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再現水上黃金大通道
2011-11-10 11: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曹娥江上,一艘艘滿載著煤炭的大噸位船舶向曹娥江大閘方向駛去,這些運煤船舶的目的地——浙能濱海電廠煤碼頭,在一片醉人的金色陽光的照耀下,顯現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從曹娥江下游幾乎無運輸船舶到大噸位船舶快速發展和沿江港口經濟的興起,這是我市近幾年來水運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紹興港航部門大力推進港航基礎設施建設,為水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吸引了不少企業和商家的關注,水運發展取得的成就有效地推動了沿河沿江經濟的興起,顯示了水運這種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大運量的運輸方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可以說紹興水運業迎來了一個別樣的春天。 高等級航道的跨越
紹興自古以來就是水鄉,水網密布,河流縱橫,水路運輸歷來是紹興的主要運輸方式之一。但是,從紹興港航部門2006年開展的港口貨源調查情況看,中心城區20公里范圍的25家大型企業,通過水路運輸的年運輸量僅65萬噸,只占這些企業年總運量的12%。水鄉的貨流絕大部分棄水走陸,最主要的原因是,水路大批量貨物的運輸由于受航道條件和早期橋梁的影響,大噸位船舶無法通行,所以在前一二十年中,紹興水運發展遠遠落后于杭嘉湖等其他水網地區,更滯后于公路、鐵路的發展。
近幾年來,紹興港航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全方位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航道等級。為打通紹興水路動脈,發揮水運優勢,2002年,紹興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單體水運工程,全長101公里的杭甬運河紹興段航道改造工程全面啟動,掀起了紹興航道建設高潮,經過六、七年的全力改建,于2009年7月底基本建成。杭甬運河紹興段的建成,為紹興內河航道注入了活力,不僅把紹興市1078公里的航道全面帶動起來,構成新的水路運輸網絡,而且為水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創造了條件。
2009年9月,總投資3400萬元的浦陽江新亭埠至姚公埠大橋14.5公里四級航道養護工程開始施工,已于今年2月底前完工;2010年5月,總投資1500萬元的曹娥江塘角至曹娥江大閘浙能濱海電廠約39公里的四級航道疏浚工程,今年6月全面完工……隨著2011年1月曹娥江大厙至上浦閘航道9.6公里航道疏浚工程的順利竣工,全市四級航道總里程達到177公里,水鄉紹興實現了高等級航道大跨越。使得以杭甬運河紹興段為主動脈,將曹娥江與浦陽江相連的“一河兩江”高等級航道網構架基本形成。加之“八線”主干線航道(高新線、皋孫線、錢曹線、錢海線、上虞疏港線、大東江航線、以及浦陽支江航線、楓橋江航線),串起28條支線航道,一個大的航道網的構想正在逐步實現,紹興水運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水路上的運輸形式也正努力從單一的內河運輸向“江河海聯運時代”推進。
沿河經濟的萌動
隨著紹興航道等級的提升,紹興水運經濟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歷史證明,一條河流成為“黃金走廊”的前景,隨之而來的是帶動一大批港口、碼頭等沿河產業帶的建設與發展,使的沿河經濟隨之萌動。
2006年8月,諸暨楓江碼頭投入運行,有500噸級泊位4個,年設計吞吐能力100萬噸,刷新了紹興內河港口單個碼頭吞吐量的歷史。而后,一些以電力、化工等產業為主的大中型企業,紛紛表現出投資熱情。“水運的成本僅是陸運的六分之一,這將給我們緩解各項成本上升的壓力,隨著高等級航道的建設,大噸位船舶的運輸暢通無阻。有這么好的基礎條件做保障,我們沒理由不建碼頭不走水運。”紹興一民營企業家表示。
如今,擁有共17個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為185萬噸,投資4.49億元的紹興綜合性港區——紹興港中心作業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先期建設的14個泊位已完成形象進度的90%,預計2011年年底投入試運行;擁有6個500噸級泊位、年吞吐量193萬噸的浙能紹興濱海電廠,一期工程已投入試運行;上虞臥龍電氣重件出海碼頭、濱海遠東化纖錢塘江碼頭、曹娥江作業區上虞市中心糧庫碼頭等一批重要工程也陸續開工建設,緊接著諸暨暨陽綜合性碼頭、海越公司油品碼頭也將開工跟進。
企業看中運河經濟、紛紛興建碼頭的同時,隨著浙江省交通廳“三大建設”即“大物流、大港口、大路網”的提出及“三位一體”港航物流體系的推進,我市抓住機遇,高起點、大格局、全方位地謀劃港口物流業的建設和發展。近日,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紹興市區國內物流產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培育重點企業發展等方面,加大對市區重點物流園區、物流龍頭企業的財政扶持力度,加快推進市區國內物流產業的轉型發展。
紹興水運的復興
“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對能源、交通的旺盛需求,也給紹興水運帶來了充足的貨源和新一輪發展機遇,紹興水運經濟的蓬勃發展成為必然。隨著高等級航道的發展,大型港口作業區建成,大噸位船舶的發展,企業通過船舶集約運輸,將有更多的貨物通過水路運輸。”紹興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說。
“十一五”時期,紹興水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船舶運力結構進一步優化,掛槳機船全部退出運輸市場,大噸位船舶得到快速發展。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內河營運船舶868艘,總運力13.8萬載重噸,內河船舶平均噸位達到了160載重噸,而2005年我市的內河平均船舶噸位還只是79載重噸。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紹興境內造船廠做強做大,紹興內河造船業紅紅火火,許多船主撐大船的夢想已在變為現實。
“十二五”期間,紹興港航部門還將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船舶標準化建設,不斷優化運力結構,從而進一步帶動水運經濟發展。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杭甬運河的通航,“十二五”期間,大量物資將通過杭甬運河進入京杭運河直接通達我國內陸地區,內陸物資又可以借道從寧波出海,物流的豐富與繁華,又將進一步拓寬紹興發展空間,帶動腹地經濟發展。到2015年,紹興船舶總運力規模將達到25萬載重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0TEU(以長度為20英尺的集裝箱載重量)、港口吞吐量達1850萬噸;到2020年,船舶運力規模達到3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5000TEU、港口吞吐量達2920萬噸。
長河船舟競,兩岸秀桑田。紹興杭甬運河黃金水道,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氣勢與豪邁載得百舸爭流,贏得財源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