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價格上漲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成本
2011-10-14 16: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快遞行業"巨頭"順豐發布漲價信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對于其它快遞會否"聯合漲價"令網購一族著實擔心。事實上,由于快遞"紅海"市場的激烈競爭,網商們似乎對順豐的漲價并不感冒。
業內專家表示,戴在快遞物流行業頭上有多重"緊箍咒",如人力成本上漲、稅費負擔過重等。盡管已經出臺了相當利好的"國八條",但落到實處方能對快遞物流業的問題進行"治本"。
現象:分線路快件價格調漲2%-4%
油價下調的喜悅還未來得及掛在臉上,快遞價格上漲的消息又開始侵襲網購一族的心情。8日,順豐速運在其官網上發布,"對部分線路快件價格進行小幅調整,平均調幅2%-4%"。
按照其新的資費標準,北京市同城快遞的首重價格加價1元,由12元/公斤漲至13元/公斤,上海市至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區的首重價格加價2元,由20元/公斤上升至22元/公斤,廣東省到黑龍江省、吉林省的首重價格為24元/公斤,到新疆、西藏的首重價格為26元/公斤。
對于漲價的原因,順豐速運解釋為受"部分線路人力、操作及運輸成本增長過快的壓力"影響。事實上,早在9月2日,圓通速遞也對上海各分公司進行了一輪市場的提價:文件類快件在原價基礎上上調每件1元;物品類快件在原價基礎上每公斤價格也上調1元。
業內人士認為,順豐快遞之所以選擇在"十一"過后提價,潛臺詞可能是由于消費市場從10月持續到春節后將步入傳統的旺季,這段時間市場相對火爆,而在旺季市場來臨之際提價,一方面有利于消化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旺季出現"爆倉"現象。
針對快遞巨頭順豐漲價是否會引發"連鎖效應",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副會長馬仁洪表示,盡管大量的物流快遞企業日子很難過,漲價似乎不可避免,但由于當前國內快遞業的競爭的激烈性,"聯合漲價"不大可能。
截至目前,記者沒有獲悉其它快遞公司漲價的消息。據了解,目前全國快遞企業達8000多家,基本都處在"紅海"狀態,用一句業內人士的話說,"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
影響:油價下調對快遞"影響甚微"
對于快遞漲價的消息,直接受到影響的要數網購一族。CN-HAKKA旗艦網店的店主孫昌華告訴本報記者,由于順豐的主要針對用戶是企業,"網購的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孫昌華表示,他所開的網店一直用中通快遞,除了速度相比順豐慢一點外,其它方面都還不錯。對于"聯合漲價"的問題,他說,"并不擔心,因為快遞公司不是只有幾家,即使漲價,只要不漲得離譜,如果在速度和服務質量等方面跟得上去也是值得的"。
另一不具名的網店店主表示,小網商一般用不起順豐,而是用性價比相對高的申通、圓通等,只有節假日或者有客戶要求時才會用。因此,對很多網購族來說沒有什么影響。此外,大網商一般與快遞企業簽一年以上的合同,短期內即便快遞提價,對發貨也沒很大影響。
然而,除了上述觀點,不少網民也表示忍受不了快遞漲價。有相當多的博友發微博詢問:"油價都降了啊!可是某快遞你怎么漲價了啊?"甚至有網店店主發出"求不漲價的快遞公司包養"的帖子。
針對油價下調但快遞價格卻上漲的疑問,業內人士表示,9日零時起下調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汽柴油均下調300元/噸,大約每升分別降0.22元、0.26元,油價的"微調"對快遞價格并不能算"重大利好"。
馬仁洪表示,近幾年,國家連續多次調整油價,大概有6次降價,但19次屬于純提價,"油價持續上漲而運價保持不變,你讓企業吃什么?事實上很多企業一直在慘淡經營"。
破解:人工漲價快遞業陷入"雙低"
提及物流行業,成本問題總是受人關注。馬仁洪表示,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達到18%。目前廣東GDP達到4.5萬多億元,物流總成本則接近9000億元。相比來說,日本的物流成本僅占9.1%,二者相比,我們的物流成本整整高出一倍。
對于物流快遞企業的生存狀態,馬仁洪表示擔憂。他說,目前第三方物流企業基本上已經到了難以生存的窘境,"企業成本上漲而運輸價格提不上去,加之各種稅費支出多",造成目前市場的"紅海"格局。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9月報告數據,今年1至8月,物流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11.7%,但比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低16.6個百分點。物流企業成本上升和物流收費價格處于低位是這一現象的原因。
除高企的油價、不菲的通行費外,人工成本是導致快遞企業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今年進行的新一輪工資標準調整,全國21個地區工資平均上漲20%以上,快遞員以前2000元左右的月薪標準,現在已經接近翻番了。
此外,雜七雜八的稅費也成了戴在物流行業頭上的"緊箍咒"。馬仁洪舉例表示,比如一個商品從廣州運到北京,由于"大貨車不許進城"的限制,需要經過小貨車運輸、廣州倉庫、大貨車運輸、北京倉庫、小貨車運輸等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有"3次運輸2次入倉",對于物流的稅收與收費已經達到5次,"你說東西能不貴嗎?物價指數能不上去嗎?"
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目前我國快遞業處于服務水平低與收費價格低的"雙低"階段,快遞企業很難賺錢,行業利潤率已從2005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約5%,甚至部分加盟網點虧本經營。
今年6月,國務院推出物流業"國八條",從稅費、過路過橋費等八項政策為物流業減負。業內專家呼吁,好政策需落實到位,這樣才能解決物流業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