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城市物流:理論與政策的若干思考(下)

2011-12-16 22: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王國文 王文博
建設城市物流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納入城市發展戰略。提升戰略意識,將建設物流都市納入城市未來總體發展戰略。鑒于城市物流在未來城市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應明確將城市物流納入城市發展總體戰略,并在“十二五”期間建立導入期工程,為城市未來發展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在啟動階段,完成“城市物流—2020”城市物流規劃,明確基礎設施系統、城市物流技術系統、城市物流運營系統、城市物流政策系統的發展戰略,建立城市物流投資、產出、減排、提效的指標體系,明確實施步驟。
    二、納入城市 “十二五”發展規劃。將打造高效的城市物流體系、建設物流都市納入城市“十二五”物流規劃。在對城市物流需求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基礎設施改造計劃、城市物流技術計劃、城市物流運營計劃,制定城市物流指標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實載率、城市道路飽和度、運載工具數量、物流成本、汽車尾氣排放量、噪音等多項指標,建立城市物流指標體系。
    三、提供運營支撐。加快物流裝備升級與技術創新。積極與著名跨國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形成戰略伙伴關系,利用國際資本,投入城市物流技術與運營體系建設,加快物流裝備改造升級,提高物流裝備與技術的創新能力,為城市物流體系的建設提供運營支撐。推動物流企業國際化合作。鼓勵本地物流企業與國外企業的業務合作,利用其先進經驗和管理方法提升傳統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積極引入國際領先的物流企業。重點培育城市物流龍頭企業。鼓勵大型企業將物流資產與相關業務剝離,以參股、合資、聯營、聯盟等形式整合現有的存量資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組建大型物流集團公司;鼓勵先進的民營企業實行跨部門跨行業的兼并、收購、聯營等方式,成為某一業務領域的龍頭企業。
    四、安排專項資金。專項資金投入城市物流規劃、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規劃建設城市物流信息平臺、應急指揮平臺和智能化的統一指揮系統。
    五、加強制度建設。 (1)制定城市物流發展條例。明確政府部門職能,保證城市物流協調發展;建立城市物流市場的準入制度,明確城市物流企業的注冊資金、經營項目、資產規模、倉儲面積、車輛數量、業務模式、人員要求等(對從事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先進物流企業可降低對實物資產的要求)。同時,將環保和節能作為市場準入和招商引資的重要標準,建立嚴格的項目引進評估機制、項目核準程序及環境影響評價等制度,鼓勵支持科技含量高、環保意識強、資源消耗少的企業進入城市物流市場。
    (2)完善城市物流行業標準。健全物流企業對客戶反應速度和配送速度標準;在物流運作過程中貨損、丟失等賠償標準;按業務范圍與營業規模劃分的企業分級標準;城市物流運輸車輛的分級標準與行駛、停靠限制規定,以及城市配送車輛的形象、標識、運價統一標準;物流輔助工具、托盤、容器、設備的規格標準;物流行業統計標準;專業物流行業標準,如冷鏈物流行業標準、鋼鐵物流行業標準等。
    (3)建立政府管理協調機制。明確統一的多部門協調機制,統一工作流程、辦事手續,實行大部制管理;統一制定城市物流業發展規劃及政策;科學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加快重點項目的立項以及國土建設等環節的審批;建立監控評估機制和應變反應機制,形成上下聯動的物流工作推進機制,實現高效統一的領導統籌協調機制。
    (4)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對符合城市物流發展規劃、列入市重點扶持的物流園區、物流貨運場站與專業配送中心、保稅倉庫等物流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給予特殊用地政策、用電政策,減收土地出讓金和相關配套費等相關優惠政策。對于進駐新建物流園區的重點物流項目和重點物流企業,在配套設施費、通行費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減免政策。對重點扶持的物流項目可申請財政貸款貼息額度,對采用先進物流技術和設備的項目給予特殊優惠(如減免營業稅、所得稅等)。對現有國道、省道進行技術改造;對危險品貨運資格及專用貨運路線的選擇作出相關立法或管理措施等。向重點扶持的物流企業發放可以全天行駛的通行證,發放標準可協同工商、交通管理等部門根據鼓勵先進、提高效率、有利環保等原則研究制定(如對車型、噸位、排放指標等提出具體要求)。
    (5)強化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保障政策。完善平臺建設規劃。由政府主持,成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協調工作。在調查不同主體的物流信息化現狀的基礎上,從總體上對物流信息平臺統籌規劃,并制定階段性實施計劃。優化平臺建設的政策環境。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排除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體制性障礙,優化物流信息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強政府政策的宏觀引導,發揮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示范效應,促進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各相關部門根據自身職能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發展要求,加大對物流信息網絡平臺重點示范工程的扶植力度,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積極創造有利于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發展的良好條件。
    (6)健全城市物流配送保障政策。健全貨運行業管理規范,保障城市物流配送貨運出租的健康發展;建立現代商品綜合物流配送中心示范項目,提高物流綜合效益;對個體運輸車輛實行掛靠管理制度,保障城市物流配送市場的公平競爭;根據城市物流體系對不同層次的物流中心的需要,合理規劃多層次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包括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社區配送等;對貨物集散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實現合理配載、共同配送,提高貨車裝載率,降低車輛空駛率,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六、提高技術保障水平。鼓勵城市物流技術創新,加快城市物流技術應用。積極引入現代無線通訊技術、衛星導航技術、智能車輛調度指揮技術、物聯網和服務互聯網技術等,實現城市物流的現代化、智能化,其中包括新移動運輸系統、無人駕駛軌道貨運系統、城市物流揀選系統、多功能車輛調度指揮系統等新技術、新設備、新設施的應用。
    七、優化基礎設施。優化城市物流基礎設施,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在“十二五”規劃期,完成對城市物流基礎設施一體化、集約化的規劃、建設和初步再造,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城市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港口、機場、物流園區、貨運場站與城市物流體系的連接度,優化完善城市配送體系。優化交通運輸系統的城市物流功能,增強城市物流體系的服務圈輻射能力。推進骨架路網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建設智能交通系統,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銜接順暢的道路交通體系。科學布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系統規劃貨運車輛行駛路徑,依托交通基礎設施優勢,建立輕軌、地鐵、園區、配送網絡之間的多式聯運體系,發揮綜合優勢。依托港口、機場、物流園區等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建立多式聯運體系,充分發揮各種運輸形式所具有的安全性、準時性、批量性、高速性、舒適性等特性,以最好的服務、最快的速度、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完成“門到門”的運輸。
    八、建設信息平臺。建設面向全市的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形成全程可視的智能物流指揮系統。按照“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客服號碼、統一電子窗口”為導向,以降低物流營運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目標,以提升客服滿意度為宗旨,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共享為手段,以物聯網技術應用為特色,整合城市現有和計劃建設的物流樞紐、行業企業、服務機構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資源,建設功能齊備、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立信息技術規范和標準。在廣泛征詢意見的基礎上,根據國內外的先進實踐,聘請獨立的研究機構制定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的規范和標準,以及工商企業與物流企業間信息交換的標準;參考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物流業統一信息編碼標準;應用國際通行的標準和規范,建立全市統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與物流園區、工商企業、銀行、稅務、保險、口岸等機構連接,加強城市物流公用信息平臺的組織協調和統一規劃。
    〔作者單位:綜合開發研究院 (中國·深圳)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