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是社會經濟活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維持經濟正常運行必需的要素,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有某種程度的庫存量。做好庫存管理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高企業運作效率。隨著第三方物流在國內的進一步發展,它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 第三方物流的優勢
1.1 信息優勢
通過第三物流企業的參與,使其成為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的信息協調中心,它的業務深入到各個企業的庫存管理、銷售計劃、生產計劃、以及訂貨計劃等環節。根據生產企業和銷售商企業的需求決定配貨時間和配貨量,進而保證了安全有效的庫存量。通過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的信息整合,強化了庫存信息的準時性和及時性,極大地增加了供應鏈敏捷性。
1.2 成本優勢
第三方物流企業與核心生產企業不僅僅是外包關系,他們往往組成戰略聯盟,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客戶的風險承擔者。為了滿足核心生產企業的要求,它會與其合資甚至自行投資建立聯合倉庫,購置各種專用運輸設備,構建信息溝通網絡等,為生產企業節省了大量建設資金,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1.3 專業優勢
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庫存管理時,在物流運作能力上大大強于生產企業、供應商以及銷售商。它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更新自己的運輸設備,合理規劃各方庫存間的運輸路線和方式,協調整合各方需求信息,控制庫存量,幫助核心企業極大降低物流成本,最終達到降低庫存成本的目的。
1.4 核心競爭力優勢
供應鏈管理是以各企業集中于自己所擅長的核心業務為基點,通過整合外部資源達到最佳總體運作效果。對各節點企業來說,庫存管理向來不是它們的核心業務,自己運行的話必然是不經濟的,完全可以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集中發展自己核心業務,優化整合企業的供應鏈,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 第三方物流如何參與聯合庫存
首先,核心生產企業和各節點企業要樹立現代物流觀念,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合適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各方達成共同愿景,協調建立利益分配。大型生產型企業由于原料以及成本等原因,生產單位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因此根據不同區域選擇合適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其實現聯合庫存管理的首要一環。
其次,簽訂聯合庫存管理協議,若選定了幾家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分別同時進行。據此建立聯合庫存管理委員會,并制定各方協調計劃。管理委員會成員由第三方物流企業、供應方和需求方派出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專門技術人員構成,由生產企業人員擔任委員會主席,統籌聯合庫存的管理,委員會委員通過信息平臺,比如:電子郵件、電話以及傳真等加強聯系,提出問題,交流意見。委員會主席負責定期召集各方委員對績效進行評價,提出會議評論主題,對解決方案進行評定,同時監督控制會議方案的執行。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臨時進行視頻會議進行交流。
最后,根據各供應方和需求方的地理位置設立庫存,將庫存分為原材料聯合庫存和成品聯合庫存。 按生產基地和銷售商位置將生產企業的業務范圍分為幾大片區,如:A片區、B片區、C片區等并分別設置中心庫存,由分區協調中心統一調配。聯合庫存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聯合庫存管理模式
以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COR為基礎,各片區聯合庫存要建立標準化訂單處理模式,SCOR模型的第一層描述了五個基本流程:計劃、采購、生產、發貨和退貨。對未來的訂單進行預測是計劃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訂單預測包括對產品的數量、類型、交付期等的預測。訂單預測按時間可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長期預測屬于企業發展的戰略層面,包括企業的發展方向、供應商選擇等;中期預測屬于戰術層面,包括庫存水平、階段產品生產等;短期預測屬于生產運作層面,包括產品計劃編制等。在采購環節通過訂單預測結果,結合當前庫存水平確定采購訂單;在生產環節,根據采購訂單的產品要求,以及交付期限設定生產任務清單;在發貨環節,根據產品訂單的生產要求及其交付時間,形成發貨單,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分析最優路徑統一配送;在退貨環節中,協調中心對客戶的要求進行處理,這一環節會對計劃環節中訂單預測結果產生重要影響。由此可以得出訂單處理流程主要包括計劃、采購、發貨、生產及退貨幾大環節,期間生成計劃預測結果:采購單、生產任務清單、發貨單、退貨處理等。訂單處理流程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訂單處理流程模型
據以上訂單處理流程的分析,建立起一種標準的訂單處理模式,把計劃、采購和發貨交給協調中心處理。由各生產單位根據協調中心指示進行生產,退貨由各銷售商收集上報協調中心進行信息更正處理。建立信息交流網絡,使供應商和分銷商能通過網絡了解當前庫存狀態,同時將市場需求變化及時反饋,協調中心據此作出相應調整。積極應用條形碼、ID代碼、Internet或EDI等相應支持技術。
3 第三方物流參與聯合庫存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在整個供應鏈中生產企業是否為核心企業,關系到能否有足夠的能力促成第三方物流參與到聯合庫存中去。生產企業必須具有很強的管理組織能力,將需求方和第三方物流整合入戰略框架協議,達成共同利益聯盟。
其次,生產企業自身物流成本與第三方物流企業追求的效益是否相沖突,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仍然是一個以追求利潤至上的盈利性組織,因此與生產企業本身相處中必然有相互矛盾的點存在,這時生產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否進行利益調和,達成共同愿景就至關重要。
再次,第三方物流作為局外人參與到生產企業的生產管理中,必然產生信任問題,是否因此會產生商業泄密,都是迫切需要關注的。這可以依靠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和銷售商組建戰略聯盟,共享各自信息,互通有無,彼此牽制,分擔風險,追求共同的戰略利益來解決產生的信任問題。
最后,第三方物流實現生產企業的聯合庫存,由于對參與各方要求高,彼此基礎設施跟不上,組建聯系網絡復雜等原因,此時仍大體處于理論階段,條件充裕的企業可以試點實現,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完善,最終可以有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