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亟須建立“折扣式”定價機制
2011-11-27 18:48:00 來源:現在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徐勇
先來看國內快遞業存在的幾種現象。
現象之一:民營快遞企業只要調價就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網商和網購消費者關注的重點,而且關注度越來越高,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
現象之二:自2000年開始至2011年6月,燃油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倍多,勞務成本上漲了1~2倍,而快遞的價格呈現下降趨勢,下降幅度在50%~100%。自營模式的快遞企業郵政EMS、順豐速運的快遞價格沒有變動,行業利潤大幅度下降,已經呈現 “微利化”和 “無利化”的態勢。
現象之三:特許加盟模式民營快遞企業陷入了 “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的怪圈。在同質化競爭的環境下,沖出這個怪圈挑戰性極大。
現象之四:據快遞物流咨詢網的抽樣調查,由于許多民營快遞企業采取了計件承包責任制,其現行的價格中不包含節假日3倍的工資、不包含節假日期間車輛和航班載貨率大幅度降低造成的成本,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成本。同時,很多民營快遞企業現行的快遞價格中不包含全部員工社保的成本,一旦為全部員工繳納社保,只能采取快遞調價的方式。
其實,快遞屬于競爭性行業,不在國家價格調控的范圍,由快遞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及自身成本自主定價。然而,為什么國際快遞的價格漲跌沒有出現上述現象?這是由于其采取了 “折扣式”的定價機制。它與航空機票的定價機制一樣,即快遞的價格根據市場的需求及運營成本,通過價格折扣的方式進行調節,并且附加了燃油附加費的形式對國際石油的價格變動進行調節。這種定價機制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與 “游戲規則”。而國內快遞采取的是單一的 “固定式”定價機制,沒有隨成本的變動和市場需求變動的空間。一旦遇到成本的上漲,只能通過調價的方式解決,而這種調價總是被誤認為漲價。因此,國內快遞應加快與國際快遞定價機制接軌的步伐,建立 “折扣式”的定價機制是當務之急。
那么,如何建立國內快遞 “折扣式”的定價機制?
首先,應在快遞價格中體現成本構成的因素,如:每年社保呈現上漲趨勢;勞務呈現上漲趨勢;企業文化建設呈現上漲趨勢;管理成本呈現上漲趨勢;信息化技術更新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節假日加班費用呈現上漲趨勢;燃油價格的變動;房屋租賃成本呈現上漲趨勢;服務網點的擴大造成一定時期的虧損;東西部業務量與業務收入的差異;增值服務的成本;意外傷害保險呈現上漲趨勢;培訓成本呈現上漲趨勢;各種經營風險的成本預算等等。
其次, “折扣式”定價的上限應考慮10年以上的周期。
再次,還應測算未來10年GDP的增長比率、人民幣對外匯的升值情況和CPI的變動情況。
另外,應按照距離的遠近和服務時限制定收費標準的上限。
考慮到國內快遞的消費習慣以及結算的便利,在國內范圍內可以不附加燃油附加費的形式,但是可以在價格的折扣中體現。對于用戶和消費者來說,可以根據快遞企業的服務性價比選擇服務對象,這有利于快遞企業由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型。(作者系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