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頂壓力抓機遇爭做經濟社會發展強市

2011-1-16 23: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張九萍,1963年生,山西祁縣人。歷任太鋼團委副書記、書記,共青團山西省委副書記、書記,中共呂梁市委副書記等職。2009年4月至今,擔任中共呂梁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張九萍在與各部門負責人商討呂梁與全省“綜改區”政策對接的問題


本報《對話市長》系列報道(十一)


呂梁


城市定位:清香型白酒基地、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中西部結合區商貿物流基地、特色旅游基地、貧困地區城鄉統籌發展實驗基地。


山西晚報:時隔多年再到呂梁,呂梁的交通給了我們滄桑巨變的直觀感覺。能否請您描述一下呂梁交通的現狀和未來?


張九萍:交通問題一直是制約呂梁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道路交通事業發展,太中銀鐵路順利建成,結束了呂梁不通境外客運列車的歷史;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和縣鄉公路新建改造步伐不斷加快,99.9%的行政村實現了水泥(油)路全覆蓋。“十二五”時期,將是呂梁以“一港兩路”為主的交通事業全面騰飛的新時期。在這個時期,呂梁民用機場將建成投用,中南出海大通道及太興鐵路等一批鐵路工程將全面啟動……到“十二五”期末,呂梁將實現縣縣通高速、各縣與省會3小時通達、與相鄰市2小時通達的目標,并形成陸空并舉、快速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


山西晚報:作為“老區”“新市”,呂梁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呂梁速度”,呂梁在“十一五”期間交出了怎樣的答卷,又將以怎樣的思路規劃“十二五”發展?


張九萍:呂梁2003年撤地設市,特別是步入“十一五”以來,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到2010年年底,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750億元,是5年前的2.4倍;財政總收入完成196億元,是5年前的3.3倍,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


現在,呂梁正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精心制定“十二五”規劃,全力打造煤基能源化工基地、建筑新材料基地、清香型白酒基地、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中西部結合區商貿物流基地、特色旅游基地以及貧困地區城鄉統籌發展實驗基地,力爭“十二五”末跨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強市行列。


山西晚報:國家批準設立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改革試驗區,呂梁如何利用這個機遇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


張九萍:國家在山西省設立“綜改區”,對呂梁而言是破解發展難題、實現轉型跨越的戰略機遇,呂梁有決心、有信心成為全省先行先試的排頭兵。我們將盡快著手制定綜合配套改革的市域方案,確定推進改革、促進轉型的具體措施。具體而言要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項目牽動,用“十二五”5年時間,建設1000個大項目、好項目,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5000億元以上(簡稱“5115”重點工程),通過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充總量、優化結構,增強后勁;二是堅持民生為本,把改善民生作為最大政績,用更多的精力關注民生,將更多的財力投向民生,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多地享受到呂梁改革發展的成果;三是堅持生態優先,走循環、低碳、綠色發展路子,加大生態治理修復力度,完善資源型企業生態投入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堅持安全第一,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切實提高安全裝備和技術保障水平,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


山西晚報:呂梁的未來,機遇與壓力共存,今后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和艱巨,政府有何應對之策?


張九萍:面對轉型跨越的新要求,面對綜合改革試驗的新機遇,呂梁各級政府確實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為此,我們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具備以下基本素質:一是要有危機意識,時刻保持不追則退、慢進也是退的緊迫感,集中工作精力,整合優勢資源,爭取一切能夠為我所用的因素,借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二是要有世界眼光,摒棄小器易盈、小富即安的觀念,借鑒、運用全國乃至國際政策理論、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三是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對領導干部而言,擔當是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要在全體干部中倡導形成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樂于奉獻的精神,以非凡膽略成就非凡事業;四是要有勤學敏思的自覺,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導向,強化學習型政府建設,保證政府決策在前沿謀劃、高端布局,引領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山西晚報:作為一市之長,工作并不像常人想得那么輕松。您在工作中感到壓力最大的事是什么?


張九萍:70萬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問題,讓人常常寢食難安。這個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那么再大的經濟總量、再快的增長速度都會失去意義。我們下決心在“十二五”期間,舉全市之力實現全部人口的穩定脫貧,呂梁不能永久成為貧困的代名詞,這要成為呂梁各級干部須臾不能忘記的政治責任。


■精彩語錄


“70萬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問題,讓人常常寢食難安。呂梁不能永久成為貧困的代名詞,穩定脫貧要成為呂梁各級干部須臾不能忘記的政治責任。”


我代市民問市長


市民問題:當前,全國自上而下物價上漲壓力很大,呂梁在這方面采取了什么針對性的措施?


張九萍:我們主要采取了“嚴打與調控”相結合的措施。嚴打,就是面對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的態勢,加強市場物價監控,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哄抬物價行為,維護正常生產經營秩序。調控,就是一方面組織協調產品調運和產銷銜接,保障市場供給;另一方面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采取及時下發價調基金,發放城鄉低保臨時性補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臨時增資等措施,保證了物價基本穩定和城鄉居民正常生活。


建設“綜改區”呂梁要先試先行


“推進先行先試不是口號,要積極對接,切實去做。只有做,才能有所突破;只有做,才能把難得的政策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2010年12月30日,呂梁國際飯店七樓會議室,談到呂梁如何與“綜改區”的政策進行對接,連開三個大會的張九萍沒有絲毫疲憊,思路更加敏捷,情緒愈是高漲。


2010年12月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張九萍深知其中內涵。“把山西設立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無論對山西還是對呂梁,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對于推動市域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面對呂梁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市發改、國土、財政等重點經濟部門主要領導,張九萍開宗明義、侃侃而談。


其實,呂梁市與“綜改區”的對接早已在進行中。會上,呂梁市發改委主任首先宣讀了一份對接方案,內容包括:擴大市級項目審批權限,整合上級切塊資金,加快批復“一市四區”區劃調整,加大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留成比例,將柳林、孝義確定為全省綜改試驗點,支持呂梁太中銀鐵路沿線建設現代物流百里長廊,支持呂梁建設紅棗、核桃生產基地,支持呂梁建設景區互聯、公路互通的文化旅游區等。


在與會人員簡短熱議后,張九萍結合對綜改區的認識,就呂梁如何對接政策提出了要求。“首先,必須領會精神,吃透政策。”張九萍手中拿的,是一份2010年12月1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文字內容。“綜改試驗區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大家一定要吃透中央在山西設立綜合配套試驗區的目的、意義、背景、思路、途徑和措施,搞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概念,認真思考怎么做,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礎。”


“山西成為‘綜改區’,對我們至少有兩個好處——我們有了先試先行的試驗權,而同時全國前8個綜改區已有的好經驗、好政策,我們都可以拿來借鑒、推廣和移植。因此,我們一定要盡快定方案,積極對接。”說到這里,張九萍的話有些語重心長,她說:“我們過去曾出現過政策好不容易爭取來了,卻沒有實實在在利用,使政策成為一紙空文的教訓。因此,我們既要堅持成功的經驗,更要汲取失敗的教訓。許多失敗的教訓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沒有具體載體與政策對接,政策飄在空中,停在紙上,落不了地。這次決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大家一定要把綜改區作為全市工作的重要統攬,提早動手,形成載體,認真做好項目策劃及政策銜接工作,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來對接。”


任何一項工作必須有強有力的領導和精心的組織作保障,最后,張九萍把話語指向了具體工作安排:“省里已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呂梁也要盡快成立,市里由我牽頭,副市長們全上,發改委盡快拿出對接方案。縣(市、區)一級,書記、縣長牽頭,方案要有價值,務必做到有的放矢。”張九萍強調,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大膽探索,拿出足夠的智慧和勇氣,不等不靠,積極行動,確保把難得的政策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項目建設用地一直是政策性很強的問題,呂梁在這方面作過許多有益嘗試,新華社曾發表專題報道,總結呂梁柳林的槐樹溝模式,得到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近日,呂梁又被列為全國八個“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編制試點市”之一。“一個機遇足以改變一個地區,何況我們一下子就迎來兩個呢!抓住了,足以讓呂梁天翻地覆,一步千里。”最后,張九萍以少有的激昂結束了自己的講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