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經濟之路
2011-1-12 15: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未來5年,浙江發展之路與其他省份有何不同?最大區別可能就在于我們背靠的這片蔚藍海洋。
“浙江以往給人的印象是資源小省:七山二水一分田,缺油氣,少礦藏,但假如把海域也納進來看,浙江卻是個資源大省:6696公里海岸線位居全國第一,2878個海島占全國總數的44%,東海的石油資源主要也分布在浙江海域。”浙江省海經辦相關負責人稱,浙江擁有26萬平方公里海域,相當于陸地面積的2.6倍。
2009年7月,浙江入選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之一,一個由國家開發銀行原總經濟師領導的“浙江沿海及海島綜合開發戰略研究”項目調研組隨即走進浙江。關于這片海洋的發展目標,也由原來的“海洋經濟大省”改成了“海洋經濟強省”,預計到2020年,浙江省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1.2萬億元。
從“大”到“強”,一字之差,卻透露出這片海域的潛力與政府的決心。
產業解構
海洋經濟之浙江布局
“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布局。
“一核”,即寧波—舟山港海域、海島及其依托城市。港域南部重點發展集裝箱現代物流,港域北部區域重點完善海進江系統。
“兩翼”,即以環杭州灣產業帶以及其近岸海域為北翼,以溫臺沿海產業帶及其近帶海域為南翼。根據各海域的自然條件和海洋經濟發展需要,合理確定各海域的基本功能。
“三圈”,即杭州、寧波、溫州三大沿海都市圈,作為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依托,加強海洋基礎研究、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加強海洋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
“九區”,即重點建設杭州大江東、杭州城西科創、寧波杭州灣、寧波梅山物流、嘉興現代服務業、紹興濱海、舟山海洋、臺州灣循環經濟、溫州甌江口等九大產業集聚區。
“多島”,即重點開發梅山、六橫、金塘、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島)、洋山、南田、頭門、大陳、大小門、南麂等重要海島。
產業分布
杭州灣海域著重發展濱海旅游、濕地保護、臨港工業等;
寧波—舟山近岸海域發展港口物流、臨港工業、濱海旅游等;
岱山—嵊泗海域形成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港口物流等基本功能;
象山港海域發展海洋生態經濟和濕地保護等;
三門灣海域發展生態型臨港工業等;
臺州灣海域發展臨港工業、港口運輸等;
樂清灣海域發展濕地保護、濱海旅游、臨港工業等;
甌江口及洞頭列島海域發展港口運輸、臨港工業、濱海旅游等;
南北麂列島海域發展生態保護、濱海旅游等。
數字浙江
資源方面:浙江省海岸線6696公里,居全國首位,規劃萬噸級以上沿海港口深水岸線506公里,約占全國30.7%;海島2878個,約占全國44%;可開發潮汐能裝機容量占全國40.8%,潮流能占全國1/2以上,東海石油資源主體部分位于浙江海域。
產業方面:港口物流業,2009年完成貨物吞吐量7.1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118.4萬標箱,分別居全國第2位和第3位;寧波—舟山港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綜合港、第八大集裝箱港,其中大宗商品吞吐量約4億噸,連續三年居全球第一。此外,石化工業產值約4500億元,居全國第4位;船舶工業產值738億元,居全國第3位。
產業樣本
海島企業家的二次轉型創業
從紡織化纖到船舶工業
2005年的張正松,是舟山欣欣化纖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那一年,欣欣化纖被定為浙江唯一一家軍品用絲生產定點企業,如今解放軍07式三軍軍服面料所用的化纖,就有不少來自欣欣化纖的生產線。
欣欣化纖做大做強的同時,曾經沉默的東南沿海也逐漸熱鬧了起來:港口、海灣、巨輪、鮮花、彩旗……眼看著舟山的“藍色經濟”一天天被挖掘出來,“作為海島企業,僅僅靠化纖作為主業是遠遠不夠的。” 目睹了這一切的張正松心想。
2006年,舟山開始發展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嗅覺靈敏的張正松已滿懷熱情,開始了“趕海”的旅途。他給公司的定位非常明確:“只做5萬噸以上巨型船舶配套。”最終選定了技術含量高又能填補省、市內空白的大型船舶甲板機械項目。
從傳統紡織化纖,到現代船舶工業,張正松的二次創業就這么開始了,或許這次轉變本身就是海島企業“趕海”的過程。
“單憑自身力量搞船配,沒有品牌、沒有全球服務網絡,難!”2009年5月,他找到了日本日立造船和日本普斯耐馳株式會社,當時日方也正在尋找合作伙伴進軍中國市場,雙方一拍即合。經過長達一年的商務洽談,雙方最終確定了合資協議,成立舟山普斯耐馳船舶機械有限公司,注冊資本6000萬元人民幣。
“說實話,日商對產品質量的確是層層把關。做船舶生意,最關鍵恰恰就是這點。”電話中,張正松對記者坦言。作為新一代的海島企業家,他同時也意識到了國際品牌的重要性。
2010年開始,舟山普斯耐馳引進了日方的全套最新技術和管理團隊,裝備了最新的生產工藝設備,首套產品即將交付金海重工船業公司。“合資共贏,由舟山普斯耐馳、日立造船和日本普斯耐馳共同參股。”
企業的定位也在同步進行著“藍色”規劃,主要面對廣大船東生產5萬噸以上船舶和海洋鉆井平臺上的錨機、絞車和吊機:“2012年公司將生產出80條大型船舶配套的甲板機械等相關設備,而五年后預計這個數字將最終達到300條。”張正松說,這個目標將在十二五期間達到。達產后年產3萬噸以上大型船舶甲板機械300艘(套),創產值10億元。
“風投?完全沒有。資金不是問題。”張正松對記者笑談,“我們主要經營的是大型項目。至少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分錢貸款。”
產業動態
“海洋”江湖 大鱷隱現
雖然上一年被曝出“欺詐門”事件,但輿論非議并沒有擋住高盛進軍中國的步伐:上個月,高盛集團與浙江省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擬在海洋發展基金、寧波-舟山港投融資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據合作備忘錄,高盛將參與浙江海洋經濟和金融平臺建設,在大宗商品交易、海洋新興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海島開發及海洋發展基金和基金公司管理等方面進行協助;同時積極參與寧波-舟山港在國際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活動及未來業務的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