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貨物純流動調查的借鑒意義
2011-10-29 6: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副教授 姜旭
日本的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網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立體物流運輸網絡,承擔著產品制造前的原材料運輸、產品生產后的商品運輸、廢棄物回收再生處理的靜脈運輸,涵蓋了商品流通全過程不同周期的運輸任務。運輸企業從市場上直接承攬的業務較少,主要是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綜合運輸服務。日本物流,經歷了從產品生產、商品銷售、市場需求到能源環境角度的轉變。隨著市場對高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增加,運輸業也由原來的重、厚、長、大、少批次、大批量、低頻度向輕、薄、短、小、多批次、小批量、高頻度轉變。日本對貨物運輸量等方面的統計也隨之而變。
中國在統計方面如何做的?在《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交通年鑒》等統計資料中,所統計的貨物運輸量是在一定時期內,從起點到終點,各種運輸工具累計運送貨物重量之和,是以各種運輸工具為中心的貨物總運輸量的調查統計。目前,我國運輸方式不同,其貨運量的統計方法也各不相同。鐵路按貨物發送量統計,公路按貨物到達量統計,水路運輸中,內河運輸按發送量統計,近海運輸則按到達量統計。《日本統計年鑒》、《日本交通年鑒》等統計資料,雖然每年也要公布貨物總運輸量的相關數據,但是從1970年開始,日本國土交通省每五年編制一部《全國貨物純流動調查報告書》。貨物純流動量調查是在掌握貨物總運輸量的基礎上,以貨物本身的位置轉移為中心,以礦業、制造業、批發業、倉儲業發生貨物運輸的具體地點為對象進行統計,把貨物發送地到目的地作為一個整體區間進行統一調查,這樣所得到的數據就是貨物純運輸量。在產業結構與運輸體系的不斷變化中,貨物純運輸量能夠真實地反映貨物最實際的流動情況。
根據日本《全國貨物純流動調查報告書》(每五年統計一次),從1980~2005年,日本制造業每萬日元產品的重量呈遞減的態勢,從81.87 千克降至66.93 千克,充分表明了日本貨物附加值的增加。隨著日本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原材料加工等初級產品的比重不斷下降,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使貨物價值提高、貨物重量下降,對重量輕、附加值高的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貨物附加值也不斷增加。貨物附加值指運輸單位重量貨物所創造的價值,利用該指標可以從綜合角度評價經濟因素對物流的影響和作用,能全面反映經濟與物流的關系,說明物流活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為衡量國家物流競爭力提供依據。
在物流活動過程中,日本以各產業生產出來的所有貨物為對象,通過對貨物品種、重量、收貨地、收貨人所屬行業、運輸方式、物流時間等內容的調查,可查明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貨物運輸真正的出發地、到達地及流動量。貨物運輸真正的出發地和到達地,就是貨物在一定距離的移動中,伴隨附加值變化的起止點。貨物純流動調查,對每個區間內每件貨物的發貨地和收貨地、發貨人和收貨人所屬的行業、所采用的運輸方式等進行調查,可查明貨物真正的發貨地、收貨地與流動量。
貨物的移動能看出各產業及行業間的聯系。這就要對貨物發貨地與收貨地的產業和行業情況進行調查。貨物的產業聯系也可稱為產業間及行業間的貨物流動。通過明確物流與經濟活動的互相關系,結合經濟結構變化預測貨物流動方向和流通量,明確產業結構變化給貨物運輸結構帶來的影響。
貨物運輸發生的原單位。可明確單位銷售額、單位工作人員、單位面積平均發貨量等各種原單位。判斷發貨方各因素與貨運量的關系,根據產業布局的不同滿足不同的貨物需求。
明確貨物主要的運輸手段與運輸路徑。對一個區間內貨物在發貨地、收貨地之間的流動情況展開調查,并對貨物運輸方式、高速公路出入口狀況進行分析。明確運輸路徑后,可查明相關運輸工具利用狀況及各種運輸工具間的互補關系。
查明每件出廠貨物的重量和批次。調查每件出廠貨物的流動情況,不受運輸方式容量限制,查明伴隨生產、銷售、倉儲保管等活動,每件出廠貨物的重量和批次,實現合理化運輸。
明確貨物的實際重量。不同運輸工具在統計時都按照各自的運輸單位進行調查,而純貨物流動調查根據單位重量進行統一調查,可以明確各運輸方式所處的地位與競爭關系。
通過借鑒日本貨物純流動調查,從貨物純運輸量分析貨運量與周轉量變化的原因,可以優化物流配送模式、物流網絡節點的設置、減少貨物中轉轉運的次數,最終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