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年后初步建成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
2011-10-24 12: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 (記者 范云兵)到2015年,北京市將新增規范化菜市場150個,形成比較完善的農產品零售網絡;果蔬、水產品、肉類等三類農產品冷鏈流通率由目前的10%、30%和50%分別提高到20%、45%和70%以上;耐儲蔬菜品種政府儲備應急供應天數達到5天。初步形成以批發市場為核心、以物流配送中心為支撐、以零售網絡為保障的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這是《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農產品流通體系發展規劃(2011~2015年)》 (以下簡稱 《規劃》)的總體目標。
預計到“十二五”時期,北京市農產品年交易量平均水平將達到約3000萬噸,而全市蔬菜自給率只有30%左右,建成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尤為重要。
《規劃》規定,“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形成兩個全市性大型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各遠郊區縣確保1個區域性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起“2+15”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
兩個全市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黑戶莊和新發地。黑戶莊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新建,采取園區式開發模式,占地約100公頃。新發地批發市場對現有的市場進行設施改造和功能提升,繼續發揮全市大型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和集散中心作用。
而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將采取發展專業化錯位經營思路。縣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進一步提高承載全市性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轉運能力以及本地農產品的交易集散能力,保障區域農產品市場供應,并逐步發展區域特色,提高專業化經營水平。
在合理布局農產品流通市場的前提下,北京將大力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現代物流功能。《規劃》規定,批發市場要著重發展交易、集散、儲藏、加工、配送等功能,備結算中心、信息中心、檢測監測中心、安全監控中心、廢棄物廢水處理中心、加工中心、冷藏中心、配送中心等相關設施。場內應合理設置交易區、加工區、冷藏區等配套區。
北京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農產品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和倉儲設施建設,將批發市場設施建設項目列入全市基礎設施建設范圍,并會同市商務部門按照農產品流通體系規劃,組織安排批發市場建設年度項目;同時負責批發市場和菜市場的價格與攤位租金管理。市規劃部門負責新建農產品批發市場規劃選址并預留用地。市國土部門負責研究農產品批發市場土地出讓政策,并確保批發市場土地用途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