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十二五”規劃發布 推進內河水運復興
2011-12-19 14: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杭州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正式發布。
《規劃》客觀概述了"十一五"時期我市交通發展的成就。上一個五年,我市交通基本實現了從"相對滯后"到"基本適應"的第一次歷史性跨越。
《規劃》同時還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杭州交通發展的目標,即打造長三角南翼綜合交通樞紐,構建"區域交通一體化、城鄉交通一體化、綜合交通一體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二五"時期,將以交通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交通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富民強市、社會和諧為主旨,堅持先行、惠民、綠色的發展方針和適度超前、結構優化、統籌協調的發展方向,著力構筑"大網絡"、"大樞紐"、"大運輸"的交通運輸服務新格局,重點推進"五大工程",努力建設"五大體系",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交通運輸基礎,從而實現由"基本適應"向"適度超前"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
《規劃》提出"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重點:推進網絡升級工程,建設區域一體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安全暢通工程,建設覆蓋城鄉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推進便民增效工程,建設規范有序的行業管理工作體系;推進綠色智能工程,建設節能低碳的交通科技應用體系;推進能力素質工程,建設廉潔高效的組織支持保障體系。
《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杭州交通將著重在轉型發展、服務民生方面邁出新步伐。
"十二五"期間,我市將著力于推進交通行業轉型與升級,實現從傳統運輸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不僅要切實加大行業結構調整力度,由主要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拉動向建設、養護、管理和運輸服務協調拉動轉變,又要努力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科技進步、行業創新、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變,還要大力發展運輸效率高、通達度深的客貨運輸組織形式,由主要依靠單一運輸方式的發展向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轉變。
我市將加快傳統交通運輸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在構建區域一體客運體系和高效現代物流體系的同時,我市將著重提升交通運輸服務的四個能力,即轉型發展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行業管理能力和協調統籌能力,從公路、水路旅客運輸服務和貨運物流服務著手,全面提升我市公路、水路客貨運輸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構筑全市交通運輸新格局提供支撐。
"十二五"期間,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打造惠民交通的要求,不斷改進行業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建立完善綜合運輸法制體系,規范執法行為,完善公路、車站、港口、航道、錨地等公用設施建設、維護和管理體制,深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的協調機制。加強交通運輸服務和建設市場監管,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服務市場。加強工程質量和交通安全監管,建立專業化管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施工和信息化監管的工程質量監管體系,建立全方位覆蓋、全天候監控、快速反應的現代化交通安全監管系統和公路、水路應急搶通保通體系。公路、航道網養護管理水平和出租車、駕培維修行業管理水平進入全國前列。
"十二五"期間,全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規劃建設投資約1300億元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7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力爭達到800公里,一級公路達到約940公里,二級公路約175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達到102.4公里/百平方公里;新改建6個國家公路客運樞紐和4個國家公路貨運樞紐;杭州港新增500噸級以上泊位88個,新增吞吐能力1659萬噸。
(一)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絡。
按照"構建骨架、完善體系、優化網絡、提升能力"的方針,繼續完善"一環、一繞、十射、三連"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絡,對不適應交通需求發展的現有高速公路通道或路線進行擴容改造,提升路網整體能力;落實接軌長三角和建設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戰略,強化杭州與上海、南京等長三角區域交通樞紐的聯系,進一步完善城際交通走廊,努力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
"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建設"一環"、拓寬"一繞"、完善"十射"、提升"一連"、實施"兩連"等工程。其中,重點建設杭長高速公路杭州段、錢江通道及接線工程杭州段、杭州蕭山機場公路改建、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段(之江大橋)等4個續建項目;新改建杭新景高速公路壽昌至白沙關建德段、杭長高速公路延伸線(吉鴻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寬工程杭州段、杭寧高速公路拓寬工程杭州段、杭州繞城下沙互通至江東大橋高速公路、千黃高速公路淳安段等6個"十二五"新開工并完工項目;新改建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西復線杭州段、臨金高速公路杭州段、杭州繞城高速公路拓寬等3個"十二五"跨"十三五"項目。此外,還將開展杭紹甬高速杭州段以及滬杭甬高速公路市區段改造等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十二五"期間,按實施項目計,全市規劃新開工高速公路約454公里(含拓寬改造167公里),力爭建成高速公路360公里(含拓寬改造約64公里),完成建設投資約400億元。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力爭達到800公里。
(二)國省道及區域干線公路網絡。
根據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建設"五型公路"和杭州市政府提出新型城市化發展的要求,按照"先通后擴、通擴并舉"的原則,立足于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改造低等級路,全面提升杭州市次骨架路網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強化杭州與省內其他地區的聯系,鞏固杭州作為全省交通中心的地位,實現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與高速公路、農村公路的協調發展。
根據浙江省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網調整方案,杭州市將形成五條國道和"十縱、九橫"省道為主脈的區域干線網絡(注:若浙江省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網規劃有新的調整,我市將動態更新相關項目)。"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改造320國道建德段、03省道蕭山段、15省道余杭段、14省道牧松線、18省道臨安段、05省道淳安段等7個國省道項目;新改建蕭山錢江大道地面道路、余杭15省道至臨安02省道連接線、余杭老320國道至申嘉湖杭新市互通公路、余杭閑林埠至富陽祝家村公路、富陽320國道至余杭02省道連接線、桐廬徐七線、建德白章線、淳安臨岐至千島湖大橋公路等13個符合國省道調整方案的項目。
"十二五"期間,按實施項目計,全市規劃新改建國省道公路約123公里,符合國省道調整公路250公里,完成建設投資約149億元。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總規模約1400公里的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其中國道233公里,省道770公里,符合省道調整公路約400公里,實現干線公路網絡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在全面展開國省道干線公路擴容升級的同時,"十二五"期間,我市還將加快各區、縣、市干線路網的聯通、改造,進一步提升五縣市融入主城區交通走廊、三江交通走廊以及連接主城、副城、組團、縣城、小城鎮之間的骨干道路,構筑同城化的交通網絡,從而為推動城市建設重心向"三副六組團"、縣(市)城、中心鎮特別是新城轉移,促進市域空間和生產力布局的優化奠定交通基礎。
"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連接杭州主副城及副城與組團間的快速通道、聯通三江交通走廊;建設蕭山江東大橋至機場連接線、蕭山機場疏港公路(義南至六工段)、蕭山江東大橋南接線、臨余公路余杭段、余杭320國道至104國道連接線、桐廬縣疏港公路、杭黃鐵路桐廬站接線等連接機場、碼頭、鐵路站場和產業集聚區的集疏運公路;建設淳安楊璜公路楊旗坦至中洲段改建工程等通往"中心鎮、中心村"的重要區域干線公路等項目。按實施項目計,全市規劃新改建縣道公路219公里,完成建設投資約99億元。
。ㄈ┺r村公路網絡。
"十二五"期間,構建四通八達、功能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重點加快農村聯網公路的建設,全面推進城鄉交通統籌發展,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實現我市公路網總體布局的協調和路網整體效益的發揮。遵循"地方為主,分級負責"原則,以加快農村公路完善、配套、拓展、提升為重點,從規模、數量向功能、質量轉變。
"十二五"期間,我市規劃新建農村聯網公路1000公里,完成建設投資約7億元。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5萬公里左右。
(四)內河航道網絡。
"十二五"期間,把復興內河水運作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港航強省"戰略和市政府建設低碳城市要求的具體行動,以"長遠規劃、重點突出、協調發展、量力而行、基本適應"為原則,以三、四級航道建設為重點,繼續完善"一港、三干、四支"("一港"即杭州港,"三干"即京杭運河、杭甬運河、錢塘江,"四支"即杭余(閑)線、周浦航道、江東航道、淥渚江)的內河航道網絡,實現"三江兩河"(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京杭運河、杭甬運河)順暢通達。
"十二五"期間,以京杭運河二通道、江東航道網等骨架航道建設為主,逐步提高航道等級結構;重點打通錢塘江中上游航運瓶頸,提升富春江船閘通過能力;加快船舶錨泊服務區建設,提升航道通過能力。
重點建設京杭運河三級航道整治工程(含運河二通道)、桐廬富春江船閘擴建改造工程、杭州三堡一線船閘改擴建工程,江東航道網一期工程、富陽淥渚江六級改四級工程等5個航道建設項目;建設杭甬運河新壩船閘上下游錨泊服務區、臨平錨泊服務區(該錨泊服務區列入京杭運河三級航道整治工程中)、鴉雀漾錨泊服務區擴建工程、富陽漁山錨泊服務區、富春江三都錨泊服務區和桐廬窄溪錨泊服務區(三都、窄溪錨泊服務區列入桐廬富春江船閘擴建改造工程中)等6個錨泊服務區項目。著手推進錢塘江出海航道和新安江大壩過船設施改造的前期工作,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完善區域綜合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航道網。
到"十二五"期末,規劃完成航道建設投資約60.6億元。
(五)重要節點集疏運網絡。
"十二五"期間,針對杭州空港、港口碼頭、交通物流基地以及海洋經濟兩大產業集聚區、"三江兩岸"等重要區域,杭州市將著力構建相配套的公路水路集疏運路網體系,統籌規劃綜合集疏運網絡體系的建設,實現重要節點基礎設施網絡化,客貨運輸便捷化,努力實現客運的"零距離換乘"和物流的"無縫銜接",體現綜合運輸系統化、一體化的發展方向,為全力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打下堅實的基礎。
1.空港集疏運。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作為浙江省龍頭機場,其所在的空港區域發展是杭州市實現大江東發展戰略的支撐之一。根據《杭州空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送審稿)》,杭州空港集疏區將構建"兩環兩通八聯"的集疏運干線路網,加強蕭山國際機場地面交通與公路網的銜接。規劃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與蕭山國際機場客貨運量相適應的集疏運路網。
"十二五"期間,蕭山機場公路改建工程將與機場二期建設同步完成,江東大橋南接線、機場東路等疏港公路也將陸續開工建設。同時,為適應發展的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市將以空港樞紐建設為契機,積極發展汽車租賃,進一步完善全市交通運輸體系。
2.港口碼頭集疏運。
積極推進內河港口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公、水聯運的港口集疏運網絡,充分發揮杭州豐富的內河水運資源,帶動港口經濟快速增長。
"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余杭320國道至104國道連接線、桐廬縣疏港公路等重要港口碼頭的疏港公路,為發展公水聯運創造良好的條件。
3.鐵路站場集疏運。
杭州作為國家鐵路樞紐之一,"十二五"期間區域軌道交通格局將有較大調整,杭寧、杭甬、杭長、杭黃等高速鐵路也將陸續建成通車,鐵路運輸帶來的大容量客流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公路網絡進行疏導。
"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杭黃鐵路桐廬站接線、320國道建德楊村橋至洋溪段改建等與鐵路站場相配套的公路集疏運項目,為發展公鐵聯運,方便旅客出行創造良好的條件。
4.產業集聚區集疏運。
加快推進杭州市海洋經濟中的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兩個省級戰略層面的產業集聚區集疏運體系建設,充分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公路、水路等配套交通基礎設施,有效銜接產業集聚區、助推區域新型城市化發展。完善以高速公路為主干的公路網,加快干線公路、區內外聯網路建設;充分發揮我市作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的客貨運集疏功能,做好客貨運站場布局、建設與產業集聚區的有效銜接,合理引導物流產業的配套集聚。
"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繞城高速公路西復線、臨余公路余杭段、蕭山江東大橋南接線、江東大橋東接線東伸段等與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和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相配套的公路項目,為產業聚居區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礎條件。
5."三江兩岸"黃金旅游線集疏運。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三江兩岸"生態景觀保護與建設的總體要求,通過對沿江景觀道路、慢行系統、濱水綠地、生態空間進行整合與梳理,構筑由沿江景觀大道、過江通道、濱水綠道、黃金水道構建的濱水交通軸,充分挖掘、整合、利用"三江兩岸"沿線豐富的旅游資源,形成具有豐富活力與層次的沿江空間和旅游交通運輸體系。并通過以"三江兩岸"交通運輸體系的規劃和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交通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先行、基礎、帶動和統籌作用,推動大項目、打造大平臺、發展大產業,從而打破原有孤立的發展態勢,在形態上和意識上將區域、產業發展統籌在一起,推動"三江兩岸"沿線都市農業、林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集聚集約發展。
"十二五"期間,圍繞"沿江景觀大道、濱水綠道、過江通道和黃金水道"四項工程,以320國道建德洋溪至改建工程、之江大橋等建設項目以及沿江臨時碼頭整治,航道疏浚為重點,統籌"三江兩岸"區域交通規劃和建設,構筑符合黃金生態旅游線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形成一條世界一流的濱水交通軸,為把"三江兩岸"打造成"山水秀美、生態宜居、城景交融、和諧發展"的黃金旅游線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來源:杭州網) 本文來自浙江物流網:http://www.zj56.com.cn/ 原文地址:http://www.zj56.com.cn/zxzx/List01.asp?ID=6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