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我國新能源汽車:艱難并成長著

2010-9-7 8: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以石油為燃料的傳統汽車工業,在為人們提供快捷、舒適的交通工具的同時,增加了國民經濟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加深了能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隨著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的持續增大,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
本報記者張奮勇
    2010年,全球汽車產量預計將超過7000萬輛,我們在感嘆汽車工業發展的同時,也越來越認識到汽車污染對人類帶來的危害。隨著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正逐步明確。今后無論電動車、混合動力,甚至包括以甲醇、天然氣、乙醇等為燃料的傳統汽車,只要能夠達到節能目的,國家都將積極推進。業內將這些跡象視為新能源汽車業將迎來利好的前奏,嗅覺靈敏的中國汽車企業早已做好搶跑準備,暗中發力。
方向:必由之路
    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已成為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以石油為燃料的傳統的汽車工業,在為人們提供快捷、舒適的交通工具的同時,增加了國民經濟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加深了能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隨著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的持續增大,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
    當前汽車耗油約占我國石油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估量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假設新能源汽車屆時占汽車保有量的20%,約3000萬輛,年可以節約石油5000萬噸,相當于大慶油田一年的產量……我國是一個石油進口國家,復雜的汽車耗油量加大了我國能源供給壓力。假如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就可以節約出一個大慶油田,那么鼎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對緩解我國石油欠缺、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優勢頗多:首先,研策脫手早,國家高度重視,正擬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其次,我國未來電力供給比力充沛;第三,電動汽車可與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相聯系,對電網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第四,我國鋰資源儲量豐碩,具有成本和市場優勢。
    就汽車本身來說,新能源汽車的呈現還將催生汽車動力技術的一場革命,帶動汽車財富進級。其中電動乘用車更具備以下優勢:零排放,低噪聲;能量填補費用僅為燃油車的五分之一;電機具有優勝的力矩機能,更具駕駛樂趣;可充實電機節能優勢,促進整車機能,電動車上可以等閑實現傳統車上很難實現的自動平安機能;具有用電的優勢,可以車載更大功率的電機系統,構建舒適的駕駛乘用情況;等閑實現整車的收集化節制,可與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相聯系。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降低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在新能源汽車成長之中,路就在腳下。
業內:摩拳擦掌
    新能源汽車漸行漸近,而且正在加速向我們駛來。一場新能源汽車大戰也即將烽煙再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排名前30位的汽車企業無一例外地都在進行新能源車的研發和制造。
    上汽集團已在混合動力、純電動、代用燃料三大領域布局,2010年將推出混合動力版榮威,2012年將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一汽集團已確定以混合動力為主導的新能源發展戰略,到2012年將建成年產1.1萬輛混合動力轎車生產基地。2010年6月份長安汽車英國研發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在其規劃并將實施的“5+3”戰略布局中,新能源汽車被列入五大戰略性產業之一。東風集團目前正在開發混合動力客車和電動小巴,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也在研發之中。北汽和北京市政府組建了一個新能源汽車園區,并表示接下來的幾年將會投入75億美元用于新能源車型的開發。
    2010年3月份,比亞迪與德國戴姆勒奔馳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共同開發一款新型電動汽車,以此實現雙贏互補的全新業務模式。2009年,以廣汽集團為首的電動車聯盟成立,廣汽集團等整車企業將投入數千萬元在聯盟成員中尋求技術合作,進行電動汽車的同步開發工作。在收購沃爾沃之后,吉利也將發力新能源技術,并在北京車展上上演盛大的“吉利新能源車型的發布儀式”。奇瑞多種新能源技術齊頭并進,涉及混合動力、純電動、生物柴油多個領域,已相繼推出QQ、S18、瑞虎等多款純電動轎車。長城汽車發展新能源車戰略,展開“以我為主”的研發。
道路:艱難曲折
    國內電動車的發展已經“如火如荼”,據不完全統計,僅2009年就有20多家整車企業宣稱已勝利研制出純電動轎車。目前國內宣稱獲得純電動轎車技術的整車企業已超過40家,數量遠遠超過日本和美國。但產品性能是否過硬,目前多家自主品牌企業都宣布自己擁有電動車研發和生產技術,都未經考證。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從汽車的技術角度來看,多年來,新能源是技術取得進展最少的一塊。在不久前閉幕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創記錄地涌現出了95款新能源車,其中僅電動車就有35款,但一位企業負責人卻一籌莫展地表示:“由于很多企業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制定充電接口,因此所產電動車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新能源利用可以有效地協調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然而,由于產業化運作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從長遠看,汽車業的發展應該是多元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可持續發展的平衡,即傳統產品、混合動力產品和純電力產品同時發展,以不同的產品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尚未形成,產業化能力亟待提高;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突破的困難更大,近期內產業化可能性小;混合動力整車共性關鍵技術亟待攻關;同時,混合動力汽車在工程化開發方面相對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標準體系有待建立完善,試驗檢測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和補充等。
    按照產業化應用的標準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整個系統并沒有完成,電池技術的瓶頸和新能源汽車應用的經濟可行性并沒有突破。當前推廣新能源汽車依然困難重重,受制于電池技術的瓶頸,在電池更換、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成本虛高的問題并不能隨著鼓勵政策的出臺而得到解決,因此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絕非單一的政策就可以一蹴而就。而且從此前針對公務用車的新能源補貼來看,并沒有在刺激消費方面起到多么明顯的效果。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是一個需要認真統籌協調的過程,只有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使用成本、續時歷程、能源補給、電池的一次性等問題徹底解決,才能真正地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掃清障礙。
    同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也處于弱勢,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帶來了不確定因素。有業內專家指出,核心零部件發展欠缺其實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短板,除補貼外更應加強對關鍵零部件科技攻關的支持力度。
《規劃》:一劑良藥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一攬子扶持政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2020年)》 (以下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完成,正在向各相關部委征求意見,也將于近期最終定稿并上報國務院審議,如審議通過,最快年內有望實施?梢哉f,這一政策的出臺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意義重大,不僅對汽車企業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力度起到明顯的鼓勵作用,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同樣是很好的鼓勵。《規劃》所體現的最大特點就是全面性、系統性和務實性,這是國內以往出臺的相關產業政策和規劃所不能比擬的。可以預見,該《規劃》正式實施后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產生的助推作用將會十分令人期待。從《規劃》草案的具體內容來看,全面系統性體現的最為明顯。首先,草案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分為了兩個階段,并且為每個階段制定了不同的目標和扶持辦法。另外,《規劃》涉及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條產業鏈,從上游的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中游的整車制造到下游的充電系統建設都涵蓋到了,系統而全面。《規劃》草案指出,建議中央財政在未來10年向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1000億元左右的資金,扶持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運用和核心零部件產業的發展,這與之前的扶持資金大都投向整車制造環節有了很大改進。另外,草案還提出將利用稅收杠桿來增強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欲望,比如實施減免車輛購置稅和消費稅等辦法,這也是以前一直沒有涉及到的扶持政策。
前景:無限廣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對外發布了全力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該報告指出:打造節能汽車與電動汽車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我國新興戰略性產業。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一旦落實,中國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將率先迎來高速發展。按照科技部部長萬鋼的設想,希望到2012 年,全國有10%新生產的車是新能源汽車,中國2009年的汽車產量為1379萬輛,預計到2012年新能源汽車達到150 萬輛。
    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應用達50萬輛,不同程度的混合動力汽車比例達到年產量的30%以上,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車平均單車油耗下降30%以上。
    新能源車利國利民,但其推廣絕非一蹴而就。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都要看其效果如何來進行適當的調整。“新能源車”在當前是和“糧食”和“教育”并列的三個重要問題之一,相信在國家高層的重視下,中國新能源車時代也許將更快來臨,多數中國人將買一輛新能源車作為代步工具,這樣的情景可能并不會很遙遠。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