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運業巨頭采取應急措施“過冬”
2011-12-1 1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商務部近日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1年秋季)》,預計2011年中國外貿增長20%左右,較去年縮水近15%。報告同時稱,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仍可能有所回落,主要風險來自于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貿易量的加速下滑,國際多家航運業巨頭紛紛采取撤離航線、縮小經營范圍、擱置運力等應急措施來“過冬”。更有甚者,欲以提升運價來彌補虧損,并有跟風之勢,這對于中國出口無疑是“雪上加霜”。
頭三季度外貿順差收窄外貿企業面臨經營壓力
受歐美債務危機和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影響,國內一些外貿企業正面臨巨大經營壓力。
大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檔自行車出口企業,80%—90%產品面向歐美市場。該公司負責人說:“新增的客戶不多,而一些老客戶現在下單也非常謹慎保守,其下單量最多同去年實際銷售額持平,不像以往會有所增加。而且傾向于把長單拆成短單。”
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市場大多為東南亞、非洲、中東等新興國家,今年也感覺到了寒意。這家出口占銷售量一半左右的公司,出口形勢正日趨惡化。
不止于此。連海爾這樣的龍頭企業,1-8月對歐美市場的出口增幅也由往年的60%~70%,迅速放緩至40%左右。其海外銷售經理李攀表示,雖然目前來自歐美市場的訂單數并無明顯下滑趨勢,但未來數月,歐美政治經濟因素必然會對該公司出口有所影響。
此言非虛。據海關總署11月10日的數據顯示,前1至10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753.8億美元,其中,出口15497億美元,增長22%;進口14256.8億美元,增長26.9%。貿易順差1240.2億美元,收窄15.4%。其中10月份貿易順差170.3億美元,收窄36.5%。分析認為,進出口未來還將緩慢下行,情況不容樂觀,出口或將呈現個位數增長。
集裝箱運輸市場寒意濃歐洲航線運價暴跌
今年集裝箱航運市場呈現前高后低現象,下半年集裝箱市場景氣度開始回落,11月集裝箱市場寒意更濃,運價不斷下跌。法國海運咨詢機構據Alphaliner研究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繼續下滑,而且跌幅開始擴大,運價再創年內新低。中國出口集裝箱除東南亞航線略有上升外,其余航線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韓國線和歐洲線跌幅最大。
據Alphaliner表示,往來亞洲與北歐航線的運費自年初起已下降54%,而亞洲至美國線的運費則下降了24%。兩條全球貿易量最大的航線現貨運價暴跌,開始波及到一些新興市場航線。
更大范圍來看,美國從事航運衍生品服務的ACM/GFI公司剛剛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隨著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削弱了市場的需求,世界第二大集裝箱貿易航線──亞歐航線的每箱運費下跌了141美元,跌至史上最低點。ACM/GFI期貨部經紀Mels Boer和Cherry Wang10月28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于需征收燃油附加費790美元,而集裝箱運費每標箱649美元,船公司普遍虧損或要倒貼。 航運巨頭提價“補虧”外貿“雪上加霜”
近日,有消息顯示,馬士基等航運業巨頭擬明年1月大幅上調亞洲至美國的集裝箱運費,中國出口或將受較大影響。
據悉,馬士基在華北、華東、華南的銷售代表目前還未接到相關亞洲至美國航線調價具體數額。此前的消息稱,包括馬士基在內的十幾家全球超大航運公司計劃將亞洲至美國的40英尺集裝箱運費提高至少400美元。
按照馬士基上周的數據顯示,從上海通往美國西海岸的40英尺集裝箱的價格為1500美元,按照最低漲價400美元計算,漲幅至少為26.7%。
對于馬士基等船公司的調價,中遠集團航運專家吳明華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僅有10%的船公司盈利,但是從第三、第四季度的情況來說,虧損面在擴大。吳明華分析,中國是美國的主要進口國,明年1月底是中國農歷龍年春節,按以往經驗,外貿出口企業會乘機搶抓出口,11月底到12月初會有一個小高峰。
“在這種情況下,虧損船公司對市場的敏感性在加強,抓緊機會提升運價可以彌補一定的虧損。不排除其他公司也會跟進調價。”吳明華表示。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認為,外需不佳導致中國出口量下滑,集裝箱運價上調將進一步抑制中國出口,對于外貿企業而言,上調運價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經營風險加大。上述如此大的運費漲幅市場短時間必然難以承受,外貿企業將經歷一番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