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貿易或將告別“灰色清關”
2011-12-1 1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工作組在日內瓦舉行的最后一次會議上,一致通過俄羅斯加入WTO提出的一攬子承諾。至此,俄羅斯政府歷時18年的馬拉松式的入世談判即將“成功撞線”。按照規程,在今年12月中旬舉行的WTO部長級會議上,將最終批準俄羅斯的成員國身份。而總結此番俄羅斯入世的意義,除了將會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對于中俄兩國未來的經貿合作,或許也將迎來新的契機 毫無疑問,在2011年即將畫上句號之時,俄羅斯加入了世貿組織堪稱是一個重大的國際事件,世界經濟在朝著一體化的方向上又邁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如今,當漫長而坎坷的談判之路最終到達終點時,我們也得以對正徘徊在低迷的經濟漩渦中的世界經濟有了一絲嶄新的期待。
縱觀俄羅斯入世后的影響,首先可以說,加入世貿組織,俄羅斯可以更有效地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當中,對俄羅斯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推進經濟現代化進程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具體而言,一是改善出口環境。入世后,俄羅斯可充分利用世貿組織中解決貿易糾紛和爭端的機制來消除貿易歧視性待遇,減少俄羅斯因此而遭受的巨大經濟損失,從而促進該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效益的提高;二是優化投資環境。俄羅斯入世有利于規范其市場秩序,建立法制化的商業環境,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三是促進經濟結構改革。根據入世承諾,俄羅斯將大幅削減關稅并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外國進口商品以及服務涌入有利于活躍國內市場競爭,推進經濟多元化發展,開放型經濟將促使俄羅斯實施更廣闊的經濟改革。
當然,在看到入世的積極影響的同時,俄方也應當正視其所需承擔的義務以及因此帶來的各種挑戰,如何兼顧開放市場、保護投資者(主要是外國投資者)利益與逐步提高國產化率的矛盾成為問題關鍵。而在此方面,中國入世十年來的經驗,無疑對“初來乍到”的俄羅斯來說,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俄入世后可借鑒中國經驗
中俄兩國都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制度轉軌的國家,在相同的國際環境、相似的體制背景下,中國先入世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對世貿之路的探索和實踐,可以也應當為俄羅斯入世后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啟示和借鑒。
必須承認,中國在入世以后,一直在認真履行入世承諾,在WTO規則和框架下,中國努力推進國內體制改革,不斷擴大國內市場的開放,在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也在努力健全完善法治的市場競爭環境,國內的競爭政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全球化要求的貿易體制。需要強調的是,過去十年是中國與WTO相互熟悉、相互磨合的過程,中國更多扮演的是學習者的角色,對于WTO的相關規則的要求,中國仍存在許多有待深入改革的地方。歸納起來,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俄羅斯(同時也是中國)開放型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首先是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完善問題。市場化改革的力度和范圍能否在根本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有所突破,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的行政管制能否在行業范圍和監管尺度的選用上把握精準,壟斷行業的市場化競爭進程能否加速推進等方面,是決定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能否取得最終成功的幾個決定性因素。而只有當國內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才可以對內獲取“調結構、轉方式”的不竭動力,對外得到更多WTO成員國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才會真正擺脫諸多“反傾銷調查”中的被動局面,充分利用WTO這一平臺,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其次是對外貿易戰略轉型問題。在我國,長期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戰略已經到了必須順應目前外貿發展形勢,適時調整到新型貿易戰略實施的階段。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在影響我國經濟環境均衡與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成為發達國家憑借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貿易壁壘,阻截我國出口產品的口實。因此,俄羅斯要想實現經濟的“綠色增長”,也必須嚴格限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改變“重出口,輕進口”、“重貨物貿易、輕服務貿易”的觀念,轉變傳統的粗放型貿易發展方式,向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和服務貿易等戰略方向發展,以實現開放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要解決“引進來”與“走出去”良性互動問題。以我國為例,企業海外投資和國際化經營因為仍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存在諸多的風險和障礙,缺少一系列的對外投資政策促進配套服務體系,如對外投資促進法規體系,涉外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融資體系,為企業海外擔保,提供海外投資保險服務體系等,這都需要政府在今后“引進來”與“走出去”投資保護的目標國進行雙邊磋商,運用可行的經濟、政治和外交手段予以完善,為企業走出國門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雖然俄羅斯的部分企業在這方面可能起步比中國更早,但要想實現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與WTO框架下的世界經濟實現“無縫對接”,還是要重點解決好這個問題。
此外,還有WTO規則的運用與銜接完善問題。目前,我國涉及WTO的立法雖然為數已經不少,但仍不夠完善和細化,一些服務貿易及對外經濟領域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而現已頒布的某些法律法規也存在較為“空泛”的問題,缺乏實際操作意義。此外,我國對WTO規則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與掌握、國內法的轉化上仍存在較大欠缺,未能很好地運用WTO規則保護本國企業的利益,以致頻頻被發達國家設置的各種貿易壁壘限制。因此,俄羅斯各有關行業和部門應充分理解并有效運用WTO規則,積極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化經濟劇烈動蕩的局勢。
中俄經貿合作迎來新契機
最后,筆者在這里還想談一下俄羅斯入世后對中國帶來的一些積極因素。可以想見,作為與中國相毗鄰的大國,中國市場制度的完善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無疑將為俄羅斯邊境地區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機遇。中俄雙邊經貿關系原本就具有發展潛力大、增長速度快、互補性強的特點,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俄羅斯市場也是整個中國貿易轉型、“走出去”戰略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入世也必將有利于推動中俄雙邊貿易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俄羅斯的最大貿易伙伴之一,但另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灰色清關”等非法貿易形式也是長期困擾中俄貿易并經常導致貿易糾紛的復雜問題,兩國經濟利益深受其害。中國與俄羅斯都位處東北亞區域經濟的框架內,在此區域內,日本是工業發達國家,韓國是新興的工業國,中國東北地區是傳統工業基地,朝鮮、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則相對落后,要積極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分享經濟增長的效益,不可忽視這個區域中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
“東北亞六國”只有在FTA談判中結為更緊密的經貿關系,盡快達成區域一體化框架下的經濟貿易協定,形成戰略互惠伙伴關系,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促進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和人員的自由流動,才能在WTO框架下的區域經貿集團競爭中,從容應對TPP等新型的區域貿易協議所產生的競爭勢態,實現區內經濟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俄羅斯可以按WTO規則從根本上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嚴格依照國際慣例和市場機制組織經貿活動,這對中俄經貿合作特別是兩國毗鄰地區的經貿關系將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俄貿易會因WTO規則徹底肅清“灰色清關”等非法貿易,走向一個合法、規范的雙邊貿易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