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降低物流成本的秘笈
2011-12-25 0: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前兩年還很少有人關注汽車物流,可現在它儼然成了汽車業的香餑餑,很多公司都希望通過降低物流成本來提高競爭力。作為國內最大的中美合資汽車企業,上海通用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
秘笈一:精益生產 及時供貨
隨著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汽車制造廠商采取了價格競爭的方式來應戰。在這個背景下,大家都不得不降低成本。而要降低成本,很多廠家都從物流這個被視作“第三大利潤”的源泉入手。
有資料顯示,我國汽車工業企業,一般的物流成本起碼占整個生產成本的20%以上,差的公司基本在30%到40%,而國際上物流做得比較好的公司,物流的成本都控制在15%以內。
上海通用在合資當初就決定,要用一種新的模式,建立一個在“精益生產”方式指導下的全新理念的工廠,而不想再重復建造一個中國式的汽車廠,也不想重復建造一個美國式的汽車廠。
精益生產的思想內涵很豐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像豐田一樣——即時供貨(JIT,JustInTime),即時供貨的外延就是縮短交貨期。所以上海通用在成立初期,就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平臺支撐下,運用現代的物流觀念做到交貨期短、柔性化和敏捷化。
從這幾年的生產實踐來說,上海通用每年都有一個或以上新產品下線上市,這是敏捷化的一個反映。而物流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怎樣縮短供貨周期來達到低成本、高效率。這個交貨周期包括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從零部件到整車,每一段都有一個交貨期,這是敏捷化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
秘笈二:循環取貨 驅除庫存“魔鬼”
上海通用目前有四種車型,不包括其中一種剛剛上市的車型在內,另外三種車型零部件總量有5400多種。上海通用在國內外還擁有180家供應商,擁有北美和巴西兩大進口零部件基地。那么,上海通用是怎么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少新產品的導入和上市時間并降低庫存成本的呢?
為了把庫存這個“魔鬼”趕出自己的供應鏈,通用的部分零件例如有些是本地供應商所生產的,會根據生產的要求在指定的時間直接送到生產線上去生產。這樣,因為不進入原材料庫,所以保持了很低或接近于“零”的庫存,省去大量的資金占用。
有些用量很少的零部件,為了不浪費運輸車輛的運能,充分節約運輸成本,上海通用使用了叫做“牛奶圈”的小技巧:每天早晨,上海通用的汽車從廠家出發,到第一個供應商那里裝上準備好的原材料,然后到第二家、第三家,依次類推,直到裝上所有的材料,然后再返回。這樣做的好處是,省去了所有供應商空車返回的浪費。
傳統的汽車廠以前的做法是或者成立自己的運輸隊,或者找運輸公司把零件送到公司,都不是根據需要來供給,因此存在些缺陷。有的零件根據體積或數量的不同,并不一定能裝滿一卡車,但為了節省物流成本,他們經常裝滿一卡車配送,容易造成了庫存高、占地面積大。
而且,不同供應商的送貨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在信息交流、運輸安全等方面,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要想管好它,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和很大的人力資源。所以上海通用改變了這種做法。
上海通用聘請一家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由他們來設計配送路線,然后到不同的供應商處取貨,再直接送到上海通用,利用“牛奶取貨”或者叫“循環取貨”的方式解決了這些難題。通過循環取貨,上海通用的零部件運輸成本下降了30%以上。這種做法體現了上海通用的一貫思想:把低附加價值的東西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制造、銷售汽車的主營業務,即精干主業。
秘笈三:建立供應鏈預警機制 追求共贏
上海通用所有的車型國產化都達到了40%以上,有些車型已達到60%甚至更高。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的資源優勢,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海通用也因此非常注意協調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
上海通用采取的是“柔性化生產”,即一條生產流水線可以生產不同平臺多個型號的產品,如同時生產別克標準型、較大的別克商務旅行型和較小的賽歐。這種生產方式對供應商的要求極高,即供應商必須處于“時刻供貨”的狀態,會產生很高的存貨成本。而供應商一般不愿意獨自承擔這些成本,就會把部分成本打在給通用供貨的價格中。如此一來,最多也就是把這部分成本轉嫁到了上游供應商那里,并沒有真正降低整條供應鏈的成本。
為克服這個問題,上海通用與供應商時刻保持著信息溝通。公司有一年的生產預測,也有半年的生產預測,生產計劃是滾動式的,基本上每星期都有一次滾動,在此前提下不斷調整產能。這個運行機制的核心是要讓供應商也看到公司的計劃,讓他們能根據通用的生產計劃安排自己的存貨和生產計劃,減少對存貨資金的占用。
如果供應商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面出現問題,也要給上海通用提供預警,這是一種雙向的信息溝通。萬一某個零件預測出現了問題,在什么時候跟不上需求了,公司就會利用上海通用的資源甚至全球的資源來做出響應。
新產品的推出涉及到整個供應鏈,需要國內所涉及到的零部件供應商能同時提供新的零部件,而不僅僅是整車廠家推出一個產品這么簡單。作為整車生產的龍頭企業,上海通用建立了供應商聯合發展中心,在物流方面也制作了很多標準流程,使供應商隨著上海通用產量的調整來調整他們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