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鋼鐵行業變局“催生”營銷模式創新

2011-11-8 5: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筵特約分析師彭鑫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暴發之后,我國的鋼貿市場環境在悄悄發生變化。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處在以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粗放式增長時期,對鋼鐵等原材料需求旺盛,如大規模城鎮化改造、快速的工業化進程等。在此期間,鋼貿市場受經濟波段運行的影響,雖然存在短期的供過失衡,但整體處于供求基本平衡或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下,鋼材價格處在不斷上升過程之中。
趨勢一:市場“供過于求”常態化
    隨著宏觀經濟的演變,鋼貿市場的重要元素——供需關系出現新的變化。鋼鐵產能出現不協調增長
    近十來,在固定資產投資維持高位增長的背景下,我國的鋼鐵行業大幅擴張,鋼鐵產能增長迅速,尤其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暴發后,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刺激了鋼材、水泥等傳統行業不合理的加速增長,進而引發產能過剩。根據中鋼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煉鋼產能為7.68億噸。中國聯合鋼鐵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計劃投產高爐45座,設計產能6459萬噸,折合粗鋼產能6136萬噸,減去節能減排關停的產能,2011年全國粗鋼產能將超過8億噸,2012年至少還有3000萬噸產能投產。隨著產能的提高,粗鋼產量連續十年以平均超過17%的速度高速增長,增速高于GDP增速2.4個百分點。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9月份,我國累計生產粗鋼5.25億噸,同比增長10.7%,前9個月平均日產粗鋼192.58萬噸,如果第四季度繼續保持這一水平,全年粗鋼產量將可能達到7億噸。與此同時,由于市場不景氣,開工率不足,產量明顯低于產能。
    與粗鋼產量大幅增長相對應,這兩年的鋼鐵需求明顯不足。來自國際鋼鐵協會的預測,2011年我國對粗鋼的需求為6.43億噸,2012年為6.82億噸,與7億噸的產量和8億多噸的產能相比,明顯供過于求。
    行業收益率過低是產能過剩最好的佐證。
    我國鋼鐵行業的利潤率從2004年的8.11%一路下滑,截至2010年年底,已降至2.91%,處于全國工業領域最低水平,明顯低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6%的盈利水平。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9月份,77家重點大中型鋼企平均利潤為2.99%,扣除投資收益、自發電等因素的影響,主營利潤率僅在1.5%左右,繼續保持全國工業領域的最低水平。
    盡管鋼鐵業利潤率并不理想,2011年前9個月鋼鐵業固定資產投資卻依然較高,達到3717億元,同比增長19.7%,比去年同期增速快15.5個百分點。經濟轉型期 鋼材需求將受到抑制
    2011年7月28日,世界銀行發布的《2010年世界各國/地區人均GNI排名》顯示,我國人均GNI已經達到4260美元,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成為“中等發達國家”。按照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我國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時期,經濟轉型是必須經歷的階段。根據“中等收入陷阱”規律,轉型期經濟增速將減緩,這說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還存在著減慢的可能。
    經濟結構調整已作為國家重要戰略寫入“十二五”規劃。按照“十二五”規劃,之前強調的GDP“三駕馬車”將發生順序上的重要調整,即減少對投資、出口的依賴,更多地轉向消費驅動。
    GDP增速減慢、投資的減少都將減少鋼材的需求。
    中鋼協首席分析師李世俊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將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國內鋼鐵消費增速將降至個位數,粗鋼消費年增長為2%~7%。
    一邊是鋼鐵產能處在高位并繼續增長,一邊是鋼鐵需求的減緩,供過于求是必然的結果。由于我國鋼鐵產能大多是近十年投入的新設備(從2001年的不到1.6億噸,截止到2011年的8億多噸,產能增長超過5倍),節能減排對鋼鐵產能的影響十分有限,如果國家不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鋼鐵產能的過快增長,勿容置疑,中短期內“供過于求”將成為鋼貿市場的常態。
趨勢二:多元化競爭格局將逐步形成
    供求關系的變化將嚴重影響市場價格和經營環境。在“供過于求”的市場中,鋼鐵生產和流通行業的利潤被壓縮,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實施“多渠道、少環節”供應、增加服務職能將成為企業減少費用、增加利潤的重要手段。鋼廠直銷直供將成為一種趨勢“供過于求”時期,鋼鐵生產企業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和自身利益,必須加大銷售力度,為減少利潤向流通環節的轉移,選擇直銷、直供成為必然。調查發現,鋼廠把直供、直銷工作抓得很緊。華東地區一家大型鋼廠明確營銷工作的重點:以滿足終端用戶交貨期為重點,以保證小批量、冷門規格及時供貨為手段,優化生產組織和庫存結構,逐漸實現按月交貨向按周交貨轉變,將直供、直銷比重再提高三成以上。目前,不少鋼廠的直供、直銷比例已經高達60%以上。直供、直銷的品種由以往的專業性較強的專用鋼材,如優特鋼、造船板、汽車板等,目前已擴展到面廣量大的螺紋鋼、線材等建筑鋼材。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不僅提高了效益,還使信息的反饋渠道縮短,對鋼廠掌握市場走勢具有很大的幫助。民營鋼企的銷售方式越來越像鋼貿企業
    目前,民營鋼鐵企業的產鋼量已占全國鋼產量的半壁江山,成為鋼鐵生產一支重要的主力軍。與國有鋼鐵企業相比,民營鋼鐵企業生產銷售非常靈活,大部分企業采取現貨銷售模式,直接加入到鋼貿市場的競爭中去。例如,濟源鋼鐵提出的“優鋼經營普材化”,增加常用產品庫存量,可以隨到隨提。終端需求企業反戈 從需求變供應
    鋼廠為了提高終端銷售,必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一些大型終端企業由于批量大、需求穩定,往往易于取得鋼廠的青睞而獲得較好的政策支持。大型終端為爭取優惠政策,先是各分廠統一采購、進而為配套商代理采購,現在已經擴大到部分市場。終端做銷售有兩大好處:首先可獲取一定的收益,因大型終端需求企業取得資源的價格并不高甚至優于鋼貿企業,在市場上加價銷售同樣可以獲利。其次,可大大改善生產企業的現金流,提高企業銷售額和銀行信用等級。終端企業做銷售,風險小于鋼貿商。其一,市場一旦有變,庫存可自己使用,把損失降到最低。其二,供需企業間具有雙重利益關系(相互供應),渠道易于穩定。對于鋼貿企業來說,終端企業由需求者突然反戈成為供應者,對鋼貿市場的沖擊可想而知。
    顯而易見,鋼貿市場正在由單純的鋼貿企業之間競爭,逐步演變為以鋼廠直供直銷,民營鋼鐵企業現貨銷售,終端需求反戈銷售與鋼貿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市場競爭體系。
    在鋼貿市場新的發展環境中,鋼貿企業所面臨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鋼貿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順應市場發展趨勢,挖掘服務熱點,加快創新營銷模式的步伐。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