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份鐵礦石價格趨于穩定
2010-9-4 0: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0年以來,受鐵礦石價格上漲和國內鐵礦石產量大幅增加等因素的影響,1~7月份我國鐵礦石價格趨于穩定。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胡焓
鐵礦石進口呈“倒V”走勢
2010年以來,鐵礦石當月進口量呈現“倒V”走勢。一季度進口量逐月提高,其中3月份進口量5901萬噸,為2010年以來最高,僅低于2009年9月份和12月份水平,比2009年同期增長13.5%。二季度進口量逐月下降,其中4月份、5月份鐵礦石當月進口量為5533萬噸和5190萬噸,比2009年同期下降2.8%和2.9%,截止到6月份當月進口量僅為4717萬噸,同比降幅達14.7%。7月份,鐵礦石進口量小幅反彈,當月進口量為5120萬噸,比6月份增加396萬噸,雖然環比增長8.4%,但同比下降12%。
圖1:2009年1月份~2010年7月份各月鐵礦石進口數量情況
1~7月份累計進口鐵礦石36041萬噸,同比增加516萬噸,增長1.5%;進口金額為418億美元,同比增加149億元,增長115.4%。受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影響,鐵礦石進口金額增速遠遠高于進口數量增速。
圖2:2009年1月份~2010年7月份各月鐵礦石進口金額情況
鐵礦石生產量激增
2010年以來,鐵礦石生產量逐月增加,其中5、6月份連續兩個月創歷史新高,產量接連突破9000萬噸和1億噸兩大關口,6月份產量達到10155.2萬噸,同比和環比分別增長21.9%和11.5%。7月份,鐵礦石生產量為9759.3萬噸,比2009年同期增加2072.6萬噸,增長27%,雖然比6月份減少395.9萬噸,下降3.9%,但仍高居2010年第二位。1~7月份,全國鐵礦石累計生產量為58343.2萬噸,同比增加12764.5萬噸,增長28%。
鐵礦石產量大幅增加,一是由于前期鐵礦石價格高漲,國內企業調整了采購計劃,盡量采購國產礦以平抑成本,需求增長推動了國產礦產量的增長;二是近幾年國產礦投資大幅增長形成了大規模產能,2010年以來產能逐步得到釋放。
國產鐵礦石生產量增加使進口鐵礦石在我國鐵礦石總量中所占比重在6月份降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為55.8%。2009年9月份,該比重曾一度高達88.3%。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對進口礦的依賴,“受制于人”的局面有所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國產礦開發成本高、品位低,市場競爭力仍相對較弱。
圖3:2009年2月份~2010年7月份各月鐵礦石產量情況
現貨礦價先高后低,走勢趨穩
從進口礦品種看,現貨礦價在1~2月份經歷小幅波動,3~4月份穩步上升,截止到4月20日前后達到年內高點,4~5月份現貨價格持續下跌,之后的6~7月份各品種進口價格均趨于穩定。
如青島港進口自印度的品位63.5%粉礦價格4月23日達到上半年最高,為193美元/噸;一個月后的5月25日,該品位現貨礦價下跌至150美元/噸;6月30日,價格進一步下跌至144美元/噸;隨后小幅上升,7月份印度至中國63.5%品位的鐵礦石報價已經超過150美元/噸,較此前年內高點下降了22.2%,再次高過日本、韓國與礦山巨頭們達成了147美元/噸左右的季度長協價。
青島港進口自巴西的品位64.5%粉礦價格自4月19日起持續運行于1390元/噸的年內高位,5月11日起出現快速下跌,5月底價格逐步企穩,6月份礦價穩定于1170元/噸,進入7月份,礦價經歷了從1070元/噸~1150元/噸的小幅上升。
日照港進口自澳大利亞的品位61.5%PB粉礦價格則是在4月21日達到年內高點——1335元/噸,4月底開始了近一個月的連續下跌行情,6月中上旬價格在1140元/噸平穩運行,但6月底礦價再次小幅下探,截至7月末回升至1100元/噸,較此前年內高點下跌了17.6%。
國產礦方面,以遷安66%鐵精粉(干基含稅)為例,該礦品價格在4月14日觸及年內最高水平——1410元/噸,之后便持續下行,截止到6月末價格已經下跌至1020元/噸。7月份該礦品經歷一次小幅波動,最終價格回升至1170~1190元/噸,但較此前年內高點仍下降17.0%。
圖4:2009年1月份~2010年6月份國產礦及進口礦價格走勢
從總體來看,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呈上漲趨勢,給鋼鐵企業帶來巨大成本壓力。2010年以來,進口平均價格逐月沖高,3月份突破100美元/噸達到101.5美元/噸,同比上漲27.2%,之后一路走高,4~6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平均價格又連續突破110美元/噸、120美元/噸和130美元/噸,截至7月份已達到141.6美元/噸,同比上漲了一倍左右,已逐漸接近金融危機前的價格水平。
圖5:2008~2010年各月鐵礦石進口價格和數量同比
注:各月進口價格=各月進口額/進口數量
鐵礦石港口庫存穩中有升
2010年以來,鐵礦石港口庫存逐月升高,截至7月底,鐵礦石港口庫存突破7000萬噸。主要是隨著我國對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調控目標的進一步落實,部分鋼廠已開始限產,造成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減弱。據悉,淡水河谷公司再度采用“海上庫存”戰略,此前成交的5艘海岬型船裝載了88.5萬噸的鐵礦石正低速航行于太平洋區域。
圖6:2009年3月份~2010年7月份鐵礦石港口庫存情況
鐵礦石海運費震蕩行情
2010年以來,海運市場整體呈弱勢運行。前5個月,海運市場價格有漲有跌,5月下旬急轉直下。5月26日~7月16日,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好望角型船運價指數BCI(又稱: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海岬型船是運輸鐵礦石的主要船型)從5357點一路狂跌到1640點,跌幅達69.4%。其間,巴西和澳大利亞至中國的鐵礦石海運費分別下跌至15.442美元/噸和6.0美元/噸,最大跌幅為55.1%和59.3%,跌破了2009年9月份的最低點,直逼2008年12月份的受金融危機影響最深重時創下的歷史低點。然而,情況從7月16日開始出現轉機,BCI海運指數開始回升,截止到7月26日,巴西至中國的鐵礦石海運費上漲到17.471美元/噸,漲幅達13.1%。
預計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海運費市場將呈現震蕩運行狀態。一方面,海洋運力供給充足,2010年好望角船總交付量預計在6300萬載重噸,相當于船隊運力增長了約31%;另一方面,鐵礦石需求特別是中國的進口需求在影響海運費價格變動,無論是5月底開始的暴跌還是7月中旬以來的上漲,在時間上都與我國的鋼材和鐵礦石市場變化的符合度相當高。