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重要角色
2011-10-29 5: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張艷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逐漸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下稱 “國九條”)中,再次提到“推動區域內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平臺等共享共用。”而此前的“國八條”,也將推進物流信息資源開放共享,作為了重要建設內容之一。
在多項政策的強力支撐下,我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有望迎來新一輪建設高峰期。但專家認為,公共信息平臺,作為一個公共服務性設施,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引導和支持。
良性循環未現
作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石,物流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信息共享,以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資源、成本浪費。為此,我國出臺了多項政策,撥付專項扶持基金來扶持物流信息化的建設。
然而,作為物流信息化建設內容中,最具挑戰性的公共平臺建設,因其建設過程中的巨大難度——各地方、區域間難以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而一直未找到理想的發展運營模式。
眾所周知,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范圍越大,其整合的資源就越多,對行業和社會的貢獻也越大,也就越能發揮其作用。而目前的許多公共信息平臺,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的平臺,卻存在著彼此不能互聯互通、資源無法共享的現象,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島,嚴重制約著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進一步發展,限制了平臺規模性增長。因此,要打破這種條塊分割,建立互通共享機制,實現物流信息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據記者調查,近幾年,各級政府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各地區域性、全國性的平臺紛紛上馬。而在“國九條”等政策的積極鼓勵下,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物流信息公共平臺建設上來。
盡管投資熱度不減,但到目前為止,成功的案例卻很少,尤其能在商業模式上成功的更少。我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至今尚未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政策帶來契機
在此種情況下,業界熱切期盼能夠從國家層面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進行全面部署。也因此,“國九條”一出,立即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但是,究竟該如何落實“國九條”,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健康發展,對于政府、協會、企業來說,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根據投資主體、運營機制和作業方式的不同,我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由政府投資建設并運營的以提供公共服務為目的的平臺;一類是由商業企業建設運營的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平臺;還有一類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的建設運營的平臺。
業內專家表示,政府類平臺由于其具有的公共性特質,而更加值得關注。如今遍布全國的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有上千家,其中魚龍混雜,信息雖然豐富,但真偽莫辨、良莠不齊。與此同時,對于那些技術和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型物流企業來說,自行搭建物流平臺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政府類平臺成為被寄予厚望。
此次“國九條”也明確提出,要“推動信息平臺的共享共用”,矛頭直指平臺互聯互通的本質。業內人士,也希望能借“國九條”之機,使制約平臺發展的這一瓶頸問題得到解決。
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的前提,是標準的統一,其核心是交換。為此,有專家建議,在物流信息標準化的制定上,一定要避免把企業內部的運行標準當成企業間的交換標準。過去在平臺建設中,有些地方只注重車貨交易信息,服務功能單一,此外還存在著重復建設、標準不統一、區域間不互通等問題,這些在平臺標準的制定中,必須得到切實地解決。
專家認為,政府作為是物流平臺良性運營的保障。例如在標準方面,從國外經驗看,企業來主導標準建設,效率并不高,標準建設由政府來主導最有力。對此,“國九條”也明確指出,要加強物流標準的制定和推廣,促進物流標準的貫徹實施。
落實成為關鍵
關于如何落實“國九條”的相關政策,有專家認為,需要把握住一些關鍵問題。
首先要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主任戴定一就表示,之所會出現大量失敗的案例,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投資的平臺沒有明確定位在公共服務的基礎上。他認為,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商業平臺具有寬廣的發展前景。而現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需求中的公共服務。例如認證、數據交換、支付與擔保、糾紛處理、信用體系、定位與跟蹤等。其中的許多內容,是需要政府提供的。具體來說,要建設通關、商檢、質檢、年檢等政府監管的整合平臺,形成一站式服務;與此同時,還應建設政府可開放的信息查詢平臺,提供企業注冊、身份證查驗、車牌查驗、特殊資質查驗、交通道路和氣候實時信息等規范服務。
戴定一的觀點,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服務分為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市場服務——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職責;社會服務是中間地帶,可由政府和協會一起推;而市場服務是賺錢的,必須由企業來做。“政府要做的,就是應該盡快制定一些有利于市場健康發展的規則和規范,這是落實‘國九條’的一個重要方面。”
而談到制定規則和規范,誠信體系建設一直是業內人士十分關注的問題。通創物流咨詢公司總裁趙成鋒就表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除了要實現交換功能,還要實現交易,這才是平臺發展的最終目標。而目前,我國市場還不具備支撐公共平臺交易運營的物流誠信環境。為此,他建議,政府應該盡快建立起運輸市場的誠信體系,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發展提供保障。
他認為,如果誠信問題解決不了,公共平臺無論怎么做,無論花多少錢,都是徒勞的。因為,目前對于一些商業類平臺來說,由于缺乏有效措施,無法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所以,其平臺本身也承擔不了由此帶來的風險,這導致大量商業平臺的運營陷入困境。
趙成鋒說,誠信環境的建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需要政府法規、行業規范等的共同促成。必要時,運輸管理部門可以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來快速推進運輸市場誠信體系的建設。
因此,在落實“國九條”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強調政府作為的重要性,應從全局的角度,全面規劃、合力部署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創建良性循環的市場環境,推動平臺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