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八大工作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策馬揚鞭再提速
2011-1-13 2: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用五年的蛻變創造了一個奇跡。“十一五”時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從一個經濟發展的配角變成廣西開放發展的龍頭,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十二五”徐徐拉開序幕之際,自治區北部灣辦負責人向我們能描繪了北部灣經濟區未來3—5年的發展藍圖。
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中國與東盟企業開展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處于橋頭堡的北部灣經濟區將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2010年,國家確定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一系列新政策,明確提出扎實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建成具有全國影響的經濟增長極。這為經濟區開放開發再次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而另一方面,隨著國家一系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文件、規劃相繼出臺,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逐步趨同,北部灣經濟區享受的政策優惠不再突出,區域競爭的外在壓力不斷增大。
此外,隨著北部灣開放開發的不斷深入,經濟區資金投入不足,產業規模不足,創新能力不足等逐漸顯露出來,這些 都將對經濟區的加快發展形成制約。
加快“八大”工作
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產業、港口、交通、物流、城建、旅游、招商、文化大發展。”為了實施好這“八大”工作,自治區北部灣辦明確了每項工作3-5年內的發展目標。
做強大產業,加快形成帶動西部的重要產業集群。把產業園區建設作為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新的突破口,重點建設29個重點產業園區。一方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另一方面發展沿海大工業。采取一園一個主導產業,上下游配套完善的集群式發展,同時與西南、中南等周邊地區合作建設園區,直接帶動產業的共同發展。
建設大港口,打造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建成中國—東盟合作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在目前已形成1億噸吞吐能力的基礎上,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計劃投資448億元,建成防城港區、欽州港區、北海鐵山港區3個億噸級港區,使北部灣港總體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
完善大交通,加快構建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加快建設南寧—欽州—北海、欽州—防城港高速公路,加快建設玉林至鐵山港、欽州至崇左、六景至欽州港等5條高速公路的建設;加快建設廣西沿海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南寧至欽州、欽州至防城港、欽州至北海段和黎塘至欽州段,南寧至廣州高速鐵路等12條鐵路;積極拓展南寧、北海機場航線,逐步開通南寧、北海機場至今尚未通航省會城市、主要城市、重點旅游城市的航線,加密熱點航線的航班密度。
構筑大物流,加快形成支撐西部大開發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支撐體系。加快保稅物流體系中欽州保稅港區二三期、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向綜合保稅區轉型、北海出口加工區鐵山港擴區的申報工作以及憑祥綜合保稅區一期工程等重點項目的推進;加快建設南寧空港物流產業園區等一批對經濟區物流布局起決定作用的物流園區、專業物流平臺和專業市場,組建和引進一批大型物流公司。
推進大城建,加快建設北部灣城市群。南寧市將加快五象新區、“一江四湖”水系建設,打造“中國水城”品牌;北海市將加快建設海景大道濱海經濟發展帶,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欽州市將重點推進茅尾海濱海新區建設,拉開再造一個欽州的城市框架;防城港市將建設全海景生態濱海城市,重點開發建設沙潭江核心區和東興邊境口岸城市。
發展大旅游,打造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加快創建一批國家5A級景區,完善重點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加快新建一批高檔賓館,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線,加快發展濱海旅游。
實施大招商,推進大合作,以合作推動開發,以合作引領區域共同發展。以項目為先導,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框架下新的次區域合作。主動融入和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桂臺合作,開展與周邊省區合作等。
發展大文化,加快提升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軟實力。結合唱響一首北部灣之歌、編好一臺北部灣大戲、推出一套北部灣叢書、構建一批北部灣對外交流平臺,打造一批北部灣精品文化工程和優勢品牌,進一步擴大北部灣經濟區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