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卡車運輸安全從貨物捆綁入手
2011-11-27 19:21:00 來源:現在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梟冬
隨著我國物流運輸業的發展,道路運輸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除通過進一步規范貨車車道、普及電子監控、糾正不良駕駛行為等手段加強運輸安全外,卡車運輸過程中的貨物捆綁技術,也正在逐步得到普及。
在近期舉行的2011物流技術裝備應用和發展高峰論壇上,潤藍企業托管中心CEO、浙江雙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顧問嚴衛國,就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嚴衛國表示,要加強卡車運輸安全,不僅需要對違章駕駛,超載、超限等現象痛下“殺手”,還要關注貨物本身的裝載、捆綁和加固。因為對于物流運輸企業來說,貨物安全,不僅關系到企業的運營,更關乎道路安全。
他舉例說,今年8月,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車上所載20余噸鋼筋全部撒落路面,導致兩名駕駛員受傷。這起事故的罪魁禍首,就是“貨物捆綁不牢,下坡拐彎時發生移動,隨后散落”。
而這種現象,在物流運輸行業,并不少見。對此,嚴衛國認為,出現此種情況,除了我國物流技術裝備行業不發達外,還同人們對貨物捆綁安全意識淡漠,捆綁知識缺乏有很大關系。這給物流運輸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嚴衛國介紹說,車輛在行駛中的每個環節,比如起步、剎車、轉彎、上下坡,都會因慣性作用,使貨物產生移動,從而導致貨物丟失或損壞,嚴重時還會引發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為此,在裝載時,要根據物理學的知識,對貨物進行正確的擺放、合理的捆綁,使各方面受力均勻,進而確保運載安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捆綁裝備行業缺乏標準和監管,偽劣產品大行其道。嚴衛國直言:“如果將卡車發展形容為‘工業時代’的話,那么,捆綁行業就是‘中古時代’了。”
比如,運輸過程中,捆綁帶與卡車不匹配的現象已司空見慣;整個行業還處于無安全立法、無市場監管、無標準執行的“三無”狀態。以捆綁器為例,很多產品沒有標簽、合格證,甚至沒有廠商廠址。他坦言,就連國內最大的專用車生產基地——梁山,其緊繩器也幾乎全部為“三無”產品,這讓很多車主感到十分無奈。
對于國內貨物捆綁行業,嚴衛國認為,是時候重視其發展了。這方面,國外有很多先進經驗值得借鑒。
他告訴記者,在發達國家,運載安全管理被當做一項系統工程,根據貨物的規則、運輸單元的要求和檢查、不同貨物的包裝要求、貨物固定的方法和設備、運輸過程的檢查和加固等,制定相關標準和原則,確定最終的捆綁方案,謀求物流運輸的安全高效。
而對于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嚴衛國特別總結了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標準化:積極推動制定物流運載安全器械制造、檢測、應用標準及立法,并在生產和使用中,嚴格執行這些標準;
二是節能化、輕便化:在同等的強度下,選擇更輕便的柔性捆綁固定器械,以使操作更加便捷、貨物更加安全,且盡量采用終身式絞車,以減少材料消耗;
三是智能化:GPS貨物定位功能、GPRS無線傳輸功能、自動報警功能、自動鎖緊貨物等功能將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從而實現“全智能捆綁控制,全過程運輸監測,全運程信息跟蹤,全天候安全預警,以及全球精準定位”的運輸過程。像雙友物流器械股份公司的RBQ邦強智能捆綁系統,就填補了國際智能捆綁的市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