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快書包的“快”字說起
2011-10-20 3:0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梟冬
電子商務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可如何能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始終是一道商家苦覓答案的難題。為此,當當、卓越乃至京東、淘寶,接二連三地推出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吸引消費者。一些電子商務的后起之秀,更是在服務上大做文章。比如日前搞得風風火火的快書包,就是短距離電子商務的最新代表。
其賴以成名的必殺技就是一個“快”字——承諾1小時送貨上門。加之所售商品還能保證“網店價格、免收運費”,不僅大大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也助企業打開了成功之門。
不過,快書包這類電子商務模式的優勢,除“快”之外,更在于其服務細節。筆者的一次親身購物體驗就是實例。當時,筆者訂購了一本新書的簽名版(產品特色),客服人員第一時間通過微博核實了該書的庫存及物流配送范圍(溝通便捷),在最短時間內成功發貨(精確及時),讓筆者在新書上架前實現了先睹為快。
同時,快書包的崛起,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比如,通過布局網點,建立多個小庫房以降低成本開銷,將北京等地的成功經驗 “復制”到其他城市等;而快書包的經營范圍,也從一開始圖書擴大到日用品,甚至利用現有配貨渠道,開始開發更多商機。業內人士認為,快書包模式的成功,就在于其功能的靈活多變。
當然,這樣的電子商務模式,也有其潛在的經營風險。一旦承諾的服務無法保障,就成了 “致命傷”。例如,要想實現1小時送貨上門的承諾,就要在每5公里的輻射范圍內建設一個物流配送站,這是一筆不小的成本開銷。其次,快書包靈活、快捷的特點,也決定了其規模較小。這也意味著,其贏利模式單一、贏利能力相對較弱。而如何通過規模效應和差異化形成競爭優勢,是類似網站必須要邁過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