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青海2011公路建設綜述——高原添錦繡 偉業富青海

2011-12-16 13: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高山峽谷,茫茫戈壁,高速公路尤如一條橫空出世的巨龍,升騰起亙古高原展翅飛翔的希望。 
  似一條伸向遠方的哈達,承載著新青海開創美好未來的夢想。 
  2011年是青海公路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經過建設者們近三年的艱苦拼搏和緊張施工,青海省察爾汗至格爾木、共和至茶卡、湟源至西海3條高等級公路在2011年12月陸續建成投入運行,結束了青海省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同時使青海省高等級公路實際運營里程突破1000公里,達到1100公里。 
  這一年,青海高等級公路建設實現新的跨越,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這一年,標志著青海省高等級公路建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這一年,距青海省首條高速公路通車整10年。 
  挺進海西:開發柴達木 
  時光回眸到世紀之交的2000年,青海省首條高速公路--平西高速公路在春寒料峭中破土動工,翌年7月1日實現曹家堡飛機場至韻家口段建成通車,結束了青海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此后,青海省相繼建成馬平高速公路、西湟、湟倒一級公路、西塔、寧大、平阿高速公路、寧互一級公路及西寧西過境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以西寧為中心、輻射東部較發達區域的高等級公路骨架,為緩解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國家加大對藏區發展的支持力度,青海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高速公路建設的重心也逐步向西部轉移。 
  柴達木盆地,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素有“聚寶盆”的美稱。盆地內鹽、硼、鉀、鎂、鉛、鋅、鉻、錳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礦產86種,潛在經濟價值約16.27萬億元,其中有8種礦藏儲量居全國首位。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國家就陸續對柴達木資源進行勘探開發。2005年10月,國務院批準成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以來,更加快了這一地區資源開發利用步伐。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省交通廳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支持藏區發展的歷史機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意圖,依托豐富的項目儲備,積極調整思路、謀篇布局,把高速公路建設的重點放在對全省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基礎帶動作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地區,以提升路網服務水平助推資源開發和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 
  如椽大筆勾畫出青海西部公路建設的藍圖。 
  雄壯的建設號角聲和轟轟作響的機械馬達聲,劃破了曠古的沉寂。一時間,倒淌河至共和、共和至茶卡、茶卡至德令哈、德令哈至小柴旦湖、察爾汗至格爾木、當金山至大柴旦、大柴旦至察爾汗、湟源至西海共8條總投資超過160億元、里程上千公路的高速公路在青海西部鋪開戰場,翰海戈壁處處可見如火如荼的施工場面,上萬名建設者肩負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加班加點、緊張施工,為早日實現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而忘我奮戰。 
  管理創新:打造精品工程 
  從2001年實現“零的突破”到2011年總里程突破1000公里,從局部成網到東西貫通、發揮規模效益,10年來,高速公路建設者在學習中不斷成熟,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去弊革新,開拓進取,積極采用國內領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推進了項目建設管理水平的穩步提高。 
  共和至茶卡、察爾汗至格爾木高速公路是西部高速公路中采取全幅新建的高速公路,建設標準高、施工難度大。建設單位省高管局本著“質量創精品、管理精細化、安全無事故、環保有特色”的總體建設目標,大力開展“比質量安全、比建設工期、比技術創新、比科學管理、比文明施工、創和諧團隊”的“五比一創”勞動競賽,努力打造具有青海西部特色的高速公路示范工程。 
  首次在項目招標中采用了大標段管理新理念,使施工單位的設備、技術與管理力量得到有效的整合,項目業主得以有序組織施工,從而提高工程質量、強化工效管理,也為施工企業創造規模效益創造了條件。 
  首次推行標段內混凝土“統一拌和、構件統一預制、統一運輸”的“三統一”要求,實行機械化、工廠化作業。 
  首次在招標文件中明確將安全專項費用列入其中,并且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和使用監督辦法,保證了安全投入,為項目安全生產提供了制度支撐。 
  首次實行首件工程認可制,以樣板工程示范和帶動了全線工程質量水平的提高。 
  此外,按照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的要求,積極推行駐地建設標準統一,施工單位進場后根據沿線施工材料供應和交通等施工條件,按統一標準設置項目部駐地,項目部崗位職責及工作制度一律統一上墻,崗位牌設置齊全。工程簡介牌、施工場地布置牌、創優規劃標識牌、廉政監督牌、安全生產警示牌、工程責任人標識牌均按標準尺寸統一制作。施工現場的周轉材料、半成品材料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統一堆放要求,做到了文明施工、和諧施工。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正是這些看似普普通通卻融匯于高速公路建設方方面面的管理措施,保證了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目前已完成的各項工程中,經質量檢測一次性合格率100%,優良率90%以上。 
  科技創新:破解世界級難題 
  青海省自然環境惡劣、地質地形條件復雜,高等級公路建設技術難度較大,面臨許多全新的課題。建設者們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大膽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工程建設中的支撐作用,不僅提高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工程質量,而且節約了建設資金,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道215線察爾汗鹽湖至格爾木公路可以說是青海公路項目中新技術、新材料、新科技的集大成者。沿線大部分是鹽漬土質,部分路段地表水豐富、地下水位高,沼澤地、水草地分布較廣,如何解決了鹽漬土地區路基穩定和樁基防腐蝕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建設者們采用了強夯置換施工工藝,保證了路基的安全穩定;對構造物兩端及鹽蓋過渡段地基,首次采用礫石樁施工工藝,同時采用沖擊碾壓施工方法,增強地基承載力,減少路基不均勻沉降,并在橋梁樁基施工中,首次嘗試應用“袋裝砼灌注樁技術”,將混凝土樁身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布袋包裹,隔絕鹽漬土的腐蝕,提高了構造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填補了在鹽漬土地區進行高速公路施工的空白。 
  共茶高速公路針對沿線水資源缺乏的實際,為保證混凝土結構物質量,引進了“新型混凝土節水保濕養生技術”,保濕效果長達8天以上,僅此一項就節約資金500多萬元。此外,該項目還積極采用了“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滾軋直螺紋鋼筋接頭技術”、漿砌片石護坡拉運設備(爬山虎)等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有效保證了工程質量。 
  公路人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創新,使一個又一個難關變成了奇跡。 
  以人為本:打造和諧工程 
  車輛行駛在剛剛通車的共和至茶卡高速公路上,人們有一個突出的感受--這條路的路基比普通高速公路低了很多,感覺貼著地形在走,讓人視野開闊,心情舒暢。這種“低路堤、緩邊坡、寬中央分隔帶、分離式路基”的設計理念已在青海省西部高速公路中廣泛采用。 
  這種做法的第一個好處是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0.7--1.0米的路基高度,使高速公路平均造價由每公里2000多萬元降低到1200多萬元。其次是人性化呵護,共茶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取消了防撞護欄,取而代之的是從路面延伸而下的平緩邊坡,如此設計不僅避免了路基沉降導致的公路病變,更重要的是,車輛一旦發生意外,可順著緩坡滑出路面,盡可能地避免事故發生。同時,1:4或1:6的邊坡,使公路與沿線地形、地貌和生態渾然一體,讓人感覺路與周圍的生態沒有了生硬的隔閡。 
  人本理念還體現在共茶高速公路設計建設的各個方面,如每隔一段設置一處安全停車區,以方便產生疲勞的駕駛員或出現故障的車輛及時停靠。此外根據當地野生動物的分布,合理設置通道,方便野生動物的遷徙。為最大限度地滿足沿線牧民群眾出行、放牧需求,共茶高速公路在原有通道、涵洞的基礎上,還將增設和完善24座跨線橋,方便公路兩側牧民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路在設計和實施中避開了青海湖旅游區,保留109國道,有效保護了青海湖濕地資源,也有利于青海湖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為切實落實生態環保理念,項目辦要求各參建單位認真執行《環境保護指南》和《文明施工手冊》,將施工作業面嚴格控制在公路用地界內,堅決杜絕亂挖濫棄現象,盡量做到公路界外無施工痕跡。對清表的腐植土和植被集中堆放,待工程完工后進行植被恢復,有效保護了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后 記 
  察格、共茶高速公路的建成,對于促進柴達木盆地資源開發,加強西寧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之間的聯系交往,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百尺竿頭,青海的高速公路建設正高歌猛進。目前在建的茶卡至德令哈、德令哈至小柴旦湖、當金山至大柴旦、大柴旦至察爾汗4個項目已接近尾聲。倒淌河至共和、湟中至貴德、阿岱至李家峽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計劃2012年通車。玉樹災后重建項目--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和青海省首條6車道高速公路西寧南繞城高速公路正在緊張建設。 
  根據青海省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青海高速公路規劃》,“十二五”青海省交通發展將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網絡結構,提高區域主通道的通行能力,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通州高速公路建設,基本實現通州公路高速化,打通與四川、西藏、新疆高速公路通道,力爭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3000公里。 
  公路通,百業興。1000公里鈐印的是青海交通人改天換地的榮光,又是筑路人用智慧和汗水熔鑄的一個新的起點。交通人正以寬廣的發展胸懷支撐青海高原經濟騰飛的翅膀,見證亙古高原的滄桑巨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