養屬日常的、瑣碎的、動態的工作,且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
小修保養工作是保證公路路況的基礎性工作,與公路環境關系較為密切,如公路兩旁的土地開發、工程建設及運輸車輛會造成公路污染;如路產損壞影響路況,經常出現在公路綠化帶或綠化坪甚至穿越公路埋設排水、污水管、給水管、通訊、供電管線等公共設施,諸如此類問題,在養護改革中要有充分考慮,既要理順職責,又要考慮到類似上述的特殊問題,在小修保養費用中如何增加這部分資金的投入,要進行充分調查,并計入養護成本,否則,小修保養工作難以得到保障,直接影響公路養護質量。
要讓公路養護走向市場,在目前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首先應建立好內部公路養護市場,養護工程可實行內部招投標,形成內部養護市場。使養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經濟實力,提高職工和單位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要建立一套相互協調、整體優化的制度,為內部養護市場運行,真正為將來實現管養分離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證。其次,要建立統一開放的養護市場。在內部養護市場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再探討建立統一開放的養護市場,利用價值規律來調節養護資源的分配,使公路養護資源流向效益最大的地方。公路管理機構要制定公路養護企業進入市場的資格,通過法律來規范公路養護市場的運作,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和公正,使公路養護市場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對于申報取得相應養護工程從業資質的問題,養護公司要依法成立,合法經營,規范運作,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度、工程招標投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的“四制”管理,保證工程投資效益。同時要爭取政府支持,加快養護體制改革工作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養護企業給予政策傾斜,讓養護企業少走彎路,推動養護市場形成。
要在事業機構推行崗位管理,實行合同聘用制度,形成能進能出、擇優錄用、按崗定薪、崗變薪變的人事用工管理機制。企業用工實行全員社會化,通過建立新的人事用工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對社會用工,公路部門應當適應當前新形勢,執行勞動法及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實行“同工同酬”。養路員工資不能低于本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并按規定繳納“五險”——這有利于實現養路員隊伍年輕化,提高養路員隊伍素質,樹立公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