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騰邁:物聯網管理倉儲
2011-11-8 6: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技術”、“效率”、“變革”成了倉儲管理的關鍵詞。現代制造業倉儲設備的“后續能力”就宛如倉儲經理的左右手一樣重要。工業用手持計算機和移動打印機已經日漸廣泛地在有關操作流程中被采用,并被制造業倉儲經理及供應鏈專家看好。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HarrisInteractive的一份報告,“不少使用倉儲或配送中心的行業將更多地受到移動辦公環境的影響。”在行業健康的發展趨勢下,全球自動識別設備及解決方案領先供應商美國易騰邁科技公司(IntermecTechnologiesCorporation,以下簡稱Intermec)在近年來享受了醉人的業績增長。
在和全球語音領先廠商Vocollect強強聯合之后,Intermec在倉儲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方面已儼然再下一城。易騰邁北亞區總經理陳億昇告訴記者,“物聯網產業駛進快車道,讓上游的RFID和傳感器廠商和下游物聯網運營商正面臨時代不可多得的行業洗禮。”陳億昇說,“盡管物聯網國內還沒有形成氣候,但已儼然有著蓄勢待發的架勢”。
源于物聯網服務物聯網
記者:易騰邁物聯網系統在國際上的用戶主要是哪些行業?在國內,你認為哪些行業將是物聯網的潛在用戶?
陳億昇:易騰邁物聯網的用戶不能簡單定義為某特定行業客戶,我們更愿意談自身擁有哪些物聯網的應用。我舉個例子,沃爾瑪更像是個物流公司,而非零售行業。易騰邁物聯網的應用包括倉儲管理,運輸可視化,現場服務,資產管理等方方面面。
無論是國內還是發達國家,物聯網的用途廣泛,而且最終會普及到普通大眾的生活。比如在美國,剛開始物聯網主要用在軍事方面,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遍及醫療、交通、車輛管理、身份識別、食品追溯、物資追蹤和倉儲管理等各個方面。在中國,物聯網在這些行業應用的潛力都非常巨大。RFID是“下一個萬億級產業”-物聯網的核心技術。而國際上基本形成的RFID五大標準組織,則分別代表了各個國家或者集團的利益。眾多發達國家正進行大量投入開發物聯網,無論是美國“智慧地球”、日本“U-Japan”還是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都屬于國家性區域戰略規劃。
2010年,我國工信部和發改委出臺了系列政策,以支持物聯網產業化發展,到2020年之前已規劃了3.86萬億元的資金用于物聯網產業化的發展。各地區也成立有關園區、產業聯盟,積極開發物聯網應用,帶到大眾生活。
缺乏聯動效應,物聯網大規模應用受限
記者:專家認為,物流行業是物聯網技術潛力最大的行業,但國內物流企業運用物聯網技術的寥寥無幾。你是如何看待國內物流企業對此技術運用的難點?
陳億昇:其實在2009年,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就全面倡導“智能物流”的變革,物聯網將影響現代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
不過目前國內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應用非常有限。一方面沒有大型物流企業大規模應用,缺乏帶動整體物流行業發展的聯動效應;另一方面,正如上述提到,技術標準不統一,在部署成本及技術層面都有挑戰。
此外,技術是為應用服務的,而應用、業務的導向,也往往構成了技術發展、創新的源推力。企業的推動因素功不可沒,比如IBM,還有全球幾大零售商,沃爾瑪、麥德龍等。他們處于從一個產業鏈的最前端環節,所以他們就能夠從他們出發往下推動,就能起到一個產業推動的效果。
因此,如果說國內現在對于RFID的應用,能夠從政府、行業的角度形成一些有力的引導和扶植,同時能夠成長一批具備相關業務咨詢、解決方案提供和應用方案實施的公司,那必定能夠推動RFID應用市場不斷推廣與普及,能夠推動RFID應用不斷產生和提升價值及效用。
記者:我們了解到,自動識別技術能夠為增強公司運營效率的多個方面提供支持,而Intermec的多項技術除了在物流倉儲領域有不俗的表現,在推動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移動化、甚至貨運航空應鏈服務方案上有不錯的口碑。那么,移動商務型解決方案是否被視為Intermec發展的一個方向?
陳億昇:在藥業物流方面,我們確實做了一些探索,在中國,電子監管已經成為藥業發展趨勢。制藥廠需要通過條碼對藥品包裝控制,監控生產出廠、流通、運輸、儲存直至配送給醫療機構整個物流過程。
去年,Intermec為一家跨國醫藥公司的中國華東地區庫房提供條碼識別技術,成功部署了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該公司以前采用SAP和自動倉庫系統,但隨著庫房的工作量日增(每天需要處理7,000至10,000個托盤的藥品),先前沿用的系統無法實時更新數據,妨礙工作人員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Intermec也應用CN3移動計算平臺,為北京安貞醫院打造了一套領先的醫院臨床移動信息系統平臺,跟蹤病人的生命周期。而在航空領域,易騰邁條碼打印方案也成功打進中國民航市場。上海浦東機場第二航站樓,應用了IntermecEasyCoderPF2i行李標簽打印機和EasyCoderPF4i旅客登機牌打印機之后,大力踐行了國際民航組織(IATA)大力推行“簡化商務”計劃的精神。
記者:據了解,施華洛世奇水晶及沃爾瑪配送中心等都是IntermecRFID成功的案例,RFID在目前的易騰邁眾多的案例中,主要用于解決哪些環節的問題?
陳億昇:在零售業,易騰邁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主要用在店面運作,倉儲管理,運送以及現場服務環節。
通過店面運作,易騰邁移動系統有助于零售商了解客戶的購物體驗,并提供差異性服務,從而確保客戶保持高忠誠度、帶來更多的客戶和更大的銷量。
零售商需要采用成本效益更高、生產效率更高的方法,這樣才能管理供應商與銷售點之間的庫存和信息流通。易騰邁提供的一系列移動計算機和RFID系統性能穩定而且功能豐富,能夠提高供應鏈效率,有助于改善庫存的可見性、降低運作成本和減少缺貨的可能性。
在倉儲管理中,易騰邁數據采集解決方案有助于優化指令揀貨和貨物集結過程,從而確保以正確的順序將正確的貨物裝載到正確的卡車上,然后運送到指定的店面。在施華洛世奇的案例中,易騰邁助其大幅提升發貨效率,高達43%,貨架管理準確率達100%,維修時間縮短了32%。
而運送途中,通過使用易騰邁移動技術,駕駛員可以實時記錄交付憑證和客戶對訂單處理系統的確認收據,從而避免交付跟蹤過程中的跟進工作及其他延遲,并能縮短訂單收款周期。
在現場管理的時候,易騰邁手持式計算機和打印機為移動作業人員提供了訪問客戶數據、記錄服務活動、開立收據和跟蹤庫存等功能,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
誰將掌控話語權?
記者:從產業鏈角度看,物聯網與當前通信網絡產業鏈是類似的,但是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上游新增了RFID和傳感器,下游新增了物聯網運營商(例如中移動、中聯通、華為、中興)。部份專家認為,像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無線通信網絡運營商最終將會撐控物聯網發展的“話語權”,你對此有何評價?在國外無線通信網絡運營商在物聯網的運用中又起什么樣的作用?
陳億昇:目前,我國無線網絡運營商在傳感網國際標準制定中具備一定話語權,但總的來說,我國的標準發展仍滯后于應用發展。不過,我國已經是繼美國、英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RFID應用市場。之前也提到技術是為應用服務的,我國龐大的市場潛力將有助于我國無線通信運營商爭取更多物聯網發展的“話語權”,甚至掌控這個“話語權”。
提到無線網絡運營商,很多人的認識只停留在打電話或者上網。物聯網需要全面的信息感知,而只有網絡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而這時運營商的角色便不只停留在提供通信網絡,無線終端將通過無線網絡接入物聯網,實現物體識別和監控。在一些發達國家,運營商的網絡應用十分廣泛,包括醫療行業。運營商開發了患者健康支持平臺,通過網絡把患者的個人信息傳輸到電信服務器上,并對這些數據歸檔和存儲。
移動設備成倉儲作業的“好幫手”
記者:隨著為傳統倉儲設備輸入數據和重新規劃的需求的與日俱增,工業用手持計算機、移動打印機等無線技術無疑為未來倉儲設備的智能化提升提供了技術保障,對此,為適應當前和未來不斷變化的數據采集和通信需求,請你談談Intermec未來在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方向?
陳億昇:諸如移動打印機的無線技術將是未來制造業倉儲設備的“給力點”。這些設備能方便地安裝在現有的工作空間和流程,有助于提升倉儲或制造中心的效率。移動打印機能勝任海量的重復性工作,比如張貼標簽,雖然每次操作僅節省幾秒鐘,但累計起來對提高效率意義重大。此外,堅固型手持計算機,例如易騰邁CN50,擁有消費級別設備的相同性能(藍牙,語音系統,無線網絡連接等),同時也具備后者沒有的功能,比如RFID支持,提升的條碼掃描能力。因此,是未來制造業倉儲作業的最佳設備,也是幫助企業布局物聯網的好幫手。
物聯網將逐步走向大眾化,隨著各行各業涉足物聯網的應用,將帶動更多其他行業帶來物聯網集群生產效益,不只是給企業,更讓普羅大眾從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