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2011-11-24 9: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34個部門聯合發布了《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服務貿易的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綱要》提出,我國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跨越。專家認為,在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可以為我國經濟增長帶來新動力,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促進貿易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潛力巨大
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目前服務貿易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超過20%。專家認為,與貨物貿易相比,服務貿易具有能源消耗低、碳排放污染少、附加值較高、知識和人才較為密集等優點,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開放的、清潔的、知識和勞動密集的服務貿易產業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數據顯示,最近10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速達19.1%。“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從2005 年的1570 億美元增加到2010 年的3624 億美元,翻了一番,世界排名從2000 年的第12 位上升到2010 年的第4 位。
我國服務貿易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比重仍相對較低。統計數據顯示,2009 年,英國服務貿易總額占本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32.5%,歐盟為23.4%,美國為23.1%,印度為28.7%,而與印度同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多年來這一數字徘徊在10% 左右。另一方面,入世10年來,我國的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2008 -2010 年,逆差分別達115 億美元、295 億美元和219 億美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服務貿易仍有巨大潛力待挖掘。
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要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發展服務貿易將成為我國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舉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際產業轉移重心正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這不是拼能源,而是拼智力。
魏建國認為,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那么機會很可能就會被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搶走。現在中國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應該從服務業著手。
服務貿易有望迎來發展新局面
多達34 個部門聯合發布規劃,體現出服務貿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力爭到2015 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6000億美元,年均增速超過10%。可以期待,當前制約我國服務貿易持續發展的一些阻礙將被破除,服務貿易有望迎來發展新局面。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指出,從目前來看,與貨物貿易的優勢相比,我國的服務貿易相對而言仍處于劣勢。在組成結構方面,目前我國的服務出口主要是傳統服務,而其他資本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出口競爭力相對比較弱。
數據顯示,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貿易當前占全球服務貿易比重已接近一半。而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仍有近一半集中在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業領域,金融、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通信服務4類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服務貿易一共僅占出口總額的7.6%。
短處如何補強?劣勢如何扭轉?潛力如何挖掘?《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出臺,無疑為我國服務貿易的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與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的結合,有望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新機遇。
一方面,服務貿易配套新興產業,將開拓發展新領域。根據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之前的表述,“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快發展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配套的服務貿易。積極開拓服務貿易的新領域。如將在信息技術服務領域培育2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信息技術的服務企業,培養10萬名具有國際接包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工程師,推動中國成為全球信息技術服務的承接中心等。
另一方面,服務貿易結合傳統產業,將構建發展新優勢。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認為,隨著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趨勢的加快,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將不斷出現新需求,產生新業態,衍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投顧問IT 行業研究員李方庭認為,相關鼓勵政策的出臺對加速服務貿易產業的發展,優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以及推進新興服務貿易的產生有著重要作用,必將開啟巨大的市場空間。
多措并舉助力服務貿易協調發展
陳德銘此前曾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把服務貿易作為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臺。在總體發展方向上,將堅持服務貿易均衡協調發展,一方面逐步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實現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堅持服務進口和服務出口的平衡發展。
可以看出,當前發展服務貿易已上升為一種國家戰略,促進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之間、促進貿易服務進出口之間的均衡發展將成為重要目標。專家認為,立足我國的實際情況,應從“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入手加強服務貿易相關政策引導。一方面,通過“引進來”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增加服務業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升進口綜合效應。
張建平認為,我國服務業需要改善市場環境,破除一些目前的行政性壟斷,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外資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外資往往在運輸、旅游、咨詢等等行業跟國際市場關聯度非常高,能給服務貿易帶來很多機會。在利用外資的過程當中,可考慮鼓勵更多的外資進入服務業,推動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推動服務貿易增長不能只依賴增加開放的廣度,還應該考慮如何在各個領域的開放深度上做文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穩步開放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服務業國際化水平。那么就要考慮如何在這些領域的服務貿易方面找出新的增長點,發現更多的創新模式。
另一方面,在“走出去”過程中,要幫助企業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張建平認為,企業不僅要建立工廠生產產品,還要拓展建立海外的研發、市場營銷、市場管理等高附加值的環節,使服務貿易得到擴大。這就需要培養一批不僅外語水平高,同時還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服務貿易復合型人才。魏建國表示,可將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作為擴大服務貿易的重點,發揮我國人力資源的優勢,鼓勵企業積極承接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財會核算、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作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