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2011-11-6 0: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陳寧
近年來,浙江省金華市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市”和建設“服務業強市”戰略,緊緊抓住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的契機,依托交通區位、市場大市和塊狀經濟集聚等優勢,努力構建現代物流產業體系。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為促進金華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令出必行的一年,也是金華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推進工作關鍵的一年。為此,市現代物流協會堅持市場化、規范化、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辦會原則,認真履行服務、自律、協調等職能,在業務主管部門(市交通局)統一部署下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反映物流行業發展的公共訴求,為政府出臺相關意見和政策提供參考。
● 機遇與挑戰并存
近年來,金華市物流業規模持續擴大,地位顯著提高,但物流成本仍較高。據統計,從2005~2010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從36.1億元增長到55.31億元,增長53.2%,年均增長10.64%。但從物流成本看,2010年金華市物流總費用占生產總值的比率約18%,仍大大高于發達國家10%左右的水平。
物流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但企業規模偏小,功能較單一。截至2010年底,市區年營收超億元的物流企業6家,年營收超過5000萬以上物流企業10家,年營收500萬元以上30家。但從總體結構上看,小型物流企業占多數,從事傳統運輸、倉儲服務的企業依然占很大比重,經營管理不到位、無序競爭還比較嚴重。
物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但物流規劃和信息化水平相對滯后。“十一五”期間,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交通、信息網絡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市區物流規劃相對滯后,與城區改造配套發展要求甚遠,缺乏前瞻性、統一的物流空間布局;物流信息化水平仍然較低,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開發尚處在探索階段,公共和公益的作用沒能充分體現。
政府推動物流業發展的環境和政策不斷優化,但物流外包比例偏低,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近年來,市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引導市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但從企業層面看,金華市仍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對專業化物流服務發展認識不足,不少企業仍固守“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經營方式,物流業務外包比例仍然較低,社會化物流需求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流企業專業化服務能力。
目前來看,物流人才缺乏、體制障礙和缺乏產業聯動成為市物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金華市現有物流企業中有70%的從業人員是從傳統的運輸、物資倉儲企業中轉型而來,綜合素質較低,缺乏現代物流所需要的運營意識和管理能力;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劇擴大,特別是中、高層物流人才匱乏將成為金華市物流發展的突出問題。同時,市區物流企業體制壁壘問題突出,國有資產改制重組推進緩慢,有活力的民營經濟難以獲得物流資源整合的機會,實現物流業一體化、集團化、網絡化困難較大。另外,金華市物流業與其他產業聯動缺乏示范典型,如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實施中“單頭熱”,制造業開展業務外包和流程優化單憑物流業撬動,無法上升為共同開發與戰略合作的程度,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效益無法顯現。
● 多措并舉推進發展
現代物流發展是一項全局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其內容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公益性,只有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思路,扎實工作,才能培育構建現代物流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此,市現代物流協會建議政府應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加強物流規劃和組織協調。充分與周邊地區規劃銜接,盡快研究出臺金華市“十二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在城市規劃、交通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制訂、修編和實施時要充分考慮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合理規劃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區、物流園區以及相關道路等設施。加強對現代物流的組織領導,建議由市長牽頭成立金華市現代物流發展聯席辦公室,建立健全政府現代物流組織協調和調控監管機制,選派專職人員,賦予工作職責,通過常態化管理加強發改、規劃、交通、海關、商檢、工商、公安、商務、土管等職能部門間的協調工作。
深化物流市場主體建設,培育龍頭示范企業。發展現代物流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采取以點帶面的方法,選擇一批企業在有關政策上給以引導和支持,促使其按現代物流理念加快發展,以發揮典型示范的作用。
推進實施一批重點物流項目。以產業集群物流、城鄉配送和快遞物流為重點領域,加快構建市區現代物流產業體系迫在眉睫。按照規劃先導、適度超前、滾動開發的原則,推進一批有戰略性、帶動性和可行性的重點物流項目,如中外運金東國際物流園項目、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項目、金華郵政物流電子商務中心項目等。
抓好輿論宣傳,強化物流統計核算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抓好全市現代物流宣傳工作。今后應在完善《金華市服務業登記統計制度》的基礎上,做好全市物流統計核算工作,建立起市區的物流統計核算制度,為物流戰略發展提供方向和數據支撐。
拓展深化“產、學、研”活動,促進人才培育引進。為了使物流行業長足發展,針對目前存在人才、理論等方面空缺問題,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應大力開展走訪調研重點物流企業及本地高校活動,指導建立高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聯合互動的人才培育機制,探索以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并重的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